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千多年前战国中山国贝壳画图像成功复原复现

5月6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内蒙古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合作,利用科技手段,首次对两千多年前战国中山国遗址贝壳画图像进行了成功复原复现,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将贝壳画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历史,至少追溯到战国时期。此项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顶级期刊《文化遗产杂志》发表。

战国中山国是由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家,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中山文化和燕文化、赵文化一样,是形成河北人文精神的重要根脉。

此次研究的两件战国中山国贝壳画,出土自灵寿县青廉墓地,由于受埋藏环境影响,图像遭到严重破坏。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先进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精细研究,成功对贝壳画进行重建复原,并明确解答其颜料、工艺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团队最终确定,战国中山国贝壳画彩绘中使用的各种颜料,来源于朱砂、孔雀石、炭黑等。这些颜料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对色彩的精准把握,更彰显出他们在材料运用上的高超技艺。

在古代,贝壳主要有装饰、生产工具、交易货币等用途,将贝壳内壁用作绘画载体的考古证据并不多见,此次研究发现弥补了这一不足。

研究团队表示,从题材上看,贝壳画主要聚焦于人们参与各种活动的场景,这些活动往往与贵族身份或仪式意义紧密相连,充分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山国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在颜料使用上,贝壳画上的人物面部和皮肤处都采用红色颜料,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据悉,研究团队还对此次战国中山国贝壳画图像进行了深入研究,推测画中树木可能为油桐树,并探讨了画中人物头饰、衣着与中山国其他出土文物之间的潜在联系,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I读脑炸裂!扫描大脑画面,Stable Diffusion逼真复现图像
【战汉时期贝壳画】下午看到中山国那个贝壳...
平山中山国墓葬出土玉器研究
韩国声称发现室温超导体,127度即可超导,学界开始验证复现
震惊:南非发现10万年前史前人类颜料作坊
手工制作海洋相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