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看边聊|范仲淹应灾

公元1050年,杭州大旱,时任知府的范仲淹采取了大异常规的三大措施,史称“荒政三策”。

范仲淹是妇孺皆知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岳阳楼记》令人百读不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影响深远。不过,对他的政绩多数人了解不多。近读《宋史·范仲淹列传》《钦定康济录》等史书,看到皇祐初始范仲淹在主政杭州时的救灾之策,拍案叫绝。

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庆历新政”夭折后被贬出朝廷的范仲淹,从邓州(河南)移任杭州知府,时年61岁。次年,恰遇杭州大旱,“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粮食奇缺,粮价飞涨,很多百姓卖儿卖女。朝廷不得不下诏:“两浙流民,男女不能自存者,听人收养,后不得复取。”面对饿殍遍野的大灾荒,范仲淹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没有延用发粟救灾的常规之策,而是采取了不为常人理解的三大措施:

一是大兴公私土木之役。范仲淹认为,饥年工价至贱,可以兴土木之事。于是发动各地将寺庙、仓库、钱库、官舍、办公楼等地方,该修建的不该修建的,全部修葺了一遍。二是纵民竞渡。范仲淹知道“吴人好佛事,喜竞渡,”于是“日出宴于西湖”,大搞龙舟大赛和“冲关挑战”。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杭州旅游业大兴,贸易饮食服务业轰轰烈烈。三是增高米价。当时一斗米120钱。由于粮荒,粮食供不应求,粮价日涨。范仲淹索性将米价提高到180钱一斗,并沿江张榜,大肆宣扬。外地米商听到这个消息,日夜兼程运米至杭,带动了运输业大发展。等到各地粮食充盈于市,粮价又自然回落到了每斗120钱。

范仲淹釆取的这三条措施,史称“荒(荒年)政三策”,让人匪夷所思,惊世骇俗。政敌们纷纷状告他。《梦溪笔谈》中记录说:“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意思是告范仲淹在荒灾肆虐的时候,不把心思放在救灾上,整天吃喝玩乐,弄那些嬉戏游玩的东西,而且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由此,宋仁宗亲自过问。范仲淹上奏陈述自己的想法,“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范仲淹认为,闹饥荒大家都缺钱,但寺庙和政府及商贾手中总是有一点钱财的,大力修葺庙宇、钱库、仓库、官舍、办公楼等,让钱流通起来,饥民可以通过劳作而获得口粮度日。大搞旅游,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可以解决很多人的温饱。利用市场机制,促使粮食供过于求,不但可以使粮价回落到正常水平,还由于船运、搬运、储存、用仓……带动相关百姓劳作,获得度日之粮。

看了范仲淹的奏章,宋仁宗龙颜大悦。没过半年,“荒政三策”显出良效:两浙地区“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宋仁宗赞扬范仲淹的创新做法,并把“荒政三策”的相关做法写进了朝廷的赈灾条例。

范仲淹是刚因“庆历新政”被旧势力挤出朝廷的。他来到杭州,根本没有把自己的仕途、性命放在心上,心中只装着应灾救民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他才敢于违反常规,即使遭到监司奏劾,他也不测祸福,心底坦然,专心致志地推进“荒政三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生动地反映了范仲淹当年的断肠心语,他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不畏人言,不管陈规,昂首救民,创造“荒政三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绝不仅仅是从范仲淹的笔端流出的,而是他一生心中的信念。《宋史》里记载了他多次赈灾济民、造福百姓的事迹。应灾的核心是先让老百姓吃上饭,不管条规上怎么写,不管上面怎么说,只管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所以他屡屡应对得当,政绩卓著,万民敬仰。不管官家商家,灾难时总会有点余粮余财,釆取措施促使这些余粮余财流动起来,才能平衡老百姓的紧缺。大灾之际,守粮守财是正常心态,范仲淹让官府、寺庙带头,有效地撬动了全社会的财货流动。至于“米先贵而后贱”,是他巧妙利用了市场原理。最终让饥民有粮,让百姓得福。

文人的聪明用在国家治理上,让人敬佩。(洪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的高招
三朝名相韩琦的贤能贾正东
文韬武略范仲淹
北宋是如何治理突发的特大洪水的?救济不利将被处以极刑,没钱直接去找官府领,保障民生永远在路上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却带头抬高米价,百姓为何拍手称赞
范仲淹吃喝玩乐巧救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