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门两父子,父子各不同,孙殿英作为盗墓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孙天义却身体力行,保护着文物。父子俩的动机相反,

1928年,清东陵的陵寝内外灯火通明。而这座规模庞大的陵墓群外面,被围起了一大圈密不透风的幕布,幕布里面正好驻扎着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表面上对世人宣称,是在进行着军事演习,其实他们正是大名鼎鼎的盗墓部队--孙殿英的队伍。而彼时的孙殿英正与自己的手下在乾隆陵和慈禧太后的陵墓里挖掘着宝贝。

在他看来,这两座地王陵寝规模宏大,而且这两人是传说中最为富有的皇室贵人,一旦挖掘到这两个人的陵墓,里面一定会大有所图。

果不其然,在一番胡乱的搜索之下,孙殿英不仅盗走了大量价价值连城的珠宝,还盗走了著名的九龙宝剑,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以及乾隆皇帝的朝珠,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陵大盗事件”。

01曾做过土匪,挖过清东陵,颇受世人唾弃

作为盗墓军阀,孙殿英向来就不走寻常路。他不像其他的军阀那样,有一支正规的军队,而他的军队全部都是来自三教九流,像街头艺人,算命的、无业游民和江洋大盗全部都是在他的手底下办事。

总之,孙殿英的队伍人多手杂,又没有凝聚力。但是偏偏这样一支队伍,却因为利益与孙殿英捆绑在一起,还陪着孙殿英走南闯北,着实不容易。

要知道,历史上的孙殿英盗墓并不是蓄谋已久的事情,而是他临时起意。原来他在投靠了国民当局以后,奉命捉拿马福田的队伍,而马福田当时正准备盗取清东陵,所以孙殿英与马福田的关系就是警匪关系。

可万万没有想到,在途经清东陵一带时,孙殿英却面对着这么大的陵墓动起了歪心思,他带着部队赶跑了马福田以后,便将部队驻扎在这里,从所谓的“警”摇身一变成为“匪”。

说到底,盗墓事件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没过几天,孙殿英便成为全国舆论风口浪尖的人物,很多晚清贵胄纷纷到国民党局那里讨伐他,声称要为老祖宗讨还公道。

但是面对这一切舆论,孙殿英面不红心不跳地说:“我盗墓实属应该,因为我这是给我的父亲报仇,当年满族人欺人太甚,这是一报还一报。”

孙殿英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他少年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因为与满人好勇斗狠,而不幸被活活打死,因此少年孙殿英从此在心中埋下了对满人的仇恨之情。虽然长大以后,孙殿英一路从混混坐到土匪,又从土匪头、坐上军阀的位置,但是他对于满人的仇恨一直没有消退。

不过作为军阀,孙殿英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抗日举动,他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国民当局的招安,但是由于他太过于狡猾,总是与我党对着干,对于抗日救国的这件事情,孙殿英却没多参与。而且他在私下里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隐君子,那些年里他将大把的钱财都花在黑烟草上。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孙殿英被我党逮捕,他被关押期间他烟瘾突然发作,最后落魄死于狱中。

这位盗墓军阀纵然已经身死,但是世人对他的评价依旧是多为负面。毕竟盗墓这件事情,在国人的眼里绝对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而且他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不道德的举动,所以一直以来,孙殿英都背负着重重骂名。

02儿子因保护黄帝陵有功,成万人敬仰大人物

然而孙殿英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盗墓,儿子却是一地地道道的守墓人,这父子俩这样戏剧化的一幕让世人无比感叹。

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1931年出生于北京,他的母亲是孙殿英的二房夫人。不过这位二房夫人为人十分正义,她非常不满自己的丈夫所作所为。

在儿子小的时候,她就将丈夫的盗墓行为彻彻底底的告诉给儿子,并且教导儿子一定要做好人好事,千万不要学父亲那样盗别人的墓,遭到别人的耻笑。

在母亲的谆谆教育之下,宋天意并没有向像传说中的那样“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方向发展,而是全然长成了与父亲相反的模样,他乐观上进,聪明好学,为人正义有担当,内心十分爱国。

1952年,孙天义毕业于辅仁大学后,在一次意外的机会中,他陪国友人参观了皇帝陵。而看到皇帝的那一瞬间,孙天义的内心此起彼伏。

作为知识分子,他知道皇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里面埋葬的人物都是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人物。几千年来,人们将黄帝陵竟然保护的这么完整,不由得让他感叹,他发誓一定要当个黄帝陵的守墓人,好好将黄帝陵继续传承下去,也将黄帝陵的文化发扬光大。

孙天宇从来都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他发现黄帝陵虽然被保护了下来,可是保护得并不充分,陵墓内部的走廊十分狭小,整个陵墓隧道因为遭到战争的破坏而变得坑坑洼洼。在大感震惊之余,孙天义不忘大力呼吁同行,站出来保护陵墓。

在他的积极宣传之下,不少的文物修复者主动留下来修缮陵墓。通过几十年的保护和修建,如今的皇帝陵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太阳的光芒下,整个皇帝陵熠熠生辉规模宏大。

每一年,来自海外的数十万群众都会主动前来黄帝陵祭拜黄帝。诚如孙天义所说,当他看到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儿女捧起一坨土祭拜黄帝时,他的内心无比自豪,认为自己做了一项功德。

由于对文物保护有功,1991年,孙天义作为有对文物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受到国家的专项津贴。

如今,他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却成为当地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他曾经的这些举动足以让他受到适用的尊敬。

一门两父子,父子各不同,孙殿英作为盗墓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孙天义却身体力行,保护着文物。父子俩的动机相反,他们留给世人的名声也截然相反。看了孙殿英父子俩的故事,你是否也感触颇深?

袁世凯虽然争议颇多,却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孙子,为我国奋斗了一生

中国历史上诞生过不少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会有争议,无非是因为这些人在具备一定能力的同时,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做出过许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但是却并非多国家有益。

所以,世人肯定他们的能力,同时也会对其进行诟病。要说争议,袁世凯绝对首当其冲。

作为清末民初的一个重要人物,袁世凯曾经做过许多与时代相悖的事情,颠覆潮流,自立为王。正因如此,世人对他多有唾弃。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养育了一个被全世界都熟知的后代,也就是他的孙子,袁家骝,他曾为中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走进这一功一过的两个人生。

曾经的有志青年

提到袁世凯,大家想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词汇,因为他所做的一切,直接违背了中国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中国的分裂与矛盾加深,大大阻碍了中国前进的进程。可曾几何时,他也是中国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有志青年,并且活得肆意潇洒。

袁世凯出生于清朝一个大家族,祖辈世代官运亨通。他虽不是出生于嫡系,但却一样生活的风光无限。年少时,还四处游山玩水,一览中国的名胜风光。但是他可不仅仅是一个只爱四处游玩的纨绔子弟,也有着自己的远大抱负。

袁世凯小时候喜欢兵法,那段时间,看兵书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但是家中一直希望他能够一举中榜,光耀门楣,便让他安心在家里读圣贤书。奈何袁世凯虽有学问,但是却志不在此。一连两次都名落孙山。无奈之下,家中只能为他安排其他的路。

于是,袁世凯在家人的安排下,来到了吴长庆这里,重新准备科举考试。此时的他,一心只想读书,争取功名,来祭奠死去的父亲。但是随着一场事变的发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1882年,朝鲜发生叛乱,向清朝请求支援。清朝派出的军队就是吴长庆的部下,于是,吴长庆便将袁世凯一起带上,还让他率领一支军队与朝鲜军展开交战。最终,袁世凯不负众望,大获全胜。这也是他军旅生涯打响的第一仗。

此后,袁世凯得到了重用,多次带领军队对抗敌军。由于日本和当时的沙俄均对朝鲜虎视眈眈,想通过对朝鲜的控制进一步威胁中国,最后是袁世凯与他们相抗,最终才让中国能够继续保持朝鲜宗主国的地位。

这些种种,都能看出来,曾经的袁世凯,也是一个有能力,并且有着远大志向的人。但是后来,他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也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动荡,他自己也选择了一条利己但是有损国家利益的道路。

复辟王朝 千古骂名

自从在朝鲜一战成名之后,袁世凯便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尤其是得到了李鸿章这样的老臣的认可。于是,他在清朝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自然就手握大权。就连维新派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也拉他入伙,一起实施新政。

但是此时的袁世凯已经不是曾经单纯的有志青年,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他在得知慈禧即将重返紫禁城掌权后,便向荣禄告密,将维新派的密谋全盘托出。不仅导致了变法的失败,也加速了谭嗣同等人的死亡,但是这仅仅是他引起众怒的开端。

自从辛亥革命后,全国上下都在高举民主共和的大旗,但是袁世凯依旧坚持自己的君主复辟梦,还呼吁广大国民要以君主立宪制为本。但此时的中国已经明显不再适合传统的政体。袁世凯此举,无非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找借口。

即便孙先生已经多次向袁世凯解释目前的形势,但是他依旧我行我素,不仅理解孙先生的苦心,反而还公然挑衅民国的权威。最后,孙先生不得不辞去总统一职,将位置让给了袁世凯。可他并不满足,还心心念念想要复辟帝制,当一辈子中国的领导人。

只可惜,他这个梦想还未等实现,便撒手人寰。1916年,袁世凯因病逝世,带走了一生的功勋,但是世人对他的非议,从未停止。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人,却有一个心系国家发展的后代子孙,并且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很多的力量,这个人就是他的孙子,袁家骝。

后世声名远扬 将功补过

袁家骝出生于1912年,相比于他的祖父袁世凯,他的人生是充满光辉的。袁家骝从小接受的就是新式教育,长大后,考入了燕京大学的物理系学习物理。而后又远赴美国深造,在美国获取了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美国从事物理研究工作。

别看他一直在国外生活,但是他一直都是心系祖国的。为了更好的为祖国的物理学研究提供力量,在晚年时,他一直不间断的来往中国和美国。目的就是研制出中国多地的同步辐射加速器以及探测器,加速了中国对这种先进器械的使用进程。

而且,就在美国与中国关系紧张时,他作为一个华裔,在中美科技交流的问题上也做出了贡献。不仅拉近了中美之间的距离,也使得中国的物理科技能够与美国这样的强国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促进中国物理科技的发展。

除此之外,袁家骝还致力于中国的慈善事业,不仅为家乡的教育机构捐款捐物,还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完成学习,他一生缩衣节食,将所攒的积蓄捐出了大半,共计800万左右人民。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03年,袁家骝因病在北京逝世,但是他这一生的功勋,永远都被记录在中国的光荣史册上。

结语

对比袁世凯的家庭,其实和毛人凤有些相似,同为中国特殊时代的著名人物,却偏偏选择与光明相对立,走向一条黑暗且没有未来的道路,但是他们的后人却一反常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王朝灭亡后,已历经百年风雨,皇陵的守陵人今在何方?
河北弹棉花老人,为盗墓潜伏东陵10多年,几乎把皇陵搬空
老农假扮弹棉花的手艺人,盗空了11座清皇陵,所盗文物超过孙殿英
中国盗墓第一人,去世前设一迷踪局,千年内无人能破
孙殿英为何放过顺治帝墓墓碑上的15个大字,起了 作用!
皇帝下葬后地宫反锁,最后1个工匠咋出来?孙殿英临终前道出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