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二式鱼子纹抄手歙砚

 本文在一鉴斋新浪博客中名为《砚之形韵(二十七) —— 宋二式鱼子纹抄手歙砚》。

对于收老歙砚,一鉴斋奉行“极简即极美”的原则。

近期收到的两方老歙砚,还是秉承宋代的极简风格,其一是“如意池细罗纹抄手歙砚”,前文已经介绍过,另一方是“宋二式鱼子纹抄手歙砚”。何为“宋二式抄手砚”?此名称是按上海博物馆的华慈祥先生对宋代抄手砚样式的分类而得名。(参看一鉴斋新浪博客“宋代抄手砚源流”)


宋二式鱼子纹抄手歙砚,正面长14厘米,前宽7.6厘米,后宽7.7厘米;底面长13.7厘米,前宽7.5厘米,后宽7.6厘米;前高1.9厘米,后高2厘米。正面与反面长度有3毫米之差,正面与反面宽差2毫米,长宽比例接近二比一。这种长宽比例显然适合唐宋时期流行的推磨的研墨方式,这一研墨方式,日本至今任然沿用。

砚三侧壁略向内敛收,呈梯形状,有明显早期抄手砚的形制特征。

砚虽简约小巧,但砚池池口深峻,能存储不少研磨好的墨汁。

砚堂微凹,微凹状态呈狭窄长条状,可以推测此砚曾经主要采用推磨研墨法。

砚石颜色呈深青灰色,布满细小黑点的鱼子纹底,附生银星,石质细腻。

砚背的抄手样式。

试墨。

试研,磨感稳,细腻,下发墨俱佳,无需百圈即已浓黑油亮。此砚下墨与前一方相类,发墨上还要略胜一筹,也更细腻一些。等到冬季,这两方老歙砚还要再进行研墨测试,才能最后根据它们下发墨水平作评级。

夏季,气温高墨偏软,下墨比较容易。而寒冷的冬季,气温低墨胶会变硬,下发墨比夏季困难得多。那么到了冬天,下发墨俱佳的砚与普通砚的差距就出来了。

研墨之后,极易清洗。



一鉴斋收藏的另外几方抄手歙砚如下图。

关于歙砚,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于新砚,比较重端轻歙,根据目前的收藏方向,新砚不是一鉴斋现在的主导,故不多谈。


对于老歙砚,分两个阶段来说,一是明中后时期及清代,二是明中之前。

明中后时期及清代——这个时期的歙砚,总感觉下发墨与端砚上三坑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元、明书籍中鲜见歙砚各坑口有大规模采石行为的记载,这个阶段的石头可能有少量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歙石,而大多数可能是杂坑坑口或与歙石相似的其他石头,所以这个时期的歙砚很难碰到特别好用的。

明中之前——这个时期的歙砚大多下发墨俱佳,非常好用,也亦清洗,形制简洁大方,讲求极简。因此,明中之前的老歙砚是“一鉴斋”藏砚的重要方向。

参考阅读:

极简之美

砚之发墨

想知道如何研墨吗?

如意池细罗纹抄手歙砚


一鉴斋书房(上)

一鉴斋书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砚之形韵(十三) —— 宋三式黄鱼子抄手歙砚
青鱼子如意池抄手歙砚
济源坑黑鱼子抄手
砚界公益拍——​《涅而不缁》歙砚抄手
苦石楼赏古砚
(35)砚之形韵(四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