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家文化玉石璧用途与源流问题研究(四)

9.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东部民和县的南端,地处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海拔高度1800米左右。遗址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是黄河河谷小盆地中的一处齐家文化时期中心聚落。1981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民和县博物馆调查民和喇家遗址时征集了7件玉器,有玉钺、玉刀、玉锛、玉璧、玉环等,后来又征集了1件玉璧与1件玉琮。1999~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玉器与玉料100多件。器类主要有玉钺、斧、锛、凿、大刀、玉璧、三璜联璧、璜、环、璧形饰、璧芯、琮芯、圆形玉片、三角形玉片、玉管、玉条形器,以及玉料或玉料残块等,还有绿松石片饰、绿松石管饰等。出土的玉璧形制大多为圆形,但也有个别不甚浑圆。

圆形玉璧,青灰色玉质,受沁严重成白色,局部已风化。圆形。周边加工规整,好为单孔钻,旋转很明显,边缘有入切槽痕。直径10.4、孔径5.06~5.43、厚0.6厘米。

圆形玉璧,民和喇家遗址4号房址出土。深绿色玉质,部分位置受沁呈白色。玉璧呈不规则扁圆形。好较规整,圆形,单面孔钻,位置偏移。整体中间厚,边缘薄。直径7.4~8.3、孔径3.89~3.62、厚0.5~0.86厘米。

圆形玉璧,民和喇家遗址4号房址出土。玉质,绿色,大部分面积受沁成白色。圆形,抛光。周边加工规整,好为单孔钻。直径7.6、孔径3.0~3.28、厚0.3厘米。

圆形玉璧,1981年在民和喇家遗址L∶1采集,呈浅绿色,含黄褐色,质较差。平面近圆形。厚薄不匀,一面起弧。直径27.1~25.6、孔径6.7、最厚处1.2厘米。

圆形玉璧,1981年在民和喇家遗址L∶2采集,呈青绿色,有深浅不等的絮状纹理,边缘有黄色玉皮,表面有三道绺裂纹。制作较好,平面基本呈正圆。中部穿一孔。直径18、孔径5.5、厚0.7厘米。

圆形玉璧,民和喇家H19灰坑出土,呈深绿色,夹杂褐色和黑色斑纹,边缘不规整。中部穿一孔。玉璧有自然破裂,在破裂处的两边分别钻一小孔以便联结。其中一对联结孔为单面钻,另一对联结孔为对钻,钻孔的旋钻痕迹清晰。直径11.3、孔径4.7~4.2、厚0.7厘米。

三璜联璧,喇家M17墓葬外围墓口填土中出土,外形近圆形,孔不成正圆,近桃形圆。三件璜形玉片连接的形式是各穿一孔呈一字形缀联。直径9.45、孔径4.5、厚0.43厘米,系孔为单面穿,孔径0.43~0.22厘米。其中,两件璜形玉片呈深青绿色,一件璜形玉片呈浅青绿色。三件璜形玉片的连接密合较好,其中两件取自同一件玉料制作的深青绿色璜形玉片之间的连接密合无间;另一件浅青绿色璜形玉片与这两件深青绿色璜形玉片之间的连接,虽然也成密合状,但略有错缝,并在两玉片角相接处呈不密合的凹缺状。由此推则,这件浅青绿色璜形玉片或许是在原三璜联璧使用过程中残断一块之后而另补的,所以在玉料以及璜形玉片连接处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圆形玉璧,青色夹杂深褐色玉质,局部受沁成白色。圆形。周边加工不规整,有自然的破裂面。璧面起伏不平整,厚薄不一。孔为单面孔钻,并有断裂痕迹,断裂处略经打磨。直径10.5、孔径4.97~5.3、厚0.42~0.63厘米。

环形玉璧,淡绿色玉质,素面,无沁。环周边边缘不规整,器体厚薄不均。内孔偏于一侧,孔内壁留有较清晰的制作痕迹,钻切痕迹明显,不规整,钻切的旋转方向与外周边缘的旋转方向相反。从玉环的外周边缘有旋转切割痕迹、最薄处外缘有断裂面分析,可确定玉环的用料采用了玉璧芯制成。玉环一面磨制痕迹清晰。直径5.0~5.15、孔径3.3~3.5、厚0.47~0.62厘米


除上述这些考古发现外,历年来还在许多遗址出土了大批齐家文化玉石璧,并进行了采集或征集。这些采集品或征集品的数量远远大于考古发掘品。据庄浪县博物馆李晓斌、张旺海介绍,1975年在桥村遗址出土了47件齐家文化玉器,有玉钺、斧、刀、璧、环、璜、玦等,其中玉璧、环、多璜联璧12件。1975年在庄浪县良邑乡苏苗塬遗址出土玉璧、多璜联璧、玉环等18件,另在庄浪县水洛、南坪、盘安、万泉、柳梁、赵墩、杨河、阳川等乡镇出土齐家文化玉石璧10多件。1961年在秦安县兴国镇堡子坪遗址出土玉石璧5件;1964年在秦安县兴国镇杨家坪出土玉璜1件;1984年在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一个齐家文化祭祀坑中发现3件玉璧。1981年天水市文化馆收到礼县宽川乡一农民交售的一组三件玉璜(三璜联璧)。征集的这些玉石璧大都收藏在当地市、县博物馆。

另据罗丰介绍1960年以来至1999年,先后在宁夏南部的固原县中河乡、张易乡、河川乡上台村、隆德县沙塘乡及和平村、海原县海(黑)城镇山门村、彭阳县古城乡、兴隆镇等地出土并征集了一批玉石器。器形有玉璧、三璜联璧、四璜联璧等。

此外,在甘肃天水市、陇南市、定西市、白银市、临夏州、平凉市、庆阳市、武威市的多个地点发现玉石璧。这些零散征集品,有的也收集在古方主编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卷》一书中。如甘肃省静宁县晨光梁玉璧、榆中县甘草店玉璧,会宁县老鸦沟村油坊庄玉璧,定西市安定区三十里铺玉璧、内官营镇及其清溪村玉璧,渭源县七圣村玉璧,定西县团结乡高泉村玉璧等。在青海省民和县马家村阳坪遗址、喇家遗址和宁夏原州区河川乡也采集有玉璧。

以上这些发现,是目前认识齐家文化玉石璧的资料基础。


原文:《齐家文化玉石璧用途与源流问题研究》——王裕昌

资源出处:《收藏家》2017年2月刊总24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三)
窜三苗于三危——齐家文化玉器的民族属性与历史渊源(一)【附图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2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齐家文化玉器
邓淑苹:观天思地、崇日拜月-齐家文化玉石器的神秘性
齐家文化玉璧鉴定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