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素拍讯|一对隋白拍了171万!最新嘉德高古瓷专场拍卖结果(全34件)


2019年03月31日上午11:00,中国嘉德春拍《应物希古——中國古代陶瓷 》专场刚刚落幕;其中一对 隋 白釉深腹大杯1,711,000港币成交,折合约146万人民币。本次专场值得关注的几件金缮修复高古瓷,其中明初 玫瑰紫色鈞釉宮碗885,000港币成交!残件河南青釉鏜鑼盤118,000成交!

事实说明,伤残器同样具有独特的收藏意义与价值,尤其是精残器——器型基本完整、工艺水平一流、材质精良、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它们的历史、文物、艺术、研究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接下来由古玩元素网带给大家本次专场高古瓷最新成交结果!

LOT 1442  

隋 白釉深腹大杯一對 

参考价: HKD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 HKD 1,711,000  

年代: 隋  

质地: 瓷  

尺寸: 12 & 11.6  cm. diam.  

钤印: 應物  

隨著考古發掘、學術研究等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隋代陶瓷面貌愈加清晰,學界、市場對其的認知度大幅提升,尤其是隋代白瓷,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白瓷的開端且水平極高,「隋白」一詞甚至成為收藏界的專有高級名詞。隋朝存世僅三十餘載,隋白瓷的燒造時間自然短暫,存世器物稀少,完整者則更為稀缺,但隋白瓷的意義卻遠遠超出器物本身。拍品為隋白深腹大杯一對,口徑達12公分,比相對常見的口徑9公分左右者顯得碩大而不凡,又成對傳世,品相基本完整,更是罕見。直口,尖圓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餅狀小足,足壁斜下,足心稍凹,足際斜削一周,修坯規矩至極。胎質潔白,具粉質感,不施化妝土,罩透明釉。釉面均匀,杯心、脛部稍積釉,色顯青綠,溫潤如玉,釉面滿佈細碎片紋。此類精細的隋白杯應為酒具,使用時可能配托盤,或為三足,或為高足,皆為皇家貴胄所享用,品級特別高。它們製作精湛,簡約典雅,含蓄内斂,氣質超凡,代表著中國白瓷的最高水平,稱為登峰造極之作亦不為過。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參閱:《常盤山文庫中國陶磁研究會會報7·初期白瓷》,日本常盤山文庫,2018年,頁16,圖13;頁128,圖20a;頁130,圖17d

LOT 1484  

明初 玫瑰紫色鈞釉宮碗 

参考价: HKD 180,000-350,000  

成交价: HKD 885,000

年代: 明初  

质地: 瓷  

尺寸: 19.4  cm. diam.  

钤印: 應物  

拍品造型為經典的宮碗式樣,端正規矩,典雅有度。侈口,深壁,矮圈足,足壁直而稍内收。足底澀胎,胎色灰白,細密堅致,呈現糊米底狀。碗内外施玫瑰紫色釉,釉色紫中帶紅,紅、紫二色相襯相映,艷麗醉人,口、足釉薄處顯醬褐色。釉層光亮,細膩瑩潤,釉面氣泡、鬃眼明顯。碗内底一圈内凹,由於經年使用,内壁釉光稍遜於外壁。整器胎體較薄,與一般鈞窯製品稍異。此碗早年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私人收藏,碗底留有花形紙質標簽,上寫「#123」,足内壁依稀可見紅色數字編號,可能為「42567」。與拍品特別相近者,參見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品兩例(參見《故宮藏瓷·鈞窯》,頁76,圖33;《宋瓷名品圖錄——汝窯·官窯·鈞窯》,圖69)(附圖1和2),造型、尺寸、釉色等皆近似。另有一例口足尺寸相仿、但高度略高,也藏於台北故宮(參見《宋瓷名品圖錄——汝窯·官窯·鈞窯》,圖70)。綜上,拍品式樣者,目前市場上可流通的,除本品外,尚不見第二例。拍品式樣的鈞釉器物,目前所見均為盤、碗類,且盤多碗少。除以上三例大碗,還有台北故宮清宮舊藏的一例小碗(參見《宋瓷名品圖錄——汝窯·官窯·鈞窯》,圖71)和兩件盤(參見《宋瓷名品圖錄——汝窯·官窯·鈞窯》,圖72;《故宮藏瓷·鈞窯》,頁77,圖34);北京故宮清宮舊藏的兩只盤(參見《鈞窯瓷器》,頁226,圖118;頁228,圖119);保利藝術博物館的一只盤(參見《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圖91);台灣清玩雅集的一只盤等。另外,還見大英博物館幾只盤,在此不一一贅述。来源:美國賓夕法尼亞私人收藏參閱:《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圖91《鈞窯瓷器》,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226,圖118;頁228,圖119《宋瓷名品圖錄——汝窯·官窯·鈞窯》,日本學習研究社,1973年,圖69至72《故宮藏瓷·鈞窯》,香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961年,頁76,圖33;頁77,圖34

LOT 1483  

北宋 河南青釉鏜鑼盤 

参考价: HKD 100,000-120,000  

成交价: HKD 118,000  

年代: 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21 cm. diam.  

钤印: 應物  

盤淺式,直口斂收,矮圈足,修足利落、考究。此盤採用裹足刮釉的裝燒工藝,全器滿釉唯足際一圈澀胎。釉色青綠,釉質晶瑩剔透,玻璃質感強。釉面滿佈開片,長短相間,形成網格,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整器做工考究,從胎釉的質量,到修坯、施釉的精湛,都代表著北宋時期河南青瓷的高水準。惜有損傷,但難掩氣度。盤身破損處已原件金繕修復,別有一番韻味。

LOT 1441  

隋 白釉深腹杯 

参考价: HKD 50,000-60,000  

成交价: HKD 153,400  

年代: 隋  

质地: 瓷  

尺寸: 9.2  cm. diam.  

钤印: 應物  

拍品式樣,為隋白瓷成熟期的經典器型之一,也是隋白瓷中存世數量相對較多的,但能完整保存者還是十分難見。本品狀態完整,傳承至今,殊為不易。直口,尖圓唇,深腹,腹壁弧度不大,餅狀小足,足壁外傾,足心稍凹,足際斜削一周,修坯規矩之至。胎質細白,不施化妝土,罩透明釉。脛部積釉,色閃青綠。釉面滿佈細小開片。此杯使用時,可配托盤,或為三足盤,或為高足盤。此杯口徑與器高比例合宜,如此符合當代極簡主義的造型,很難想象竟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產物。配日本木盒。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

LOT 1443  

唐 三彩印花長方枕 

参考价: HKD 160,000-200,000  

成交价: HKD 188,800  

年代: 唐  

质地: 瓷  

尺寸: 11.4  cm. long  

钤印: 應物  

該枕呈規則的長方形箱體,棱角分明,周正有致。刻意採用滿釉裝飾,且上、下兩面的紋飾一致,長方形開光内戳印蓮花一朵,四角各印一片三瓣花葉,開光外一周黃、白釉色的斑點相間。使用時,上下兩面皆可用作枕面,這樣的作法在唐代陶瓷枕中並不多見。三面枕墻黃、綠、白三色彩釉交融流淌。後壁置小而精緻的通氣孔。該枕為唐代河南鞏縣窯生產。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者三上次男曾提到此類三彩枕的殘片在日本不少地區也有發現,出土地大都是寺院或者官府遺址,可見此類三彩枕應為實用器,和宗教可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本品裝飾蓮花紋,更為力證。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2000年以前

LOT 1445  

唐 黃褐釉絞胎三足盤一對 

参考价: HKD 250,000-300,000  

成交价: HKD 295,000  

年代: 唐  

质地: 瓷  

尺寸: 12.9 & 12.7  cm. diam.  

钤印: 應物  

絞胎為唐代瓷器生產中出現的新工藝,流行於唐、宋。工藝複雜,製作費時、費工,因此產量、質量均受到限制,在當時必為名貴之物,保存至今者少之又少。此對盤成型規整,盤口板沿式,沿面邊緣起寬線,平底,下承三短撇獸足,時代風格強烈。取深淺兩色胎土混合製胎,後施黃色釉,柔和光亮,釉面佈滿細密開片。盤裏及内外折沿可見紋飾,線條表現力豐富,或為木紋,或為行雲流水紋,千變萬化,自然不拘泥,裝飾意味強。底部澀胎,胎土細潤粉白。盤内有三個小支釘痕。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2000年以前

LOT 1446  

唐 三彩雙龍瓶 

参考价: HKD 120,000-150,000  

成交价: HKD 141,600  

年代: 唐  

质地: 瓷  

尺寸: 38.6  cm. high  

钤印: 應物  

唐代雙龍瓶經典造型,在唐前期屢見不鮮,白釉、青釉、黃釉等皆有,而論裝飾的豐富華美,三彩首屈一指。雙龍瓶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拍品尺寸屬中型器,體量合宜。盤口外撇,細長頸,豐肩,長圓腹,下腹部斜收出平底,底緣外侈。口肩連以捏塑的雙龍長柄,龍首低垂,張嘴銜瓶口。龍身曲躬,背脊塑四圓珠,長耳、卷鬃,線條張弛靈動,為莊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動感與俏麗。器身半施釉,二次入窯燒造時,黃、綠、白三色熔融開化,基本流淌至腹部中線以上,對釉彩的可控度高,釉彩垂淌不一,當為三彩最盛期作品。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選煉精細,色白質堅。整器典雅大方,剛健挺拔中見秀美,渾厚沉穩中顯靈動,三彩又賦予本器斑駁陸離、華貴大氣的裝飾效果,盡顯盛唐之風韻氣度,又兼收並蓄外來文化影響,為大唐藝術傑作。来源:英國私人收藏;倫敦邦瀚斯,2017年11月9日,編號43


LOT 1447  

遼 黃褐釉模印迦陵頻伽紋皮囊壺 

参考价: HKD 30,000-50,000  

成交价: HKD 82,600  

年代: 遼  

质地: 瓷  

尺寸: 25  cm. high  

钤印: 應物  

遼代陶瓷的情況較為特殊,大致可分兩類:一類從北宋輸入,如定窯白瓷、耀州窯青瓷、景德鎮青白瓷等;另一類則由當地生產,且多為漢匠,也是真正意義上的遼瓷,重要的窯場已知有内蒙古巴林左旗上京窯、赤峰缸瓦窯、北京門頭溝龍泉務窯等。皮囊壺也稱雞冠壺、馬鐙壺,是遼瓷中數量最多、最具特色的品種之一,大致可分為五型:扁身單孔、扁身雙孔、扁身環梁、圓身環梁、矮身橫梁。最後一型唐代已有,前四型的排序則按時序,大體從遼早期至中期,演進的趨勢為,提繫部分由孔而梁,器身由扁而圓。裝飾手法多為黃、綠、白等單色釉素身裝飾,偶見刻花、貼塑等工藝,印花者數量最少。壺身橢圓,上扁下豐,管狀直口,環狀提梁,並以捏塑表現皮繩質感,底承餅狀實足,足墻斜下。足底澀胎,胎色粉紅。釉下罩化妝土,外壁施黃褐色釉直至脛部,比常見施半截釉或至下腹部者更為費時費工。腹部模印羽人蓮荷紋,羽人頭頂雙髻,腳踩祥雲,展翅欲飛,身後鳳狀尾飄逸纖長,雙手合於胸前,形象應為「迦陵頻伽」,周身蓮荷圍繞。遼雖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但與中原王朝一樣,佛教在遼境亦大為盛行,其影響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佛教相關的紋飾與造型,如龍戲火焰珠紋、雙鳳火焰珠紋、迦陵頻伽、飛天、佛像等,被廣泛地應用於遼代工藝品。同類器目前還見兩例,一例為内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另一件為日本林原美術館舊藏(現為私人收藏),二者圖像中的羽人皆為雙首。本品模印紋飾特別清晰,釉色深沉嬌麗,釉面除幾處細微剝釉外(屬此類低溫色釉正常現象)品相完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遼地產高品質陶瓷。来源:1990年代購於香港

LOT 1448  

遼 三彩模印落花流水紋花口盤一對 

参考价: HKD 10,000-20,000  

成交价: HKD 23,600  

年代: 遼  

质地: 瓷  

尺寸: Each, 13.5  cm. diam.  

钤印: 應物  

拍品式樣乃遼三彩的經典品種,盤作八曲花口狀,斜弧壁,坦底,整器以黃、綠、白三色釉彩裝飾,風格獨具。盤内模印落花流水紋,以細密的綠色水波紋為地,盤心一朵蓮花,白色花芯、黃色或黃白相間的花瓣,四周飄落白色花朵,内壁八朵蓮荷紋,或全部黃色,或黃白相間。外壁白色化妝土上薄罩一層黃釉,底部澀胎,胎色粉。盤心三個支燒痕,乃以三叉形單面釘類支具間隔叠燒所致,與窯址發現的支燒工具相印證。配日本木盒。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

LOT 1449  

五代/北宋 鞏縣窯綠釉刻牡丹紋撇口尊 

参考价: HKD 135,000-195,000  

成交价: HKD 188,800  

年代: 五代/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6.5  cm. high  

钤印: 應物  

著录: 來源:2000年以前購於香港Provenance: Acquired in Hong Kong prior to 2000

河南鞏縣地區的綠釉陶瓷,從唐至北宋一直都有生產,質量精,品級高。此尊闊口,圓唇外撇,束頸,斜肩,鼓腹下收出隱圈足。内外施綠釉不及底,釉面匀薄潤澤,發色清新明朗,釉面可見細碎開片,局部泛五彩蛤蜊光。足内澀胎,質地細膩,色粉白,稍疏松,具粉質感。外壁通體刻劃花工藝裝飾五層紋飾帶,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上下輔以卷草紋、蕉葉紋、弦紋等。本品除口沿一處小磕、器身正常剝釉外,基本完整,極為不易。低溫釉彩陶瓷器極易產生剝釉現象,又為立件,保存至今,甚是難得。據目前可見的公開資料,未見同類器。其用途應為陳設、插花,或為佛前供養花器。此尊製作精細,釉色明亮,應為鞏縣地區芝田窯產品。芝田窯較為出名的就是五代至北宋時期的三釉彩器物,尤其是綠釉陶瓷,器物品種有枕、瓶、盆、罐、花口尊、爐等。隨着近幾年城市基建,一些所謂芝田窯風格的器物標本在白河區域也有發現,但由於當地瓷土、技術太過接近以至於無法區分。来源:2000年以前購於香港

LOT 1450  

唐 白釉唾壺 

参考价: HKD 40,000-60,000  

成交价: HKD 106,200  

年代: 唐  

质地: 瓷  

尺寸: 12.2  cm. diam.  

钤印: 應物  

口沿寬闊外敞,中央開小圓口如洞,直徑不足兩公分,規整周正,見細工。短直束頸,溜肩,扁鼓腹下垂,餅狀實足。整體觀此器,上半部似淺碗,下部似水丞。外壁滿釉,底部澀胎,色白細膩。唾壺與渣斗都是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實用器,二者形制接近,功用近似,易混淆,從造型上區分,唾壺寬沿、小口、短頸,而渣斗則是寬沿、大闊口、無頸。来源:美國西岸私人收藏,1960年代購於台灣

LOT 1451  

唐 外褐内白釉碗、缽一組兩件 

参考价: HKD 50,000-60,000  

成交价: HKD 59,000  

年代: 唐  

质地: 瓷  

尺寸: 11.1 & 7 cm. diam.  

钤印: 應物  

拍品為外褐釉内白釉碗、缽各一件。碗的造型為唐代經典式樣,端莊大方,尺寸屬同類器中偏小者。胎體略厚,唇口外侈,邊沿薄削,弧壁,淺腹,平底,寬圈足精細修整。裏施白釉,微閃黃。外施褐釉至足墻,胎釉界限分明,顯精湛的控釉水平。釉面平滑匀薄,見細碎開片。口沿一周及底足澀胎,胎體細白粉質,具有一定的瓷化度,可見淘泥經過反覆淘洗。同類器見於唐代白居易故居遺物,現藏洛陽博物館。小缽唇口内斂,弧壁,小平底微凹。外褐釉,裏白釉。口沿一圈澀胎,是為覆燒或對口燒所致。拍品式樣者大致有3種尺寸,最大者口徑10公分左右,最小者約3公分。同類器見於陜西臨潼慶山寺地宮兩件外黑内白者。慶山寺為武則天時期著名的皇家寺院,可考證此類器物年代,亦可證用途及品級不凡。来源:2000年以前購於香港

LOT 1453  

北宋 定窯刻劃萱花紋洗 

参考价: HKD 50,000-80,000  

成交价: HKD 129,800  

年代: 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4.8 cm. diam.  

钤印: 應物  

洗敞口,外口沿下一道弦紋,腹壁下收,平底。洗心坦闊,刻劃一枝萱花為飾,乃定窯經典紋樣,長枝彎繞,刀筆流暢,斜刀帶出寬的積釉面,增加墨韻趣味。芒口覆燒,施釉均匀,釉色溫潤。此類洗為定窯代表性器物,清宮舊藏有數例,刻花、印花皆見。正是由於其流行廣泛,也為同時期景德鎮窯所模仿,有的產品型、紋極似。

LOT 1455  

唐/五代 邢窯白釉貼花水丞 

参考价: HKD 150,000-180,000  

成交价: HKD 177,000  

年代: 唐/五代  

质地: 瓷  

尺寸: 5.6 cm. high  

钤印: 應物  

水丞式樣新穎別緻,整體橢圓形,盈盈在握,十分討喜。頂開腰圓小口,直壁内斂。腹部長圓,平底,下粘四個捏塑的小獸足,靈動、樸拙。腹部堆貼四個帶狀條紋,其上戳印菱形網格紋。此類凸起的棱帶裝飾,亦見於唐、五代時期的定窯、越窯(參見《定窯瓷器》,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83,圖29;《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瓷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頁126,圖113,頁128,圖115),可能與金屬器裝飾元素相關。條帶之間,或貼塑人面紋,或刻劃花葉幾何紋,兩兩相對。人面紋風格獨特,具異域風情;花葉幾何紋則見於同時期皮囊壺裝飾(參見《千年邢窯》,頁77、80),時代風貌使然。口緣及底澀胎,胎質堅細,色微泛灰。器身内外施透明釉,薄潤光亮,釉色白中閃青,積釉處尤顯青綠。器物雖小,卻集貼花、捏塑、刻劃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身,絲毫不茍,是一件極為難得、稀有的邢窯文房小品。来源:香港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參閱:《千年邢窯》,文物出版社,2011年,頁63

LOT 1458  

遼或北宋 白釉開心羅漢坐像 

参考价: HKD 90,000-120,000  

成交价: HKD 188,800  

年代: 遼或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4 cm. high  

钤印: 應物  

本品形象乃十八羅漢中的第九位尊者「開心羅漢」,在中國古代羅漢造像藝術中對其單獨表現比較少見。開心羅漢即戌博迦尊者,原為中天竺國太子,其弟欲與其爭奪王位,他對弟弟說:「我心裏只有佛而沒有王位」,且打開胸膛,弟弟見其心中果然有一佛,遂不作亂。成道後,世人稱其為「開心羅漢」。本尊造像表現得正是這一場景,尊者雙手持衣襟,打開胸膛露出心中佛陀,表情堅定、自若。人物五官、衣褶刻畫細緻,神態惟妙惟肖,充分顯示了定窯成熟期工匠們嫻熟的技藝。整器釉色牙黃,色澤溫潤,積釉處顯黃,有氣泡,底部澀胎,背部右下方置通氣孔。本件羅漢像,在人物整體表現力、雕塑技法和成型工藝上,可比幾件著名的北宋定窯仿生器,如首都博物館的誦經童子壺、故宮博物院的孩兒枕、定窯遺址出土的仕女枕等,精彩程度不相上下。定窯塑像類製品特別少見,如本品單獨塑造羅漢者則更為稀罕。来源:1990年代購於香港參閱:《定瓷藝術》,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頁97,圖131;頁98,圖132;頁101,圖136;頁103,圖138;頁105,圖141

LOT 1463  

金 白釉剔花填黑彩牡丹紋八方枕 

参考价: HKD 20,000-30,000  

成交价: HKD 23,600  

年代: 金  

质地: 瓷  

尺寸: 37.5  cm. long  

钤印: 應物  

瓷枕作長方八棱狀,枕面出沿,前低後高,利於枕臥。枕面隨形開光,内剔刻纏枝牡丹紋。工匠先刻劃出牡丹花葉輪廓,後剔掉紋飾以外的白色化妝土部分,複填以黑色化妝土,於是開光内便形成了黑地白花的裝飾效果,平整合宜,最後施透明釉燒成。枕底澀胎,見白色化妝土及透明釉流散痕跡。前枕牆右側置一通氣孔。相同器物見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附圖)和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品(楊永德伉儷捐贈),但兩者長度皆在43公分以上,本品僅為37.5公分,更為精緻、少見,品相完整,甚為難得。據最新考古發現,拍品式樣爲金代晉南河津窯典型産品,裝飾紋樣除花卉外,還見嬰戲、詩文、瑞獸等。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曾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製瓷作坊及瓷爐的發現,填補了山西地區無相關製瓷遺跡的空白,爲研究宋金時期河津窯的製瓷流程、燒窯技術、裝燒方法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時,也爲海内外公私收藏的一定數量的拍品式樣者的産地與年代,提供了更爲具體有力的依據。參閱:《楊永德收藏中國陶枕》,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1984年,頁127,圖79

LOT 1465  

宋 瓷塑袖珍人物和動物像一組十五件 

参考价: HKD 5,000-10,000 

成交价: HKD 94,400  

年代: 宋  

质地: 瓷  

尺寸: The largest, 7.6 cm. long  

钤印: 應物  

拍品為瓷塑人物、動物像一組十五件,捏製而成,手法簡潔,形象生動,體量雖小,但比例精準,秀巧可愛。這一組袖珍瓷塑中,南北窯場製品皆有,北方定窯、磁州窯,南宋官窯等,以小見大。其中有四件人物塑像:白釉童子、白釉執筆童子、白釉趴伏童子、褐釉騎驢童子;另有十一件動物塑像:官窯青釉熊、黃綠釉猴子、黑白釉帶繫羊、白釉褐彩羊、黑釉鴨子(或為雞)、黑釉帶繫鴨子、黑釉水牛、黑釉狗、黑釉帶繫狗、黑褐釉狗、白釉兔子等。配老錦盒若干。来源:Eugene Bernat伉儷珍藏(其中14件)加拿大多倫多Pao & Moltke(其中14件)展覽:尤金·白納德夫婦藏中國瓷器展,美國波士頓美術館,1947年9月9日至10月19日(其中13件)

LOT 1470  

北宋 當陽峪窯醬釉花口碗 

参考价: HKD 30,000-50,000  

成交价: HKD 35,400  

年代: 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3.1  cm. wide  

钤印: 應物  

此碗六曲花口,薄唇外侈,器壁亦隨著花口造型而婉轉起伏,整體宛如一朵綻放的花朵,典雅美觀。底承圈足,足部澀胎,胎質細白,修足規整精細。當陽峪窯在北宋時期達到頂峰,修胎齊整是其優勢所在。碗内外滿施醬色釉,釉光溫潤,釉面平滑。品相完整,不易得。来源:美國吉緣山房,入藏於1990年代

LOT 1477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劃水波游魚紋碗 

参考价: HKD 30,000-50,000  

成交价: HKD 88,500  

年代: 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1.5  cm. diam.  

钤印: 應物  

此碗敞口、圓唇、圓腹,底承圈足。釉施内外不及足,發色青碧。足底刮釉澀胎,足心薄擦醬色釉。口沿下方内、外壁各刻弦紋一周。碗内刻劃裝飾耀州窯經典紋樣水波游魚紋,工匠以斜刀剔刻游魚輪廓,三魚環繞碗心取三分法佈局,寥寥數刀,三條鼓腹擺尾的游魚就躍然而存,以竹篦劃出魚鱗,生動逼真。三魚周圍皆篦劃出交叉、起伏的層層水波,具裝飾意味。整器刻紋犀利灑脫,篦劃紋流暢柔和,又畫面靜中取動,富意境。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頁127,圖11《耀州窯——中國中原に崋ひらいた名窯》,日本朝日新聞社,1997年,頁53,圖68

LOT 1480  

北宋 耀州窯青釉剔刻牡丹紋花口碗一對 

参考价: HKD 5,000-10,000  

成交价: HKD 7,080  

年代: 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3.6 & 13.2 cm. wide  

钤印: 應物  

在耀州窯青瓷裝飾工藝中,刻劃花最為生動,它於北宋中期發展成熟。拍品六出葵花口,唇沿外撇,深弧腹,内底一圈弦紋,圈足略高,足壁直。碗壁剔刻六組折枝牡丹花,刀工明快、短促,花葉翻卷、活潑,特別是斜鏟的刀痕使單一釉色發生深淺變化,紋飾陰陽反側,生動立體。釉色青綠,玻璃質感強,光亮如新。灰胎,質堅細。綜上特徵,本品為耀州窯北宋晚期製品。雖有損傷,但皆為原件金繕修復,別具風格。參閱:《耀州窯——中國中原に崋ひらいた名窯》,日本朝日新聞社,1997年,頁38,圖44;頁39,圖45

LOT 1482  

北宋 河南青釉折沿淺盤 

参考价: HKD 70,000-80,000  

成交价: HKD 82,600  

年代: 北宋  

质地: 瓷  

尺寸: 12.2 cm. diam.  

钤印: 應物  

此類器物在宋金時期的河南地區流行,特別是汝州青瓷、鈞窯產品多見。可單獨作淺盤使用;也可作盞托,與杯、盞配套使用;亦可作器蓋,與墩式碗(或稱缽)配套使用。淺盤唇口外折,腹淺,圈足。裹足滿施青綠色釉,足底刮釉,澀胎處呈現醬色。釉質細膩溫潤,色澤匀凈明亮,質感頗佳,釉面可見淺而稀疏的長條片紋。整器成型周正,線條流暢,製作精湛,品相完整。綜合胎釉特徵,本品當為河南東溝窯製品。東溝窯是河南青瓷的代表,窯址位於汝州市東北隅的大峪鄉,越山即入禹縣,是鈞瓷近鄰,所燒青瓷既有汝窯風格,又有鈞窯特色,是為特徵。

LOT 1485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大碗 

参考价: HKD 200,000-250,000 

成交价: HKD 236,000  

年代: 北宋/金  

质地: 瓷  

尺寸: 23 cm. diam.  

钤印: 應物  

此類鈞窯大碗,口徑多為18至22厘米,達23厘米者少見,又造型周正,品相完整,實屬難得。闊口稍斂,深弧腹,小圈足。通體施天藍色釉,釉質乳濁,釉層厚潤,有流釉現象,釉面見鬃眼,色澤淺天藍,純凈淡雅。口沿處釉薄,色顯薑黃。圈足澀胎,足心掛釉。来源:香港私人收藏,入藏於1990年代

LOT 1486  

北宋/金 鈞窯天藍釉菊瓣盤 

参考价: HKD 30,000-50,000  

成交价: HKD 41,300  

年代: 北宋/金  

质地: 瓷  

尺寸: 13.3 cm. wide  

钤印: 應物  

小盤造型規整、別緻,敞口,平底,淺腹,口沿、器壁塑成24瓣菊花瓣,整觀如菊花綻放,優美、典雅。内外滿施天藍釉,光潔瑩潤,玻璃質感強,釉面滿佈開片,細小鬃眼較多。器壁、口沿等釉薄處顯露胎骨而色顯黃褐,與天藍色相襯,韻味清雅獨具。值得一提的是,此盤採用滿釉支燒工藝,底部三個支釘痕呈三角形分布,規矩有致。「滿釉支燒(或稱裹足滿釉)」工藝的流行,體現著這一時期鈞窯生產技術的精湛和對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同時也是其生產精緻高檔產品的重要技術保證。宋金時期,鈞窯產品中花式造型並不多,小尺寸者更少。本品品相完整,造型美觀,胎質細膩,釉質一流。同類器見一例河南博物院藏品。来源:台灣私人收藏,入藏於2000年以前

LOT 1491  

西晉 青瓷盤口渣斗 

参考价: HKD 35,000-50,000  

成交价: HKD 41,300  

年代: 西晉  

质地: 古瓷  

尺寸: 8.2  cm. high  

钤印: 應物  

渣斗體量精巧,盤口,短束頸,扁鼓腹,平底。壺口有細弦紋一圈,是為細工。外壁滿施青釉,胎釉結合好,釉面具有光澤度。口内有流釉現象,器内無釉。外底澀胎,胎色青灰,可見七處托泥墊燒痕跡,中央一處,邊緣均匀分布六處。来源:1990年代購於香港日本池田哲郎舊藏(師從坂本五郎)

LOT 1493  

南宋 龍泉窯青釉芒口杯 

参考价: HKD 80,000-100,000  

成交价: HKD 94,400  

年代: 南宋  

质地: 瓷  

尺寸: 9 cm. diam.  

钤印: 應物  

小杯圓正洗練,秀巧輕盈,玲瓏別緻。口沿及圈足一周澀胎,胎色灰白,質地堅薄。採用墊燒法燒製,芒口為後來特意刮削,或為包鑲金屬釦而為。内外施粉青色厚釉,釉質如玉,釉光似水,堪稱同類器中一等者。釉面滿佈不規則的大小片紋,透明、白色、黃褐色皆有,局部狀如冰裂,美觀至極。小杯形制、胎釉、開片、氣韻等可比清宮傳世「龍泉梅花盞」(嵌銅釦,原藏乾清宮西暖閣,傳世隨附錦袱)(附圖),二者同為南宋時期龍泉窯上等的小品佳器。參閱:《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台北故宮,2016年,頁178和179,圖Ⅲ-1

LOT 1497  

南宋 龍泉窯青釉葵口碗 

参考价: HKD 100,000-120,000  

成交价: HKD 118,000  

年代: 南宋  

质地: 瓷  

尺寸: 15.7  cm. wide  

钤印: 應物  

此碗造型周正,形制典雅。敞口,六出花口,弧腹較深,矮圈足,修足規矩至極。胎骨較薄,通體施青釉,口沿下出現些許流釉痕,釉面無片紋。釉質柔和溫潤。兩岸故宮均有同類器收藏,還見浙江寧波博物館藏品,但最為著名的當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馬蝗絆碗」(附圖)。此類碗均為南宋後期生產。參閱:《貴似晨星——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台北故宮,2016年,頁184,圖Ⅲ-4《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頁153,圖138《龍泉窯青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頁161,圖132《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學館,1977年,頁93,圖83和84

LOT 1500  

元 龍泉窯青釉貼花牡丹紋爐 

参考价: HKD 60,000-70,000  

成交价: HKD 70,800  

年代: 元  

质地: 瓷  

尺寸: 14  cm. diam.  

钤印: 應物  

爐平口内折,筒式直腹,下出三獸蹄足,微微懸空。外底平,中央出圈足著地,足内澀胎。腹部釉下貼飾纏枝牡丹紋,是為南宋至元代龍泉窯流行裝飾,構圖疏朗大方,紋飾精細流暢。舊配日本木盒、鏤空銀蓋。三足奩式爐,也稱樽式爐。南宋晚期,筒腹的上下直徑相若,三足落地;之後筒腹下部逐漸收小,器底下凸,三足逐步提高,與底齊平;到了元代中晚期,筒腹上大下小,器底落地,三足懸空成為裝飾。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入藏於2000年以前參閱:《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中國書店,2015年,頁177《大元帆影——韓國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華》,文物出版社,2012年,頁86至88《龍泉窯青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頁206,圖183

LOT 1501  

明 龍泉青釉盞托 

参考价: HKD 25,000-35,000  

成交价: HKD 35,400  

年代: 明  

质地: 瓷  

尺寸: 14.5 cm. diam.  

钤印: 應物  

拍品為典型的宋元盞托形制,正中規矩,中間起中空的矮托杯,唇口斂收。下接盤狀托沿,底承外撇高圈足。胎體較厚,通體施青釉,釉色碧綠,釉質瑩潤肥腴。圈足露胎處呈現火石紅痕。舊配日本木盒。參閱:《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故宮博物院,2009年,頁208、209,圖112

LOT 1503  

元/明 仿官葵口杯 

参考价: HKD 20,000-50,000  

成交价: HKD 82,600  

年代: 元/明  

质地: 古瓷  

尺寸: 7.9 cm. wide  

钤印: 應物  

著录: 來源:瑞典造紙工業家Dr. Carl Kempe舊藏,藏品編號68,斯特哥爾摩 (根據標籤)

集合/件数: 1  

小杯整體塑作五瓣葵花狀,周正雅致,小巧可人。敞口,倭角,斜直壁,隱圈足。通體施灰青色釉,釉質滋潤泛酥光,釉面有大小相交織的黃褐色、鐵褐色片紋,形成韻律。足端澀胎,顯鐵褐色。本品形正釉佳,古意不減。參閱:《官窯瓷器》,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79,圖21《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年,卷1,頁217,圖378《故宮藏瓷》,台北故宮博物院,1962年,圖42来源:卡爾·肯普博士(1884-1967)(憑收藏標簽)

LOT 1507  

南宋 吉州窯黑釉斑彩碗 

参考价: HKD 50,000-80,000  

成交价: HKD 73,160  

年代: 南宋  

质地: 瓷  

尺寸: 15 cm. diam.  

钤印: 應物  

此碗斗笠式,敞口,底承窄而淺的假圈足。吉州窯產品假圈足的做法出現於南宋早期,中期時圈足變小,直徑從4厘米逐漸縮減至3.5厘米左右,幷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底面橫挑一刀,形成外觀似圈足的形狀。内外滿釉,外壁釉線低至足。釉上灑彩裝飾鷓鴣斑紋,藝術風格率性灑脫,風格樸拙,雖為人工,卻透露出一股自然造化之美,正合禪宗「無所矯飾,渾然天成」的境界。本品除正常使用磨損痕跡外,品相完整。吉州窯器物由於胎釉的特徵,品相上極易出現剝釉、崩磕等問題,保存完整者極為難得。来源:美國吉緣山房,入藏於1990年代展覽:瓷土和諧——宋瓷之優雅精緻,美國新澤西州莫利斯博物館,2012年3月8日至6月24日,編號77

LOT 1510  

南宋 青白釉澀胎婦人坐像 

参考价: HKD 1,000-5,000  

成交价: HKD 21,240  

年代: 南宋  

质地: 瓷  

尺寸: 16 cm. high  

钤印: 應物  

以瓷泥塑一婦人坐於繡墩之上,開臉生動,眉眼細彎,頭頂束雲髻。身著通肩中長衫,内著長裙,符合南宋婦女衣飾特徵。通體澀胎,頭髪、雙臂、腿足等有殘。原應有著色,但由於為低溫顏料未經焙燒,極易褪色剝落。縱觀此類景德鎮青白釉澀胎塑像作品,顏色皆已褪逝殆盡。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源中国嘉德官网  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春嘉德《应物希古—中國古代陶瓷 》专场拍卖结果(全34件)
最新成交结果:嘉德香港2018年秋拍《抟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看鉴
第一看点|香港嘉德秋拍高古瓷总50件一览
抢先看:嘉德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会《抟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50件全)
香港嘉德2022秋高古陶瓷拍卖成绩单
最新香港2018秋拍“康熙瓷器”(42件瓷器)成交记录!|看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