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爸爸妈妈们知道吗?“言传身教”错了,应该是“身教”+“言传”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家庭中是不是常常见到:

  ——小孩子被桌子碰到了,家长会拍打桌子说:“让你再打宝宝,真坏!”孩子学会了,以后无论是人还是物品,只要被碰到了,就不是自己的责任!

  ——在路上遇到了熟人,家长让孩子问你好,孩子就是不张嘴,结果受到家长一通训斥,从此,孩子见到人更不问好了。

  ——小朋友给了孩子一个小玩具,孩子正喜欢着,家长把抓住孩子:“你说谢谢了吗?快说谢谢!”本来正高兴的孩子把小嘴儿噘起来了。

  ——还有诸如:

  “好孩子都应该这样做!”

  “快说谢谢!”

  “快说对不起!”

  “再不听话,你就别想玩了!”

  ……

  这些也就是所谓的“家长式语言”,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却让孩子感觉是大人们在指挥他、控制他,他也就不自觉地与大人做着对抗,本来看起来是正向性的语言教育作用却反了,结果就是事与愿违。那该怎么办呢?

“言传身教”改为“身教”+“言传”

  美国亲子教育作家珍妮弗‧莉尔(Jennifer Lehr)就此指出:跟孩子说话时,我们常不自觉的使用“家长式语言”,这对孩子而言,其实是种具有目地性的“变相控制”。

  大人之所以频繁使用这些“家长式语言”,初衷自然无可争议,无非是想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鼓励,同时更希望灌输孩子一些自律精神和礼貌的言行。然而,正如珍妮弗‧莉尔所指出的,“家长式语言”背后代表的其实是“顺从”,借此不自觉的完成和强化家长的“控制欲”,让初衷逆转,结果孩子学到的不是方法,而是听命服从。习惯了看父母眼色行事,习惯了顺从父母指令行事的孩子,往往容易失去自我。

  如何纠正这种现象,珍妮弗‧莉尔提供了两条途径。

  1. 提供榜样: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比如,同样是收到小朋友的礼物,在自己的孩子接过来之后,他的所有精力都在这个精美礼物上时,大人主动跟对方的小朋友说:“谢谢你送来的这么好的礼物,你看他多高兴啊,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来,让阿姨亲亲你。”

  你想,这时正在欣赏礼物的你自己的孩子会怎么样?他自然会从妈妈的真挚赞美中学会了感恩,当他有模有样地照妈妈样子做了以后,你再给他讲的道理他也就能够愉快地理解和接受了。

  2.聆听关心:聆听孩子的想法,才能够开启理解彼此的那扇大门。

  自以为是成为很多父母的“特权”,从不会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声,问问孩子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为了你好!”振振有词的父母,特别喜欢使用这四个字来把孩子死死的捆绑,结果生生的捆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捆死了孩子的好奇心,捆死了孩子赖以飞翔的翅膀,捆死了孩子的爱和自由,捆死了孩子的个性和主见,捆死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后,捆出来一个活到大学毕业就已经“死去”的“好”孩子,然后却无心也无力再去关注几十年后孩子到底会不会把“死去”多年的自己埋葬。

  做一个会爱孩子,会培养陪伴孩子的父母,并不容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行思录(82)家长最应该给孩子什么
最好的教育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性格比较好?
【父母课堂】言传不如身教
情人节,在浪漫之余教孩子学会如何爱,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