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从世官制、察举制、中正制、科举制逐渐演变成熟的。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不做论述,只论述后三种。

一、汉代察举制

汉代仕途有七个途径:荫任、赀选、孝廉(郡国举孝廉,孝举民,廉举吏)、茂才(州举茂才)、射策甲科、公府、诏举。

荫任和赀选两途逐渐衰落,孝廉以下各途逐渐昌盛。

汉武帝收揽政权,加强皇权和集权。同时,改变汉初军政府状态,建立士人政府,开平民知识分子入仕之坦途。且孝廉茂才皆地方推荐而来,一律一视同仁,皆以户口多少为比例。推荐人才到中央为郎官,观摩数年,分配任职,增强地方对中央的向心力,增强国家统一基础,政府有纵的社会基础,有横的地理基础,汉世所以能统一控制四百年,此为一重要因素;而中国二千年统一政府,亦以此为根基。

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为兼顾乡举里选的旧传统,适应战乱中人士流动的新环境,加上汉末乡议已经被地方少数人所掌握。魏政府准备将评议权由地方移归中央,实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加速门阀社会、门阀政治的形成。官品制度一直维持到清代。

三、隋唐科举制

589年(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公开选拔人才。到隋炀帝大业年间,设进士科,试策取士,标志科举制的建立。

科举制到唐朝完善,以明经、进士二科为最重要。

明经共有三场:帖经、口试、策试。

进士也是三场:帖经、诗赋各一篇、事务策三条。

开元二十四年前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试。次年由礼部侍郎主试。

察举制权在地方官;中正制权在地方豪族;科举制权在中央。

科举制实以考试选官,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国家控制人事任命权,树立中央权威,扩大统治基础,保证社会稳定。

科举制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

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思想。

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化巨人,是唐诗宋词繁荣的原因。

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效法中国科举制;

近代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科举制;

中国科举制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可见及第后得意状。

四、选官制度的趋势:

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僵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常识
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和选官制度
古代的选官制
在古代平民百姓想要做官的话,大都只能靠投胎
古代公务员原来是这么选的!人品好家世好就可以当官?我佛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