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湾窑的历史变迁以及产品特色

导语:我国拥有着悠久的陶瓷炼制历史,从陶瓷烧制开始,陶瓷作坊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各自的位置也比较分散。但是随着陶瓷烧制的发展,这些零星的陶瓷烧制地点开始聚集,由此就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陶瓷烧制的窑点。而石湾窑是岭南地区著名的陶窑,也是非常发达的一类陶窑之一。

石湾窑产生于唐朝时期,经过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繁盛,虽然在后来其发展一度受到打击,但是凭借雄厚的历史积淀,石湾窑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它的产品一开始是以日用陶为主,所以石湾窑又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石湾窑从烧制日用陶开始转变烧制艺术陶。因为它烧制艺术陶独具一格,极富岭南特色,所以其生产的陶瓷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一、石湾窑的创烧

1、石湾窑选址的原因

根据历史文章和现代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著名的石湾窑最开始是创烧于唐朝时期。唐朝时期经济非常发达,加上对外贸易也非常的频繁,所以对于日用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这也就促进了石湾窑的发展,而我们知道,石湾窑一开始也正是烧制的日用陶,所以石湾窑的兴起与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脱不了关系。

石湾窑日用陶

唐人之所以会在石湾窑地区建造陶瓷烧造场所,正是因为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制陶资源。从石湾窑的地理位置来看,它拥有畅达的水路。古代交通本就不发达,除了陆路以外就只有水路了,所以石湾窑旁畅通的水路无疑是它的一个巨大优势。尤其它最初的定位还是烧制日用品,远销全国各地。

石湾镇

从其自然资源来看,石湾窑位于今广东佛山市,其附近拥有许多的黏土资源。这对于陶瓷的烧制来说简直不可多得条件,丰富的原料可以减少陶瓷烧制的成本,让得其产品具有其他陶窑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基于这两个条件,石湾窑的选址就几乎成了定论。

2、石湾窑的窑址

石湾窑并不是只有一个陶窑,而是由多个陶窑组成成的集合,这些陶窑统称为石湾窑。而石湾窑的第一个窑址是位于石湾镇之东的大帽岗窑,据说这里以前是石湾最高的山岗。这里临近东平河,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虽然石湾窑至今仍然在运作,但是其窑址并不是一层不变,历经千年,有许多的窑址被黄土掩埋。

大帽岗窑就是这样,它原本已经被黄土掩埋,直到1957年当地民兵在挖壕沟时才在无意间发现这里的古窑遗址。后来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许多人才正式对这处窑址展开研究。在这处的窑址之中,发现了大量唐朝时期的陶器。其种类有碗、盘、盆、罐、魂輝、炉等,从这些发现中为我们了解石湾窑在唐朝烧制瓷器的类型提供了一个参考。

大帽岗窑的陶器

除了大帽岗窑以外,距大帽岗仅500米出还有一处遗址:小望楼岗遗址。相对于大帽岗遗址规模显然更为巨大,因为从这处遗址之中不仅出土了唐朝时期的陶器,而且还出土了唐、宋、元、明的瓷器,也有少量清代、民国遗物,甚至还出土了宋至清时期的货币。可见这处的窑址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出于运营状态。

在南海小塘镇奇石村,人们在开挖环山沟水利灌溉渠时,发现了在土层之下有着大量的陶瓷碎片。然而这处窑址距离石湾镇有12公里,所以奇石窑址一开始并没有被认为是属于石湾窑一出分窑。直到后来从出土的碗、盘、罐、盆等残件的器型、釉色、烧造方法等方面与大帽岗作对比,人们发现两处的陶器是属于同一个风格,所以人们才确定奇石窑址是属于石湾窑址。

二、石湾窑的发展

1、石湾窑陶器器型的发展

从唐朝创烧开始,石湾窑慢慢发展,到了宋代,大帽岗窑、小望楼岗窑和奇石窑已经成为了石湾窑的三个支柱。有了唐到宋这段时间的积累,石湾窑在经济和工艺之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陶器生产仍然沿袭唐代的风格,但是产品的器型、釉色、纹饰和烧造方法都比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

石湾窑陶器

在唐朝的时候,石湾窑烧制的陶器就只有碗、盘、壶。可以说这是最为基础的日用品,几乎每一个大的陶窑都能够烧制。在大帽岗宋窑堆积层里,出土有碗、盘、壶、罐、堤、炉、擂盆、手塑兽头和魂輝等残件。就只从陶器的类型来看,相对于唐朝,到了宋代石湾窑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石湾窑日用陶

陶器的器型增多,说明了石湾窑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石湾窑在宋代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可以说,从增加的这些器型之中,我们也可以看见陶器不仅局限于日用品,也增加了一些艺术品。

2、石湾窑釉色和烧制方法的发展

除了陶器器型的变化之外,再从釉色来看石湾窑陶器的发展。唐朝的时候,釉色就只有黄和黑色两种,到了宋朝,釉色逐渐丰富起来。在唐朝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青、青黄、黑、酱黑、酱黄等多种釉色。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前面提到的三处窑址之中还发现了一些白釉的瓷碗和青灰釉的瓷钵,只不过数量很少。

对于瓷器烧制来说,釉色越纯净,其烧制难度也就越大。从出土的这些少量的陶瓷种类来看,石湾窑的制陶技术已经是有了一个飞越。而且这些瓷器大都施釉到底,釉色较均匀,可见石湾窑制陶技术是非常稳定的。

石湾窑陶器

除了釉色,在烧制技术之上,在宋朝时石湾窑已经放弃了唐朝的烧制方法,而是采用了匣钵烧制。与之相匹配的还有不少窑具,如匣钵、渣饼、垫环、试片等。从这里看来,石湾窑的制陶技术在宋朝时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宋朝时的畅销

除了自身技术的发展,石湾窑的发展还体现在其产品的销售之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未尝不是实力的一种体现。在石湾窑出土的一残片上我们发展其戳印有"奇石"两字,这是当年烧窑的绝对年代和窑址定名的确切依据。

石湾窑陶器残片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罐残片上有"太原"、"潘宅"、"大吉"、"清香"等戳印章,可以看出这些陶器并不是固定得销售在一处,而是在全国上下多个地区。虽然在唐朝石湾窑建造时的定位是畅销全国各地,但是在唐朝时期石湾窑销售其实就只是周边的一些地区,当然也有部分是远销海外,但是数量有限。

而宋朝则不同,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而且借助宋朝特殊的政治局面,石湾窑的产品大量出口。为了迎合国外各国人民的需求,石湾窑在制陶的时候不断创新其产品的品质和形式,这也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

三、石湾窑繁荣与鼎盛

1、明代石湾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石湾窑经过宋朝的发展,其技术和销售范围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在经过元朝的消化,它已经能够熟练的作用掌握的技术了。当时间来到明代,广州恢复了对外贸易中心地位,随着海外贸易加强,石湾窑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石湾窑艺术陶

窑工们根据积累的经验对石湾窑进行了改革,如正德年间在元代"文灶"基础上改建的"南风灶",通过改变窑炉结构、容量、装烧密度、燃料及焼烧等方法,从而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甚至可以达到能在一窑内控制不同窑温,窑炉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还使不同胚胎、釉料的产品,可以在同一窑中烧制。

结合这个时代的政府的一些政策,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为主体转变到了以民营手工业为主体的局面。这其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明朝官府需要的产品甚至都不用官营的手工业部门来生产,而是委托民营手工业来制造。这足以说明民营手工业技术对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反超。

石湾窑艺术陶

由于毗邻广州,佛山成为商业贸易繁华之地,各地的商贾云集。而石湾出众的水路条件很快就吸引了这些商贾的注意,他们大量订购其产品使得石湾窑的名气进一步传播。而明朝的官府也在一定程度向它订购产品。这对于石湾窑来说即是一种扩大规模的机遇,也因为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不得不转变日用陶为艺术陶带来的挑战。

2、艺术陶的形成

基于以上提到的机遇与挑战,窑工们在产品造型、釉色和装饰手法等方面进行钻研摸索。从而努力使自身的产品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其产品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出现了陈设器皿、文房用具、祭器、仙佛道人物等品种。这类陶器讲究造型精巧多样、釉色多彩缤纷、技法推陈出新,展现出的是一个五彩纷呈的艺术陶塑世界。

石湾窑艺术陶)

这其实就是石湾窑最初的一批艺术陶,它的出现打破了石湾窑只生产日用陶的局限,为石湾窑的生产打开了一片崭新天地。自从石湾窑生产艺术陶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转型。因为转型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石湾窑一开始就是仿制中原名窑产品,窑工们在仿制中原名窑的基础上,还烧出了多种以仿钧釉为基调的窑变釉色。

3、石湾窑的鼎盛时期

时间来到清代,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石湾窑进入鼎盛时期。石湾窑的艺术陶种类进一步增加,如花盆、缸、茶煲、茶壶、古玩、高博、塔等等。从这繁多的种类之中,我们看出,石湾窑的进一步转型。

除了艺术陶种类的增加,石湾窑的服务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制陶工人们从陶釉、砌窑、开满、附离、担泥、落货、车面作坊、木柴业这几个方面划分出了制器界限。而且也进一步规定了同行内部的准则:"内而厘定价列,以杜内部哄争,外以树立团体,以杜外界之滥入。"这其实就是行会制度兴起的表现。

石湾窑艺术陶

同时,石湾窑还与其他地方的行会签订了契约,各家工价"联行东西家会同面议",从而使得各个制陶行会能够协调,不至于出现过于恶劣的竞争。正是这种情况,到了清中后期,石湾窑出现"鼎盛时代,全镇的陶窑共有一百二十多座,男工一万五千余,女工亦达三千,每年销货额约为九十七万两血"。从中可以窥见,石湾窑发展的盛况。

四、石湾窑产品的特色

1、日用陶器

根据我们之前提到的,可以知道石湾窑一开始生产的产品就是日用陶器。从唐朝到宋朝,石湾窑为了占领市场,同时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大量日用陶器被他们生产出来。一开始就只是碗、盘之类的。后来随着石湾窑实力进一步增强,它所生产的日用陶器品种更加繁多,从炊煮器、饮食器、盛储器到文房品、起居用品一应俱全,几乎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石湾窑 壶

可以说只要民众生活需求,石湾窑工就会生产出相关的产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用陶也向着精细化发展,精巧实用的日用陶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石湾窑就改变了陶器生产的方向,从精细化发展。从而生产出了美观、实用的陶器。

明霍韬在《霍渭崖家训》说:"凡祠堂祭祀,……酒瓶、茶瓶、酒盏、茶盏、碗及碟,具用石湾瓦器。""凡家恒食及会膳食,用石湾瓦器,不许用饶州瓷器伙。"可见,古人对于石湾窑日用陶器是如何的喜爱。

2、艺术陶器

虽然石湾窑的日用器已经尽量的精细化了,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陶器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所以为了进一步扩大发展,于是窑工们从百年来积累的经验之中提取出相应的技术,在宋朝开始少量的制造除了日用陶之外的艺术陶。

石湾窑 笔洗

随着艺术陶的制造,其制造技术得到一步步完善。窑工们学会了许多名窑之中吸取经验,他们仿名窑的艺术陶器越来越受欢迎。于是,艺术陶的种类进一步扩展,不仅出现了文房用品和陈设器,甚至出现了仿古代青铜器、玉器造型的作品。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淀,石湾窑已经不在拘泥于模仿,它以岭南常见的动物、植物为原型又制造出了一起具有岭南特色的陶器。这些陶器之中有仿飞禽走兽和花鸟鱼虫的,也有生活之中息息相关。如树干枝叶、蔬菜瓜果等等。虽然这些陶器样式五花八门,但是其陶器的实用性、趣味性与艺术性其一体的,并没有因为追求艺术性而忽视了其实用性。

《竹园陶说》

除了艺术形象之外,这些艺术陶器釉色也有着新的突破,据《竹园陶说》记载:"陶器上釉者,明时出良工,仿制宋钧红、蓝窑变各色,而以蓝釉中映露紫彩者为最浓丽,粤人呼为翠毛蓝,以其色甚似翠羽也。……今世上流传广窑之艳异者,即此物也回。"可见其色彩的繁多。

结语:石湾窑从唐代开始创烧,一直发展至今,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从烧制传统的日用陶器,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艺术陶器,石湾窑一直在追求创新与突破。面对外界因素的改变,它并没有固守陈规,反而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改变自己,因而保住了自己窑火千年而不熄。

从产品销售到周边地区到产品遍布大江南北,石湾窑经历了一段极度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段时间之中,同行业的许多名窑被历史淹没,唯有它最终挺了过来。明清后,为适应市场需求,出现了艺术陶塑的创作和园林建筑陶的生产,又为石湾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不拘泥于传统,善仿善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扩大了石湾窑的生产领域,还提高了石湾窑艺术创新的空间,让得它的生命力相比于同类更为顽强。同时在艺术陶器的探索方面,它取材宽泛而自由,同时具有岭南特色。它不仅将自身的艺术陶器文化和艺术价值极大的提升,同时还让这些原本普通的陶塑作品升华到雕塑艺术的高度。

参考文献:

王建玲:《论石湾窑新发现及其意义》

黄晓蕙:《佛山奇石古窑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张维持:《关于石湾窑的几个问题》

李景康:《石湾陶业考》

邹华:《古代广东石湾窑的外销陶器》

霍韬:《霍渭崖家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湾窑仿宋钧釉(A) DM
陶瓷制作技术及产品开发创新
美浓烧、九谷烧、波佐见烧、清水烧等日本陶瓷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洛杉矶的古玩市场-6 日本瓷器
中国馆藏古代陶瓷-01
德化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