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正简洁:简论宋代家具特点

方正简洁:简论宋代家具特点

2014年第二十一期

 

宋代家具可视为后来明式家具的前身,尤其是宋代的文人家具,清新恬淡,方正简洁,自成一派。本文就尝试从理念与风格、造型与结构、装饰与用材三个方面概括描述一下宋代家具的特点。

 

理念与风格

 

若理解宋代家具的理念与风格,有必要了解宋代的社会形势和文化。唐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输出的顶峰。唐朝文化交流频繁,世界上,无论政治和经济都是领跑者,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之深已尽人皆知。虽然宋代政治软弱,但经济却很发达,经济发达文化势必繁荣,从而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翻阅中国家具史,由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渐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宋代以前,中国家具以矮型为主,而至宋代,终于迎来由低向高的快速蜕变。我们从传世的宋代古画上可以看到,人们使用的家具既有高型家具,又有矮型家具,它们被和谐地融于同一空间,却丝毫不觉违和。今天回头看,宋代之于家具历史,正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上。

 

宋代是一个尚文的国家,且“士大夫不以言获罪”,这种环境里,文人是个比较幸福的群体。而文人,历史上是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家具,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又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平民家具,二是文人家具,清代则又有了宫廷家具和民间家具之别。宋代家具,《清明上河图》里的家具是平民家具的代表,而诸如《高会习琴图》、《唐五学士图》、《围炉博古图》等描绘文人生活的宋代画作,则是典型的文人家具。

 

宋代文人的审美呈现在家具上,已与唐代的艳丽之风不同,沉静典雅、平淡含蓄成为其主要的艺术格调。这与北宋以后,“不在世间,而在心境”的时代精神相通。至于宋代文人的心境又如何呢?

 

 

苏轼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成熟,乃造平淡”,平淡美,便是文人士大夫大力倡导的审美潮流。这个时期,理学兴起而成为新儒学的一种,及至发展到后期将“理”视为自然万物的根本法则。宋人哲学理念反映在家具上,已趋于“谨严、平易、雅正、质朴及含蓄”。对此,《中国宋代家具》一书作者邵晓峰有更为精辟的认识。他说:“当他们去观照像家具这样的实际器物并用心指导它们的设计与制作实践时,宋代家具自然达到了较为精纯的层次,艺术境界也得以提升,这是早年的程颐兄弟没有想到的。正是这些形而上的内容,最终在审美观念上铸就了宋代家具辉煌的可能。”而我们也得以清楚看到,形而上与形而下是如何在家具上完美辉映的。而今天,又有怎样的“形而上”呢?这是个问题。

 

造型与结构

 

《韩熙载夜宴图》一画,传世品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是宋摹,其中一个根据是,与流传有序的五代绘画相比,此画中的家具风格更接近宋代,尤其南宋。图中数十件家具,种类完备、形制成熟,且有统一风格,格调素雅、色彩浑穆、线条瘦劲,宋代家具造型与结构的典型特点已蔚然可见。这一点,后来被明式家具传承。而后代文人也偶有类似思想收于遗册。如李渔《闲情偶寄》提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这种崇尚厚朴的认识,倒与宋代崇俭之风相若。

 

邵晓峰认为,“宋代家具造型特色的形成在大背景中取决于当时高坐方式的逐渐普及”。高坐方式为家具带来的第一个改变是家具高度的变化,高度的变化又直接推动了工艺的改进,其中对榫卯结构的完善又是最核心的。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出土的木榻上,榻面大边与抹头尚未使用格角榫,而是以45度格角相接后,再楔入铁钉紧固。虽然墓葬家具并不能全然代表生活中的家具面貌,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之前,家具是使用钉子的。不过它与民国家具使用钉子的情况不同,后者多是图省事偷工,而五代时期家具榫卯工艺尚不纯熟,这一点,从出土木榻上同样可察,其托档与大边以暗半榫相接、四足以透榫与大边相接,相比明式家具五花八门的榫卯形式,多少显得“初级”。

 

而宋代家具在榫卯工艺上取得了突破。受当时建筑的影响,大木梁架式的结构方式被广泛用以家具设计和制作。这与家具的造型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对于建筑结构的借鉴,可视为宋代家具对于隋唐家具的继承和发展,但无疑宋代家具更为明显。“我国梁架结构建筑的发展至宋代更加完善,这种作法对家具影响很大,家具制作中甚至出现模仿建筑木构架的式样和做法,使家具造型以梁柱式框架结构代替了以前成熟的箱形壸门结构,并逐渐成为家具结构的主体。……以宋代椅子为例,其足与横枨的结构关系就类似于宋代建筑中柱与梁的关系。宋代的起居方式的变化使得小木作和家具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随着家具框架结构的发展,板材也由厚到薄,由实心板到攒框板,而攒边打槽装板法是其中的一个实质性飞跃,这在宋代家具中已大量使用。”邵晓峰如此分析宋代家具与宋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宋代家具不仅在结构的大方面有所建树,其对于造型细节也非常重视。正如《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等宋画中所见,宋代家具的精细并不体现在清式家具那般不厌其烦的精细雕工上,而是另辟蹊径以线条取胜,这一点后来被明式家具继承,并达到极致。宋代家具造型充满线的变化,从边抹、枨子、腿足等部位的各式线脚,到装饰纹样中的直线、曲线的熟稔运用,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对“线”的厚爱,并把它实现在实物上成为了不起的创造。

 

装饰与用材

 

大多数宋代家具,尤其是宋代文人家具,如上所说,纯粹作为装饰的部分不多,而这恰恰成为它向另一个方向探索的动力。邵晓峰认为,家具的一些结构部件在具备结构和造型意义的同时,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装饰性所在。以桌子为例,虽然一些结构部件(如足、枨、矮老、牙头、牙条等)的组合是为了使桌子坚固耐用,有时它们本身十分朴素,无任何装饰,但它们的有机组合却往往能产生独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这些美也影响了后来的明式家具。

 

这种通过部件间的错落衔接而成整体美的特殊语境里,线脚,可能是家具最直观的造型语言了。线脚,不过是装饰线条与凹凸面的总称,多用于家具腿部和面板外缘。现今出土的一些宋代家具上,面已可见平面、凸面、凹面等多种变化,线也有了很细致的区分,宁波南宋石椅上的剑脊棱、拜寺口双塔西夏木桌的冰盘沿、金汤寨北宋墓石桌上的三棱线等已可见对于线脚丰富性的探索了。

 

 

北宋时期,家具上不但出现装饰线脚,我们熟悉的一些腿足造型也出现了,如明清家具中常见的三弯腿、花腿、云板腿、蜻蜓腿、波纹腿、琴腿和马蹄足等均有实物和图像传世。这种通过不同程度地锼挖而形成的不同腿足造型,对于家具来讲本身就是一种绝美的装饰。

 

如果对于宋代家具的认识是完全的方正简洁、不施秾华,则又显得极端了。虽然受文人士大夫审美观念和“乘舆服用,皆尚质素”的影响,宋代家具风格整体偏精简,但也有一些例外。《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开宝六年(973),两浙节度使钱惟濬进贡“金棱七宝装乌木椅子、床踏子”等物,从名称看,似乎说明这些家具是有富丽装饰的,且使用了较多珍贵材料。而一些贵族富户也有以“滴粉销金”、“金漆”来装饰家具的。就连倡导节俭的统治阶层,也不是没有“土豪”之器。如《宋代帝后像》(P20)中的座椅就很繁复华丽。此外,一些佛教家具受外域文化影响,也喜欢施加装饰,如《六尊者像》、《张胜温画梵像》、《罗汉像》等画中家具。

 

宋代家具的材质多种多样,上面提到的“金棱七宝装乌木椅子、床踏子”说明“乌木”在宋代时已有使用。除了乌木,还可见记载的硬木是檀香木和“麝香木”。“麝香木出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真腊(今柬埔寨),树老仆湮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而恶,是为下品。泉(今福建泉州)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也由此可见,花梨木也是家具用材之一了。

 

相比硬木而言,大部分宋代家具的材质皆以软木或柴木为主,如杨木、杉木、榆木、楸木、梓木、杏木、柏木等。除了木材,竹、草、藤等天然材料也是当时家具制作经常选用的材料。宋代文人喜爱它们,盖与这些材质自然成趣有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束腰在明式家具美学体系上的重要价值01
21-中国古代家具简史
中西古典家具造型结构的比较
画中观器,看宋代家具的简约清雅
明清家具上的“束腰”,你了解多少? | 匠艺
【百年| 家居】明式家具中的束腰深度剖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