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今过敏的宝宝越来越多
流感季临近 六招激活身体免疫力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吴婕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潘明沃
眼下正处夏秋换季时节,气温多变,一不小心宝宝就可能被各种病原体“盯上”,再加上即将到来的流感季,如何让宝宝少生病、不生病成为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吴婕翎、中医科主任潘明沃为广大家长支招:如何激活宝宝的免疫力,如何让宝宝安度人生中的第一个流感季。
免疫力也有“空窗期”
细心的宝爸宝妈发现,宝宝生病好像也“挑时候”,在某段时间好像特别容易生病。原来,小宝宝的免疫力也有“空窗期”。
吴婕翎介绍,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免疫力尚未接受刺激,自身免疫力几乎是一片空白。宝宝出生后,妈妈会带给孩子一系列增强免疫的物质,保证宝宝在4~6个月以内比刚出生时免疫力高一点。
但是,宝宝六个月以后,从母亲体内获得的免疫物质接近消耗殆尽,此后便主要依靠小宝宝自己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正常来说,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有些增长较慢或者新生儿期生过病的宝宝,可能会更慢。
可以说,6月龄左右的宝宝免疫力正处“空窗期”。对于一些早产的孩子,或者新生儿期曾生病住院的孩子,这个“空窗期”可能来得更早一些。
此外,即便不是免疫力“空窗期”,宝宝的免疫力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考验期,比如开始规律地上早教、刚进入幼儿园、刚上小学时,尤其是免疫力差的宝宝,接触到新环境,会接受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的冲击。
激活宝宝免疫力 记住这6招
婴幼儿容易被各种病原体“盯上”,说到底还是免疫力相对低下。
孩子生病了,家长才开始想着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这样心急的家长并不少见。潘明沃提醒,“治未病”的基础永远都应该放在平时,不能等到孩子生病了才想到要提高免疫力。
如何激活宝宝的免疫力,少生病、不生病呢?两位专家支招——
1.锻炼不可少
提升免疫力,首先要锻炼。
不要总是把孩子抱在手上或者放在婴儿车上,这样宝宝的手脚运动就特别少,要让他尽可能多动。
尤其是6月龄左右的孩子,大多已经会坐,让他坐着玩、爬着玩均可。亲子游泳也是不错的提升宝宝免疫力的运动方式。
2.适当接触病原体
激活免疫力还需要不断地去刺激免疫系统。“接触过了,刺激过了,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不至于一接触就生病。”吴婕翎说,想要孩子对病菌、细菌有抵抗力,要有反复的轻度接触,因此护理宝宝时“不要太干净”。
很多家长在照顾孩子时,会把玩具洗干净、消消毒才敢拿给孩子玩,其实孩子适当啃咬玩具,通过胃肠接触细菌,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3.按时接种疫苗
还要及时接种疫苗。疫苗有一类苗和二类苗之分,一类苗是国家给适龄儿童免费提供的,很多家长困惑到底有没有必要接种二类苗。“无论是接种哪种疫苗,都能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吴婕翎建议,宝宝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时接种疫苗,脊髓灰质炎、乙肝、轮状病毒、13价肺炎疫苗等均是6个月以下宝宝可以接种的疫苗。
吴婕翎特别指出,家长不要太纠结是一类苗还是二类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接种的疫苗尽量都接种。
4.脾胃调理在平时
潘明沃介绍,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更强,不易生病。反之,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抵抗力往往相对较弱,容易生病。因此平时便要注意调理脾胃功能。
对于婴幼儿而言,健康的起跑线在脾胃,脾胃功能好的孩子,免疫力相对更好,更能抵抗流感病毒。
“脾虚”是家长们常常听到的一个词语,不少家长困惑:“为什么好像每个小孩儿都脾虚?”
潘明沃指出,“脾虚”其实包含两种概念:其一是小孩的生理特点原本就是“脾常虚”,其脾胃功能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达到成人的水平;还有部分是病理上的“脾虚”,比如久病、平时喂养不当所致的脾胃损伤。
5.适时添减衣物
潘明沃表示,“若要小儿安,常保三分饥和寒”这一养生原则对于整个生命周期都是适用的。
除了日常生活膳食,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同样需要注意。如果哺乳期妈妈喝酒、吃得过于肥甘厚腻或辛辣刺激,部分通过母乳过给孩子,同样也是喂养不当,导致宝宝产生不适。
“寒”是指添减衣被时,注意周围气温与宝宝体温的关系,比如大热天给孩子穿长袖衣,正常孩子会满头大汗,过汗也会伤气。
“不要让宝宝一直待在空调房里。”吴婕翎补充,她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很多家长认为“小孩不出汗才是好的”,把“三分寒”理解成“热天给孩子吹空调,不让孩子出汗”,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认识误区。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的半年里长高长重所产生的热量如果不散发出来,就容易发烧。实际上,让宝宝的皮肤适应四季温差,也是免疫力刺激的方式之一。
家长不要以孩子是否出汗来判断衣物厚度是否合适。如果孩子出现动则汗出的“虚汗”状态,应及时进行中医调理,而不是盲目地减少衣物。
6.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素有宝宝的第一支“疫苗”之称。吴婕翎指出,母乳喂养里的免疫物质是奶粉无法模仿的,理想情况下6个月以内的宝宝要纯母乳喂养,具体则还要根据母乳的质和量来调整。
总的来说,宝宝在出生后的头三个月每个月体重应增长两斤,3~6个月时每个月体重增加一斤。母乳喂养的宝宝若达不到这个生长速度,则要考虑宝妈饮食摄入是否足够、有没有情绪的影响、休息得好不好。如果以上方面并无问题,宝宝体重增长仍然不理想,建议咨询医生看是否需要添加其他辅食。
潘明沃进一步介绍,中医所说母乳属于胃经,女性的乳腺导管属肝,肝气舒畅有助于母乳的排出。如果女性孕前有胃炎、脾胃不好、吸收能力差,往往产后母乳分泌也不太好;孕前若有乳腺增生等肝气郁结的症状,乳腺导管可能堵塞,宝宝吃起母乳也较吃力。因此,孕前就要调理好母乳喂养的基础。
哺乳期的宝妈也需要保持“三分饥与寒”,肥甘厚腻的食物不宜多吃,不要吃得太饱,辛辣刺激的饮食也要尽量少吃,建议吃一些补养人体正气的食材,再配合健脾益气通络的中药来提高母乳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宝妈的体质不同,需先辨别体质再饮食调理。
如今过敏的宝宝越来越多。有些正在喝母乳的宝宝在宝妈吃了鱼、奶后,会出现腹胀、湿疹等过敏症状,宝妈因此担心自己不吃鱼后母乳不够。对此,吴婕翎表示,只要宝妈饮食均衡,摄入足量的鸡肉等其他肉类,也能够供应足够的母乳。
流感即将“到货” 防护方法看这里
流感季马上“到货”,目前在内陆上市的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的小宝宝都不能接种。还有什么办法防护呢?
吴婕翎支招,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提倡家中的大人、其他适龄孩子都打流感疫苗;春节聚会、百日宴等人群聚集场合也要尽量少去;万一家中有人感冒,注意做好隔离。
除此之外,6个月龄以下的孩子还有一种疫苗可以选择。吴婕翎介绍,流感之所以可怕,其实是因为流感后期并发症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合并了细菌感染。而肺炎球菌是流感合并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可引起脑膜炎、肺炎等,其中肺炎球菌合并感染是流感季肺炎致死的主要病因。
记者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专家建议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优先给宝宝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宝宝最早在6周大的时候就可以接种,推荐在6个月前完成3针基础免疫。根据广东省卫健委对二类苗的接种建议,7个月~11个月龄孩子也可以接种该疫苗,但免疫程序有所区别。
“我家孩子已经得过肺炎了,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吴婕翎表示,得过一次肺炎,仍然可以接种肺炎疫苗,13价肺炎球菌疫苗能够帮助6周龄至15月龄的婴幼儿预防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导致的相关侵袭性疾病,得过一次肺炎不会把13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全部感染了,因此接种同样有防护作用。得过肺炎的宝宝,一个月以内的免疫力都很弱,应有意识地持续性锻炼身体,每天最好进行一小时左右适当强度的运动。
潘明沃也从中医角度给出了防病建议。
他指出,这个时候应注意让孩子的脾胃有一定的空载时间,保持消化道的正常、通畅。很多宝妈在判断孩子吃得饱不饱时单纯以孩子吃了几碗来衡量,实际上,孩子“吃得下”并不等于“消化得了”,小儿的脾胃虚弱,容易有积滞,家长可以通过看舌苔、闻口气观察孩子的消化状况。
孩子过敏了!这些“坑娃”操作你中招没有
李 禾
2019年09月11日07:36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一位9岁男孩在飞机上突发过敏,满脸及全身红肿。男孩父亲紧急呼叫空乘人员后,同机钟南山院士闻讯赶来,救治了这名男孩。生活中过敏的人不在少数,孩子过敏更是让家长着急,面对民间流传的五花八门的脱敏传言我们该如何分辨?
谣言一
过敏只是起皮疹会自行缓解
有家长认为,孩子过敏只是起皮疹不是什么大事,过一段时间会自行缓解,这种看法正确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变态反应(过敏)与免疫科主任张维溪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孩子过敏可以出现皮疹,导致荨麻疹、湿疹或特应性皮炎,也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其它系统的症状。过敏导致的皮疹,可能是食物过敏引起的,或是吸入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导致的,或两者混合影响,或其它原因导致的。
“食物过敏或吸入过敏原暴露引起的皮疹,如未予以重视,未给予规范化诊疗和预防,往往不能自行缓解。”张维溪强调,需要重视的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孩子,约有35%是与食物过敏相关。“在临床上碰到一些孩子的皮疹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予以外用激素药膏、保湿和抗过敏药物等治疗,皮疹依然反复甚至加重以至破溃,进一步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应过敏原检测甚至食物过敏激发试验,确诊除了存在荨麻疹或特应性皮炎,同时还存在食物过敏。”也有学龄期儿童乃至青少年的特应性皮炎,或荨麻疹反复发作未能得到控制,最终确定存在尘螨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的混合影响。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查结果为阳性,但没有出现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症状,不一定是食物过敏,可能是处于过敏状态或交叉过敏。
谣言二
酵素可治疗过敏
有传言,过敏原多数由蛋白质构成,可被酵素分解而治愈。对此,张维溪表示,这种说法不科学。“这只是尚需进一步探讨的一项过敏基础研究结果,尚未经过任何临床证实,不能草率用于临床。酶素对过敏的临床治疗非但无益,反而可能会对过敏机体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张维溪说,食物过敏治疗方面,临床上母乳喂养孩子也可能会出现食物过敏,如要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应回避相关食品。
食物过敏治疗包括饮食替代、饮食回避、逐步少量逐一添加食物。待皮疹消退、皮肤瘙痒改善,或胃肠道和呼吸系统症状改善后,如果检测出某种食物的过敏指数不高,通常情况下,这种食物可以逐渐从少量到多量的进食。
张维溪说,随着少量进食及年龄的增大,牛奶、鸡蛋等食物耐受情况会增加,其过敏反应也会减轻。但是如果检测出牛奶和鸡蛋过敏指数很高,又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就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回避奶类、蛋类及相关食品;如果是海鲜类过敏,比如虾、鱼和蟹的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指数非常高,建议终身不要食用,此类食物通常不易耐受。
对于食物过敏,国外还尝试食物过敏的口服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风险,包括严重过敏反应。张维溪说,目前不建议食物免疫治疗用于常规临床实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证实。
谣言三
过敏不具有遗传性
张维溪说,过敏性疾病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与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相类似,食物过敏的发生也有遗传性。父母中一方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其子女的患病率为20%—4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子女患病率高达50%—70%。但是这些孩子所表现的过敏性疾病与上辈人不一定相同,比如父亲为支气管哮喘,孩子可能是食物过敏。
张维溪强调,对过敏性疾病诊疗需要重视整体理念,强调综合诊治等。如儿童过敏性病症可以在不同器官系统出现,食物过敏可导致消化系统的腹泻、呕吐和便秘等,皮肤系统的皮疹和皮肤瘙痒等,呼吸系统症状的咳嗽、喉头痰鸣和喘息等,甚至会引起睡眠障碍、生长发育障碍。同一过敏原会导致不同疾病,如尘螨过敏会导致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与特应性皮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整体理念和综合诊治。
“在国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均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常见治疗方式,辅助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对已知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建议随身携带可阻止严重过敏反应的肾上腺素注射笔。”张维溪说,目前,国内还无法常规获得肾上腺素注射笔,第一时间处理严重过敏反应成了棘手的问题。因此,期待国内能尽快上市肾上腺素注射笔,有利于更好处理儿童严重过敏反应。
此外,食物过敏的有效预防要求避免摄入相应食物,但现在许多食物和饮料以罐头、瓶装等包装形式来到消费者手中,或在餐馆加工烹制后食用,食品成分标记不清或错误,导致儿童在幼儿园学校、饭店餐厅、朋友家吃饭均可导致食物过敏。所以预防儿童过敏还需要孩子家庭、学校、食品行业、政府机构和公共卫生当局等多方协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8年修正,婴幼儿食品要求标注营养成分,我们呼吁应同时标注变应原,有助于儿童食物过敏的预防。”张维溪说。
必会知识点
彼之蜜糖,吾之毒药
食物过敏是一种由于暴露于某种食物,引起的可重复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不良健康影响。古罗马哲学家及诗人柳克里修斯·卡勒斯曾说过:“彼之蜜糖,吾之毒药。”张维溪说,燕窝对一些人群一些个体确实有致敏性可致人死亡。初生婴儿与儿童不主张予以补充燕窝,这些人群尤其在新加坡等国家,食用燕窝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食物过敏在各国差异较大。对孩子来说,最常见的与过敏有关的食物是牛奶、鸡蛋、小麦、大豆、花生、树坚果、鱼和贝壳类。食物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反复最常见的诱因,欧美是坚果、花生、鱼、贝壳,新加坡是燕窝,我国、日本和韩国是小麦。我国婴幼儿期的首因是牛奶,南方地区则需关注鱼、虾和螃蟹等海鲜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反应。
张维溪说,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有危及生命的可能。表现为对某种变应原过敏的人群吃了小麦等食物,在进食后3—4小时内进行运动,随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在仅进食而无运动时并不会发生。
(责编:许晓华、杨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母乳和疫苗,为孩子铸就免疫力盾牌
宝贝发高烧得流感很常见,可别当成肺炎支气管炎来治!
预防接种:一类疫苗必须接种二类需要吗?接种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八个关键
科学证明:如何防止婴儿六个月后免疫力降低?越早知道越好
宝宝过了六月龄,抗体降低易生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