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真有过“母系社会”吗?北大教授吴飞:母系社会根本不存在
虽然我们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在华夏土地上,人类存在的历史可远不止五千年,学历史时,老师会告诉我们世袭制王朝出现前,我们的先民生活在原始社会里,他们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不要说飞机大炮了,就连系统的文字都没出现,那久远的时代里有两种氏族社会形式: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大图模式
先说这个氏族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最开始,人还没学会制造各种复杂的工具去适应自然界,森林也好海洋也好对人来说都是很考验生存能力的环境,那时候人摆在首位的需求就是活下去,在自然界的残酷竞争中,活得长长久久,这种本能和动物一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动物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了,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社会性。人从猿转变而来,聪明的人学会制造、使用工具,有了社会分工,除了采集果实填饱肚子外,还懂得了通过打渔捕猎获取食物,只有先保证生存,人才有时间去创造文化和艺术这些东西,才会出现文明。
而氏族社会就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阶级社会前产生。氏族是原始人的社会集团,靠血缘关系联结,如果有共同血缘关系,几个小氏族可以联合在一起形成大氏族;而几个大氏族合一起就形成部落。
大图模式
“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出现在考古意义上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前~距今1万年左右)晚期,那时候社会上地位高的是女人。原因很简单嘛,女人当时在生产活动里占的作用更大,她们找到的食物更多更稳定,她们养活了全族,而男人出去找动物尸体很难,要是捕猎伤亡又大,他们最可取的地方就是会保护部落,弄点防御工程以防野兽进攻什么的。
也就是说母系氏族社会存在的基础,就是大家工具还很落后,填饱肚子还很费劲,集体要生存下去,女人贡献的力量更多,但生产这东西总不可能一直落后,所以后来(约5500年至4000年前),因为农业和手工业出现、成熟,男人在生产中贡献更大,母权制就变成了父权制,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
大图模式
这些历史教科书上基本都会讲,理解起来也没多大难度,毕竟就算现代社会,一个家里谁腰杆子更硬,还是取决于生产基础的(谁挣的钱更多)。我们也基本默认人类确实有过这样生产落后、资源共同分配、女人担任氏族长、大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人可以把财产传给子女、男人却不可以(因为男人是氏族“外人”)的原始社会形态。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录,我们现在研究原始社会到底什么样就必须依靠多个学科知识交叉。但学界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观点也五花八门,北大教授吴飞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观点:他认为“女人当家做主”的母系社会根本就没存在过,这个学术观点最开始就是从西方引入的,而且当时西方都已经否定了,中国人却相信了。
可能很多读者不熟悉吴飞,吴飞是1973年生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大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在学界主攻方向是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出版过《《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等多个著作。他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谈论过自己关于母系社会的看法。
大图模式
学术界毕竟是允许“百花齐放”的,吴飞的观点特别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如果按照吴飞的观点,我们相信的“母系社会”其实是一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误会。
吴飞表示,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社会”这个观点,是19世纪中期西方学界首先提出来的,讨论了几十年后就被否定了;但当时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都相信了,其中就包括恩格斯。而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接受得很厉害,康有为先接受了,随后郭沫若推广开来,包括国学大家章太炎等,也都相信并宣传,久而久之,所有人都相信了。
但在吴飞看来,把母系社会等同于母权社会是完全错误的,现在的云南也有母系社会形态保留,他们按照母亲的姓氏传承血脉,但女性在社会中也不占主导;假设母系社会不存在,国家应该就是从家庭演变过来;但假设母系社会存在,那就成了先国家再宗族、家庭,完全反过来了。
大图模式
总而言之,吴飞教授的观点和我们已经习惯的认知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站在了主流学术观点的对立面,那么这种看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如果说“母系社会”存在这个结论是从西方传入,我们完全可以翻翻中国的古籍,然后发现,所谓西方传入,根本站不住脚,比如《吕氏春秋》中就记载: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庄子》中也有类似的描述:“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母系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初期存在族外群婚,这种婚姻形式在《周礼》中还保留这一些痕迹:“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些都是2000多年前的资料,也都是出自中国人的记载,母系社会存在,怎么可能是西方提出,然后中国人头脑简单毫无保留地接受呢?
大图模式
而且吴飞说母系社会不等于母权,但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民族学研究资料里随处可见母权真正存在的证据,现代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比如彝族、僳僳族、瑶族等都存在械斗不许伤害妇女的风俗,“阿美族”的母权痕迹非常明显,那里的妇女如果头胎生了女儿便会庆祝,生了男孩便还要努力,男人才是出嫁的那方,家里的决定由女性做出,家里财产也由女儿继承。所以,就算母系社会和母权存在与否,学术界还有争议,但用这样简单的理由断言母系社会是虚构出来、母权从来不存在,却实在有些想当然和武断。也许未来我们对母权父权、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研究会有更多出乎意料的成果,但那一定是基于现实证据,而非随便提出特立独行的观点,就能说服所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母系社会”?北大教授吴飞:根本就不存在母系社会
北大教授吴飞:根本不存在母系社会
史前时期的人类·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社会靠性维系亲情群体关系
上古母系与父系社会的变迁
远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