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认的“国宝”级珍器——“张成造”剔红

张成作品通常髹厚漆,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存世“张成造”作品较少,又多有流失海外者,故极其珍贵。

国内博物馆藏“张成造”剔红珍器


雕漆始于唐,兴于宋元。元代雕漆在宋代的基础上,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进步,日臻完善,“制作精巧,咸胜往昔”。

《长物志》载称:“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张、杨为浙江嘉兴府西塘人,以剔红搏名,亦善戗金、戗银等技术。他们代表着元代雕漆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剔红作品多以花卉、山水、人物为饰,负誉海内外,“日本国、琉球国极爱此物”。

张成作品通常髹厚漆,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存世“张成造”作品较少,又多有流失海外者,故极其珍贵。国内馆藏中能确认为张成制剔红的器物实例不多,却都同样精致。

元 “张成造”剔红婴戏图盘,高2.6厘米,直径18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文物界公认的“张成造”

国内博物馆藏中最为珍贵就得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为清宫传世旧藏,口径16.5厘米,高2.8厘米。

此件剔红圆盘,用朱异常厚,约髹百十道漆层,盘心雕刻一朵盛开的双瓣栀子花,间有含苞待放的四朵花蕾。花叶舒卷自如,布满全盘,浑厚圆润,气韵生动。盘外边刻香草纹,底黑漆,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划细款。

这是文物界公认的一件“张成造”剔红作品,至今保存完好,“无论在雕漆史还是在漆艺史上都具有标的性意义。”王世襄先生1987年初版的《中国古代漆器》一书,即以此件剔红器作为封面图。

故宫博物院另于1954年购入一件“张成造”观瀑图盒(王世襄先生《<髹饰录>解说》中称为“张成造款曳杖观瀑布图剔红圆盒”),口径12.2厘米,高4.5厘米,表面为朱红罩漆堆起,约八十道漆层,呈深红色,盒上雕刻楼阁、人物、树石等,与花卉画面的作品同样圆润不露刀痕,同时,用三种不同的锦地来表现天、地、水三种背景。盒内与底部都用光漆,呈赭黑色,盒底靠边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

元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高2.8厘米,口径1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国宝”曾在曹家

浙江省博物馆现也收藏着一件张成造剔红器——直径18厘米,高2.6厘米的剔红婴戏图盘,为一级文物。

圆盘圈口敛足,噐型规整。通体髹朱漆,底施黑漆,外壁剔云纹为饰,内壁剔缠枝牡丹纹。盘内开光剔山石楼阁、古柏苍松,婴孩游戏其间,或斗蟋蟀,或捉迷藏,七个人物每个表情都非常生动,整体构图疏密得当,剔刻清晰简练,雕工圆润。底有针刻“张成造”款。

这件精巧的元代漆器,系来自香港知名实业家曹其镛的捐赠。

曹其镛夫妇收藏的漆器品种繁多,器物精美。2012年,夫妇二人决定将其珍藏三十多年的161件(组)中国古代漆器慷慨捐赠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些漆器大多曾为皇家御用,有不少为明早期或更早期的古代漆器,乾隆御制雕漆漆器占了很大的比例,制作精致,造型精美。其中21件够得上“国宝级”,元雕漆巨匠张成的这件剔红婴戏图盘,更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就连曹其镛自己也不知道,这件漆器就是“张成造”,直至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时无意间在一抹侧光下发现了盘底边缘处的“张成造”三字细款。专家认为,此件圆盘漆色、刀工与现藏张成剔红藏品如出一辙,工艺精美纯熟,系张成作品无疑。

此外,上海博物馆还藏有一件高3.8厘米,口径为31.3厘米的“元 剔红双绶牡丹纹圆盘”,黑漆盘底针刻有“张成造”款,亦是精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换别墅的大红漆盘引出的“古玩界公案”
道在器中-雕漆篇
今日小雪,邀您共赏迷人中国红
2014伦敦苏富比秋拍——漆器专辑
从“用”到“赏”——中国古代漆工艺(二、技艺的巅峰)
寻艺天府 ▏流光溢彩—漆艺三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