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位专家探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2019-06-19 09:19

  6月17日,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从和谐友好、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开放协作等角度,为我国人工智能法律、伦理及社会问题研究打了一剂强心针。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而言,除了法律伦理层面,关键技术与落地应用同样是影响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20位人工智能专家在《前沿科学》杂志撰文探讨中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与产业化路径。徐匡迪在卷首语中指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氛围活跃,部分领域已跻身国际第一梯队,但我们仍需正视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和伦理、法律研究等领域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也提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需形成合力,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技术与产业的互融互通,建立从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到智能行为的能力,打通数据孤岛,形成连接多领域的知识中心,支撑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业态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服务。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认为,在大数据、深度学习与计算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新一代人工智能解决了相对简单的感知智能,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突破机器的认知能力,将人工智能深入应用于人类生活,还需要科研与产业的深入探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黄铁军表示,应该坚持开源开放原则,倡导开源共享,只有将作为支撑的基础平台全面开源、接受监督,才能得到信任、采纳和广泛应用。“作为一项辐射性极强的基础技术,人工智能只有开源开放,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从2年前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泛加拿大人工智能战略》发布,到今年4月欧盟推出的《可信赖人工智能道德准则》,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人工智能列入国家战略,力争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的人工智能世界正在快速形成。(记者 毕文婷)

责编:武玥彤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智能和中国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重磅!《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文来了
英国人工智能路线图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0年解读日本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教育部: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最大的压力竟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