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商文化的二元对立性,决定了二里头夏文化考古学理论的破产

(作者:赵辉)无论是“夏文化”还是“二里头遗址”都早已经不算是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二者的探讨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显示出“夏文化”历久弥新的学术魅力。就核心观点而言,国内学界于20世纪末已基本达成共识(抛开上、下限的分歧),基本可用“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来概括。但自21世纪以来,夏文化的研究又出现了新动态,刘绪认为这种新变化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受14C测年数据的影响,回归旧说——二里头遗址西亳说……二是受西方学者的影响,反对或拒绝探讨夏文化。”一方面受新的14C测年数据影响;另一方面“西方学者的影响”也值得我们重视,这主要指西方学界普遍认为文献中的“夏”作为一个王朝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其中被国内学者讨论最多的是美国达慕思大学的艾兰(Sarah Allan)以及她的“夏代神话说”。

通过艾兰的夏文化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夏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是“分而治之”的。在“夏文化”研究方面,艾兰认为“夏”的研究依其最根本的性质而言属文献学的范畴,应采用文献学的方法来研究。艾兰发现文献中对“夏”的描述与商人的神话在多方面都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而这种“对立”反映了结构主义神话学意义上的“结构”。商人的神话体系中存在一种二元对应论……商人跟太阳、东方、生命、天空、天界神灵相联系;夏人则跟月亮、水、龙、西方、死亡、下界、下界神灵相联系……。夏、商神话群间所体现的对立关系与“世袭与禅让(美德)”中所体现的结构性对立是一致的,对“结构”的“遵从”会影响内容的书写,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传世文献中有关夏代的记载,有另一种可能的解释”。——以上引自论文《从艾兰“夏代神话说”看中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差异》

任何有价值的文章或论文,都包含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成为将研究引向深入发展的基础。在夏文化与商文化研究中,文章中的夏文化与商文化“在多方面都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是笔者最欣赏的结论与观点,与本人前期文章《夏商周是对立部落的权力更迭,夏朝国都不会存在于商周中心区域》里的观点不谋而合。

二里头遗址从徐旭生开始发现时的商代遗址,发展为夏商时期遗址,到二里头一二三四期皆为夏时期,各个观点都有一定的代表学者,各方争论不休,是考古界中的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虽然,二里头遗址当前被定义为“夏文化”“夏都”,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夏文化”“夏都”却无实质性的关联。不过是一句反问“二里头遗址进入了夏时期,与一些夏王朝传说地点相符,不是夏文化又是什么呢?”而考古学定性的。缺乏严谨的中国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多方证明,是二里头遗址夏文化定性的根本问题。

一山不容二虎是一种自然生物规律,是大自然的法则。作为具有很强地盘意识的人类,同样适用这一法则。在同一地方,是不可能出现两个族群共同生活繁衍、发展各自文化的局面。夏部落与商部落的生存环境,一定存在着根本不同。

大禹通过治水成功,建立了夏王朝,形成了夏文化;商汤因为干旱求雨,赢得了周边氏族的民心,团结了周边部落族群,成为远征灭亡夏王朝的主力军。治水与抗旱是大禹与商汤所面对的自然灾害,如何解决当地氏族的现实情况,是大禹与商汤赢得民心的根本。大禹与商汤面对的不同自然灾害,显示了其族群分别生活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这种不同的自然条件,表明了大禹的夏王朝存在于今天多雨温暖的中国南方,商汤的商王朝生活于今天干旱少雨的中国北方,夏商王朝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

伊尹离夏奔商,协助商汤灭夏,同样显示了夏王朝与商汤氏族的遥远距离,而不是商部落生活于夏王朝触手可得的范围。否则的话,夏商生活于同一地区,夏桀可随时讨伐商部落,抓回叛逃的伊尹,让伊尹有时间谋划灭亡夏王朝的机会。伊尹离夏奔商,显示了夏氏族与商氏族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各自为政。

许多考古学者把历史记载中的“商汤八迁”,毫无根据地联想引申夏氏族与夏王朝也为经常迁都的氏族与王朝,是大错特错。之所以中国典籍重点记载“商汤八迁”,是因为商王朝与夏王朝有着根本不同,是一个偏于游牧的部落,与以定居农耕生产的夏王朝有着许多生活习性、民风民俗的巨大差别。“商汤八迁”与夏王朝的定居农耕生产,同样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显示夏文化与商文化的原则不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文造就一方文化。夏商文化呈现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告诉我们二里头遗址的夏商文化学术争议,或商、或夏、或前夏后商,存在一种显然违背学术研究、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定向思维。“以前认为,二里头是商汤亳都。邹衡先生在会上横空出世,成为一匹黑马。他提出,二里头应该是夏。所以,北大孙庆伟教授在他近年的学术史著作中,专门用了一个小节描写“搅局者邹衡”。邹衡先生提出,二里头是夏,当时大家都接受不了,群起而攻之。在后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邹衡先生则得意于他的观点成为多数派了。”(许宏)。二里头夏文化的观点就此正式诞生,为二里头而二里头文化,为二里头文化而夏文化研究。不论商汤代夏还是周灭殷商,夏与商、周与商都呈现一种“二元对立”关系,周王朝继承夏文化的衣体,向世人展现周代商继承夏文化的合法合理性。

华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殷商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一段历史存在;华夏文化与殷商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同样呈现一种“二元对立”关系,华夏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本质,殷商文化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阶段。

二里头遗址考古显示的二里头文化不间断性,与二里头遗址周边考古遗址的商文化属性,如偃师商城,告诉我们二里头文化不过是商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前商文化,是商王朝形成前的一种自然文化状态。二里头文化并非主流学界理论推导的“比商王朝时期早的历史遗址,不是夏王朝遗址是什么?比商时期商文化早的文化,不是夏文化是什么?”,这种缺乏严密逻辑理论的二里头文化观,将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夏文化研究,引入了一条死胡同,早已脱离了学术研究追求历史真相的基本原则。

被殷商文化所包围的二里头文化,并非我们中华民族所孜孜追求的夏文化,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研究并非夏文化研究。一个缺乏广泛夏文化生存空间的地区,孕育不了华夏民族最辉煌的夏文化。一个缺乏夏文化传承的地区与人文环境,是创造不了、传承不了、发展不了、引领不了华夏民族的独特高度文明。

因此,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破解夏文化孕育源头,根据夏文化与商文化的二元对立性原理,只能到与殷商文化存在长期对立的文化地区东南夷地区去探寻、去寻找,而非在殷商文化的核心地区二里头文化地区进行垄断研究。“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过去、现在、未来同样适用。(作者:赵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论二里头时代
二里头遗址夏文化研究与中原夏文化研究的坑,是怎样挖出来的?
重磅推介||许宏:高度与情结 ——夏鼐关于夏商文化问题的思想轨迹
夏商周断代,到现在有没有出土的文物能确定夏朝的存在?
从“二里头文化”探知夏王朝历史
夏代的存在是否有历史根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