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官员服饰之 - 朝珠

◇ 朝珠的起源及传承

朝珠是清代独创的一种官服佩饰 ,它最初是由佛教用的念珠发展而来 ,即是由宗教用品引入到朝廷 当中。根据相关资料记载 ,佛教所用串珠称为佛珠 ,它在使用 中可称为 “念珠”或 “数珠 ”。它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持珠 、佩珠、挂珠三类 。而朝珠与佛珠无论在结构、质料和使用上 ,都有惊人 的相似 之处 。

首先 ,朝珠与佛珠 的各部名称极为相似。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 、隔珠 (又称做“数取”)、弟子珠 (又称做 “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 ,俗称 “三通”或 “佛头”,通常只有一颗 ,但亦有两颗的 ,用以将不 同数 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 ,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 物 的作用 。

隔 珠 ,又称 作 “间 隔珠 ”或 “数 取 ”,多用 来将 子 珠 平均 分 隔开 。一 般 要 比子珠稍大一些 ,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 。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 ,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 ;二十七颗、十八颗 的佛珠 ,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

弟子珠 ,体积 比子珠要小一些 ,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 ,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 ,以十颗为一小 串,如同算盘一样 ,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 目。

记子 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 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 ,也可 以用线绳结成 “中国结”来替代 ,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 的滑落 。

朝珠与普通 挂珠 最大 的 区别是 ,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 丝带 系缀 、用银 丝 珐琅 裹 着 、

被称作 “背云”的大坠子 ,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 ,由三串组成。

清入关前 的两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没有佩带朝珠 ;福临显然是一位少年皇帝 ,他的身上也没有佩带

朝珠 ;到后来的顺治皇后已经正式佩戴着朝珠 。此外 ,从顺 治皇帝 的生母——孝庄文皇后 的晚年朝服像看 ,她也佩带朝珠 ,而顺治帝的儿子——康熙皇帝及 以后历代 的帝后像上 ,均绘画着清代帝后按制佩带着朝珠。

另据史料记载 ,顺治皇帝曾是忠实的佛教信徒 ,因为感情上的原 因甚至一度想出家当和尚所 以当 时佛 教对于清官内廷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由此可以推断 ,朝珠作为清朝正式的礼 服 佩 饰 ,即应该是由顺治朝后期开始。


◇ 朝珠基本构件和寓意

朝珠以及配饰

从朝珠 全物来 看 ,共有 “佛 头 ”4颗 ,色 泽和 大小一致 ,直 径 比朝 珠大一 倍左 右 ,将 108颗 朝珠

四分 ,也称 之为 “分珠 ”,寓意 四季 ,十二 个月 ,二 十四节气 ,七 十二候 。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 ,连 缀一 塔形 “佛头 塔 ”,其 穿孔 的 方式 为倒 置 的 “T”字 形 ,即把 朝 珠

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孑L的一头穿进 ,然后都从 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 ,合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 阔丝

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 ,称之为 “背云”。葫芦状佛头塔 的两侧又有三

串小珠串 ,每串 l0粒 ,珠 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 ,称为 “纪念”,象征 1个月

有 30天 ,为上中下三旬 。每串代表一旬。据说这三串纪念 ,当时美其名为 “三台”。按 《五经异议》

的解释 :天子有 三台 ,即 “灵 台 ,以观天 象 ;时 台 ,以观 四时施化 ;囿台 ,以观 鸟兽 鱼龟 ”。还有 一说 , “三台”为官称 ,即尚书、御史 、谒者之统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补台。


◇ 朝珠材质

朝珠 的质 料 以产 于松 花 江 的东珠 为最 贵 重 ,此 外 ,还 有翡 翠 、玛 瑙 、红蓝 宝 石 、水 晶 、 白玉 、绿玉 、青金石 、珊瑚 、绿 松石 、蜜珀菩提 、璧玺、伽南香 、白檀 、催生石 、金刚子等 。

石材类材质

木质类材质

朝珠的制作大都源于清官造办处 ,由礼部 、工 部 与 内务 府共 同置 办 ,另外有一部分为 国内外进贡,仅有少部分是从民间市场上购买。据档案记载 ,朝珠的制作 和改造大都在造办处 ,如: “乾隆三十六 年 (1771)六 月二 十五 日,太监 胡世 杰 传 旨,正 珠朝 珠换 上 松石 佛 头一对 ,换 下松 大石 佛 头一 对 ,换 在金 镶 红 宝石 嵌 松 石 朝 珠 上用 ,其 换 下 松 石 佛 头 一 对 于 六 月 二 十 八 日内入 库 ”。


◇ 朝珠佩戴样式

乾隆皇帝画像 (佩戴红珊瑚朝珠)

清代【和素像轴】 - 佩戴迦南香朝珠

朝珠的佩挂有 固定样式 ,其式为 :将朝珠挂于颈项之中,分前胸与后背两部分 ,以佛紧贴后颈与后 脑相垂直 ;佩挂时前胸出现的三颗佛头作中心对称 ,而 三 串 “记念 ”则 分左右两侧 分 挂 ,其 中左侧 二 串 ,右侧 一 串。后 背 的 “背 云 ”紧靠 后 背心 ,下 垂 大坠 子 ,尺寸 大致 在 65至 7O厘米 间 (即二尺 ),与清代 男子所 蓄辫 子长短相 符 ,亦 可相互 遮 掩。在 清代 ,朝 珠 的佩 挂非 常严 格 ,绝 不可 乱挂一 气 ,否则将被视为悖礼。

按照典制 ,清代妇女悬挂的朝珠与男子略有不同,其区别主要看朝珠上的 “记念”,两串在左者为男 ,两串在右者为女 ,两者不能颠倒 。此外 ,还有一些规定 :如命妇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等古 礼 ,只需佩 挂 一盘 朝珠 ;若 遇重 大 朝会 如 祭祀 先帝 、接受册 封 时 ,则要 佩挂 3盘朝 珠 ,同时还必须穿着朝服。命妇佩挂 3盘朝珠的具体形式是 :正面一盘佩于颈间 ,另外两盘由肩至胁交叉于胸前。至于男子 ,在任何场合都只悬挂一盘朝珠。

【清圣祖孝昭仁皇后】


◇ 朝珠材质的等级限制

朝珠质料以产于松花江 的东珠为最贵重 ,只有皇帝 、皇太后 、皇后才能带 ,其他人等佩带东珠朝珠 均属僭越犯上 。

根 据 清朝 颁 定 的 《大清 会典 》记 载 ,皇帝除了穿吉服时可以随意佩带朝珠外 ,穿朝服时除要佩带朝珠 ,甚至连朝珠的色彩也是严格定制的 :按照 《周礼》 “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的规定 ,

皇帝到天坛祭圜丘时 ,穿蓝色朝服 ,佩带由青金石穿制的朝珠 ;到地 坛祭方 泽 时 ,穿黄色朝 服 ,佩带蜜蜡朝珠 ;到日坛祭朝日时 ,穿红色朝服 ,佩带红珊瑚朝珠 ;到月坛祭夕月时 ,穿月白色朝服 ,佩带绿松石朝珠 。

由此不难看出 ,尽管朝珠在当时作为维护皇权的一种重要手段 ,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就是皇帝本人 也 无 法 摆 脱 封 建 礼 制 的束 缚 ,其 佩 带 既要 体 现 皇 权 ,又不 允 许 有悖 于 “天理 ”,必须与天地同辉 、与日月同光 。

【上朝用】清代东珠朝珠

清朝典章制度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宫中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清代皇室非常看重东珠这种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曾作出规定,只有宫中可以支配,王侯大臣不得随意使用。其大而圆者饰于皇冠或朝珠之上,异形珠则用于镶嵌。据宋蔡滫《铁围山丛谈》记载,这种珍珠在北宋时期就非常名贵,径寸者价值二三百万。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世宗-雍正朝服像轴(佩戴东珠朝珠)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佩戴东珠朝珠)

清顺治东珠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祭天用】清代青金石朝珠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朝日坛祭日时佩挂红珊瑚朝珠。此外,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着朝服时,也要佩挂红珊瑚朝珠两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祭日用】清代珊瑚朝珠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朝日坛祭日时佩挂红珊瑚朝珠。此外,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着朝服时,也要佩挂红珊瑚朝珠两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祭地用】清代蜜蜡朝珠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地坛祭地时佩挂蜜蜡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祭月用】清代绿松石朝珠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月坛祭月佩挂绿松石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在皇帝之下 ,其他如皇后 、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 、嫔以下至贝勒夫人、辅 国公夫人、乡君及 民公夫人 、五 品命 妇 以上 等人 ,其所佩朝珠的数量 、质料均有严 格规 定 。

依据 《大清会典》记载 ,皇帝之下人员身着朝服、吉服佩戴朝珠时,有如下具 体定制:

皇后 、皇太后 :朝服时 ,朝珠三盘 (东珠 一 、珊蝴 二 );吉服时 ,朝珠一盘 。 明黄绦 。

皇贵 妃 、贵妃 、妃 :朝服 时 ,朝珠三盘 (蜜珀 一 、 珊瑚二 );吉服时 ,朝珠一盘 。明黄绦 。

嫔 :朝服时,朝珠三盘 (珊瑚一、蜜珀二 );吉服时,朝珠一盘。金黄绦 。

皇子 、亲 王、 亲王世 子 、郡 王 :朝珠 不得 用 东珠 ,其 余均 可 用。金黄绦。

贝勒、贝子、镇 国公、辅 国公 :朝珠不得 用东珠 ,其余均可用。石青绦。

民公 、侯 、伯 、子 、 男 :朝珠 用珊瑚 、青金 石 、绿 松 石 、蜜珀 随其所 用 。石青绦 。

皇子福 晋 :朝服 时 。朝 珠三盘 (珊 瑚一 、 蜜珀二 );吉服 时 ,朝珠 一盘 。金黄绦 。

亲王福 晋 、世 子福晋 、郡 王福 晋均 同皇 子福 晋 。

贝勒 夫人 、 贝子夫人 、镇 国公 夫人 、辅 国公 夫人 亦同皇子 福 晋 。石青 绦 。

民公、侯 、伯夫人 :朝服时,朝珠三盘 ,吉服 时 ,朝珠一盘 ,珊瑚 、青金 石、蜜珀、绿松石随其所用。石青绦。

清代琥珀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黄碧玺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玛瑙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青玉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妇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卫均可用朝珠,以杂宝及诸香为之。礼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鸣赞,光禄寺署正、署丞、典簿,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在庙坛执事及殿廷侍仪时准用,平时及在公署则不许用。内廷行走人员不分品级均可用。这种制度到后期逐渐放松,晚清时连捐纳为科中书(从七品)者也挂朝珠。

清代沉香木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菩提子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草香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凤眼菩提带珠饰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伽南香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代檀香木朝珠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朝珠正式步入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的时间虽然短暂,在清王朝灭亡之后它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成 为人们欣赏把玩与收藏的艺术 品,但它作为满族贵族特定的服装佩饰跻身 清代服饰文化之中,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历史上也有其固有的一席 之地 。它凝聚着清代无数工匠制作生产的智慧与心血 ,见证并承载了清王朝兴衰荣辱的历史 。因此 ,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皇室太壕!一件朝珠等于十几件卡地亚!
佩戴佛珠为何在清朝如此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规定
天价宝物东珠朝珠,每颗30万,共108颗
清代朝珠: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能佩戴
什么手串才叫高端?看看皇帝都玩啥串!
天子的吉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