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文化马蹄形玉箍器鉴赏

红山文化马蹄形玉鉴赏

 

   马蹄形玉箍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典型的器物之一,距今5500—5000年,因为它的形状象马的蹄子,因此而得名。扁圆筒状,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斜口外敞,制作此器是采用管钻法,相当费时费工。马蹄形玉箍的用途究竟如何,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护臂器或祭祀中的乐器,但多数学者推测为束发器,因出土时一般置于头骨下。还有学者认为,玉箍形器上下贯通,其一端设计为斜口朝向天空,是要最大限度地寻找天与地、人与神联系沟通的切入点,也便于神灵的自由出入,马蹄形玉箍就是红山人祭祀的通天器,与良诸文化的玉琮相同,具备琮的功能与作用,这种礼器又代表了墓主的身份、地位和等级。 

  


玉马蹄形玉箍(图1)

 
  一、马蹄形玉箍1 

 

  鉴赏要点:此件马蹄形玉箍(图1)高14厘米,上口径10理米下口径8厘米,辽宁省建平县采集,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该器通体磨制光滑,椭圆简形,由于两端口径不一,再加上端口沿为斜坡状,故称为马蹄形器。制作时,钻孔内外打磨,下端平口边沿有小孔,可穿系。

 

马蹄形玉箍(图2)
 

  二、马蹄形玉2


    鉴赏要点:

 

   此件马蹄形玉箍(图2)高11厘米,上口径9.2厘米,下口径7厘米,天津市文物公司收藏。玉质呈黄绿色,有红褐色浸斑。椭圆筒状。上端梢撇为斜坡形,边缘磨成钝刃,器表外坚琢磨光润,内壁有直线或弧线磨痕。

 

  此类奇特的玉器仅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早年李文信先生曾认为它是发箍,建平牛河梁第1号积石冢四号墓此类器出土在人头骨的部位,其作为发箍使用似可以得到证实,但凌源县三官甸子2号墓此类器出土在人骨架胸前,因此也有人认为它不是发箍,而是护臂器或是祭祀中的乐器。

 

马蹄形玉箍(图3)


  三、马蹄形玉箍3

 

    鉴赏要点:

 

   此件马蹄形玉箍(图3)高11.5厘米,上口径8.4厘米,下口径6.8厘米,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现收藏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呈青绿色,遍体布满土浸褐斑。器体作椭圆形筒状,上大下小,呈倒置的马蹄形,器壁较薄,筒外光素平滑。上端呈斜坡状,口沿磨琢成刃,有缺口,似经使用所致。下端平齐,底边一处有一小孔。

 


马蹄形玉箍 出土于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666篇牛河梁遗址的上古祭祀文化观察
[转载]第1210篇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5
从养德堂旧藏红山马蹄形玉筒说起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一集1
馆藏玉器中不可忽视的一支!
一周一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清图片 博物馆标准参照物资料库必备 欢迎分享、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