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作为培养我国首批非遗学科硕士生的试验田,现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研方式

   12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简称“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寄出。

   如果说非遗学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非遗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了一条“快车专线”,那么随着第一批“车票”的发出,这条“快车专线”将为我国非遗科学保护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研究型和管理型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1年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作为培养我国首批非遗学科硕士生的试验田,现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研方式。

   对于非遗学科硕士生的培养,院长冯骥才尤其重视田野教育:“田野是非遗学最重要的工作场域和方法。只有具备深厚的田野功力,才能与民间文化共命运。”为增加学生的田野实践机会,并将教学与地方文化现实的需要相融合,该院正在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丰富的浙江西塘和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产地天津杨柳青,分别筹建实践基地。

   冯骥才还注重审美教育:“民间文化都是以审美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懂得非遗源自民间生活和情感的原生态的美,才能产生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该院收藏了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并在筹建新的博物馆,将为学生提供优越的非遗审美教育条件。

   为做好学生的入学和培养工作,天津大学紧锣密鼓做了大量准备。一支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已经组建起来,并成立了非遗学科的教研中心。会聚全国专家学者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委员会已经建立,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正在加紧编写,一整套专业课程的建设已经展开,培养方案也已基本确定。

   据了解,天津大学培养的非遗学科硕士生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计划在3年内招收30名研究生。已录取的首批7名学生均为择优遴选的推免生。

   据介绍,非遗学科是文化遗产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及其历史、风俗、审美方式、价值体系、传承人群以及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混融交叉,集理论研究、田野调查、保护与管理等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记者刘茜、陈建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学原理(上) 作者:冯骥才
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与人才培养定位
来自田野的声音最动听
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首批世界急需保护非遗名录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失败者”冯骥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