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短数十年国祚的秦朝灭亡时国贵族尚在,为何没有延续分裂状态?

导读:秦朝统一全国时周以血缘为核心的分封制已经进行了八百年逐渐进入了生命晚期,而大一统如同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已经不可能回流。更何况礼乐崩塌之后没有人仅仅因为血脉高贵就心甘情愿的延续六国,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已经把旧体系冲击的支离破碎。所以虽然清朝灭亡时六国贵族犹在,但是徒有其名的六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因为即便是秦国统一前的七国也是统一前的一个过渡时期,否则哪来的七国还是数百个小诸侯林立的时代。

有祖龙秦始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王先例存在,无论谁实力强大都不会满足哪怕名义上共主的存在;风光无限的皇帝已经成为天下英雄共识

在周朝时期只有周王才能称王或者天子,而分封诸侯只能称爵位。比如晋文公和魏文侯,各国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开始兼并残杀。逐渐强大起来的大诸侯国逐渐有了僭越的想法,从楚国开始率先称王逐渐过渡到各国诸侯都开始称王。也不知道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战国末期,七雄中的秦国和齐国甚至萌生过自称东西二帝的大不敬想法。而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感觉自己功盖三皇、德过五帝所以继皇帝位。帝王的威严、帝王不容僭越的气势都令人着迷,所以在见过秦始皇的车驾威风后项羽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想法。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了大一统秦始皇做榜样,除了小富即安的满足分封的诸侯外,还有哪一位枭雄满足重回分裂的分封的状态。所以刘邦最后也是扫平诸侯继皇帝位,家天下代替了共富贵的分封局面。

经过秦统一的涤荡,以嫡长子继承制、血脉维系的宗法制、分封制为代表的周代的制度失去了坚固的基础

周朝分封制的基础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血脉维系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是说周王室把自己的亲戚和三王两恪后裔根据亲疏远近,分封在或富庶或相对贫瘠的位置。在周王朝当时鞭长莫及的地区遍布着戎、狄、夷、越等少数民族,各诸侯为了自保或者扩大领地只能相互帮忙共同抵抗外敌。因为大家都存在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所以才有后来尊王攘夷的口号。

而在各诸侯国逐渐扩大国土已经接壤的时候,就会发生礼崩乐坏的互相攻杀兼并的过程。秦朝统一的过程更是把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发挥到了极致,六国直系王族或被杀或囚禁早就断代。即便秦朝灭亡时燕王、齐王等遗老遗少的王族,不过是远支而已,甚至紧紧保留了六国的名号而已。秦末诸侯间只有利益,没有血脉和规则维系的分封制只能重复从兼并到统一的过程。所以在秦末实行分裂的分封制,更本就是一种奢望。

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已经让传承六国的旧贵族失去了继续水到渠成分封和安享天下的根本

在周朝无论是王权的君权神授还是各诸侯的正统合法地位都来源于周王的授权,所以不合法的都会受到各诸侯的群起而攻之。所以自称蛮夷扩充实力的楚国一直为大家不容,知道礼崩乐坏的彼此兼并后的战国七雄时代。但是即便是七雄,各国王室和大臣同样是来源于贵族。这也是六国传承数百年的真正原因,也是六国王室安享天下的数百年的根源。但是秦末出身底层黔首的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这些规则彻底化为了无有。秦末诸侯中的汉王刘邦、九江王英布等等都是出身草莽,成为王爵都是自己努力厮杀的结果。见惯了弱肉强食环境,谁还会安分的遵守相安无事的分封?谁又有这个威望也实力能够长久压制各路诸侯?所以大一统是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已经不可能在回到分封的老路上去了。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秦赋:天下苦秦久矣,明白了这是谁的天下,大秦的真相一目了然
推恩令在西周属常规操作,以分封制的瓦解,揭示贵族精神底层逻辑
《史记》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何古时人人都想被封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上一句是什么?有很多人理解错意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