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库全书》:满清的历史篡改之罪,毁掉了15万册古籍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频繁出现一些歌颂赞扬满清之风的节目,有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有日理万机的雍正王朝,也有风花雪月的乾隆后宫,似乎清朝的皇帝都是明君贤主。

不仅如此,在网络上,也有一些人在宣扬满清比汉唐更辉煌,康乾盛世更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令人目瞪口呆。

这些言论好像在告诉人们,中国人应该以这个朝代为无尚光荣、万分自豪。

但是,事实上,清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腐败、最无能、最祸国殃民、最丧权辱国的王朝。

在清朝统治时期,由于昏庸无能的专制统治,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停滞不前,甚至被西方列强侵略和欺凌。

满清用暴力和欺骗来征服和奴役汉人,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文字狱、民族等级制度等一系列荒唐政策,使中国陷入了闭关锁国、落后萎靡、内忧外患的困境,国力倒退。

那么满清最大的罪行是什么呢?

四库全书

雍正乾隆两帝对我国古籍采取的各种手段,让人震惊不已。不仅毁灭、删减、删去了一些古书,更阴险的是篡改了古书的内容。 他们不但破坏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

明清两朝都是中国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清朝后来者居上,常常效仿明朝的做法。

曾经,明成祖朱棣曾经下令编纂了一部巨著《永乐大典》,收录了中国古代各种典籍的内容,共有22877卷,约3.7亿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编写永乐大典的过程非常严谨和辛苦。首先,朱棣下令从全国各地搜集各种珍贵的书籍,然后由解缙、姚广孝、郑赐等人主持编纂,分为八十个韵部,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分类,将各种书籍的内容摘录并注明出处。

之后,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和完整,编纂者们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还要亲自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物产资源等,并绘制了许多精美的图画和地图。

为了避免散失,朱棣还命令重录了一份副本,并将原本和副本分别存放在南京和北京的文渊阁中。

可惜,由于多年的战乱,《永乐大典》的正本已经失传,现存的是嘉靖年间抄录的副本和一些残卷。

十不存一的永乐大典

可是,这个清朝乾隆皇帝为了超越前人,搞什么文治武功,来证明自己的功绩。

也下令编修了一部《四库全书》。表面上清朝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是清代最大的文化工程,旨在收集和整理历代典籍,弘扬中华文化。

然而,在搜集全国藏书之际,乾隆帝也借机销毁了许多他认为“触犯本朝”或“违背儒家道德伦常”的书籍。

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他下达了多次禁书的诏令,命令各省督抚查缉禁毁这些书籍,并将其从《四库全书》中剔除或修改。

据统计,在禁书过程中,文字狱发生四十余起,被禁毁的书籍约有3100种。这样一来,《四库全书》不仅损失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也造成了历史的断层和歪曲。直到乾隆五十七年,《四库全书》才全部完成,共收录3462种图书,79338卷,约8亿字。

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四年六月,清廷下令禁毁钱谦益所著的《初学集》、《有学集》,因为这两部书涉及了一些政治和历史上的敏感话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乾隆皇帝亲自上谕,将某些书籍抽去不收入四库全书,只留下书名作为记录 “止存书名”,不收其书 ,其中就包括了汪子祜的《西四集》,因为这部书中的“卷五吊岳武穆诗语意偏谬”,触犯了乾隆对岳飞的敬重;

乾隆

魏焕的《九边考》,因为这部书“多指斥文句”,批评了清朝的边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也被禁毁。

宋代的王柏所著的《诗疑》、《书疑》,因为这两部书质疑了儒家经典《诗经》、《书经》的内容和真实性,被四库提要指责为“师心杜撰,窜乱圣经”,也被列入禁书。

清朝末期的夏允彝和夏完淳父子所著的《幸存录》、《续幸存录》,因为这两部书带有强烈的反清思想和民族主义情感,揭露了清朝的暴政和腐败,也遭到了禁毁。

根据1999年1月中国书店出版、王彬主编的《清代禁书总述》,整个清代至少查禁了3236种图书。这些图书被称为“四库禁书”,是《四库全书》禁止收录之书。

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时,为了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和儒家的道德规范,下令禁止鼓吹反政府、贬损满族、违背儒家经典、淫秽荒诞的野史、笔记、文集等诸多书籍。

明史

《明史》是清朝修纂的一部关于明朝历史,共三百三十四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后一部。《明史》篡改和删除了许多不利于清朝的历史事实,尤其是涉及到建州女真和明末清初的部分。

清朝几乎是每一个字,每一个时期都不放过。不止篡改和销毁用汉字写出的史书。就连用蒙古文写的,用契丹文写的,用女真文写的史书,清朝都不放过。至于明末清初的很多大儒写的书,更加是被销毁的不计其数。

明朝本来是有自己的官修史书的,叫《明实录》。《明实录》里面记载了从洪武大帝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15代皇帝大约250年左右的历史,一共有1600万字左右。

到了清朝开始编撰《明史》的时候,建了一个明史馆,将散落在民间的《明实录》全部收集到明史馆。

并且下诏说有胆敢私藏书籍者诛九族,主动上交者有赏。收集完毕后,下令将所有的《明实录》全部手抄一遍。在抄的过程当中,该篡改的就已经篡改完毕。到了乾隆48年的时候,《明史》篡改完成,乾隆下令将所有的原始的《明实录》全部烧毁。

清朝编撰《明史》从顺治年间开始,到乾隆年间结束,一共用了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经过如此细致、疯狂、变态的篡改、抹黑,明朝历史完全已经面目全非。

《明史》中对于清朝还没有崛起时的建州女真部落与明朝的关系,是没有记载的,并且选择性删除掉相关历史。总之关于建州女真的历史是一律删除,是一片空白,至于原因很简单,毕竟建真女真曾臣服于明朝二百多年。

诸如王翱、李秉、赵辅、彭谊、程信诸传,这些明朝官员,都曾对建州女真有着抚治或者征讨之过绩,但都被略去这段历史,或有寥寥几笔记载,也是语焉不详,使人辨之不明 。

对于明末清初的战争和屠杀,也是大肆篡改和隐瞒。比如《明史》中对于李自成攻入北京的记载,只有一句话:“甲申四月,李自成陷京师” 。而对于清军入关后的屠城和迫害,更是一笔带过,甚至还说清军“以仁义服人” 。

《明史》中对于永历帝朱由榔的评价,也是极其贬损和诋毁。说他“无德无能,荒淫无度” 。而对于清朝皇帝的评价,则是极尽吹捧之能事。比如《明史》中对于顺治帝的评价,说他“英武聪敏,博览群书” 。

甚至,《明史》中对于王阳明心学的评价,说它“误人子弟” 。而对于清朝的文化和思想,则是大加赞扬和推崇。

幸存

然而,清朝的禁书令并没有完全奏效,仍有部分禁书被私人收藏或秘密流传。一些藏书名家和江南富豪,如天一阁、王氏家族等,都有收藏禁书的习惯。 一些未销毁之禁书则被保存于清宫内府,供皇帝和贵族阅览。

此外,各省地方搜罗禁书的执行力度也不一致,有些地方官员往往有疏漏或包庇,导致一些禁书仍然流通于民间。

乾隆帝对此十分不满,曾在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怀疑选书过程有所隐瞒:“乃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裒集如许遗书,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

清朝的禁书令也引起了后人的批评和反思。《剑桥中国史》评价:“清代文字狱中禁止的大多数作品一直被保存下来,而大多数遗失的作品不在被禁之列。这可能是直到今天在许多国家看到的现象的又一种说明。一本被列入禁书名单的书,被认为有特殊价值,从而被小心地保存下来。禁令实际上是最有效的广告形式。

一些现代中国学者也对清代禁书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出版了《四库禁毁书丛刊》等著作。

总结

由此可见,明末清初著作,不乏记载南明政权在清初与清王朝对抗的史实,这些内容都是清廷最忌恨惧怕的,所以首当其冲受到摧残。

其它时期的作品,凡文中有宣传反抗外族入侵或出现'胡虏”、“夷狄”等字眼,也都任意窜改,以致面目全非。

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对古代的图书和档案进行了大规模的禁毁和篡改,给中华文化和历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禁毁和篡改的图书,涵盖了各个方面。

幸亏有一些爱国人士和学者,冒着危险保留了一些禁书,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雪夜闭门读禁书 是什么意思?
乾隆文字狱究竟有多狠,看这5件事就明白了
《四库全书》与文字狱
以乾隆皇帝为例,探究清朝帝王对史学类书籍的管理态度
神秘的中国古代禁书(图)
国学,乾隆过手后的文化残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