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经生死攸关【中里巴人】-骨病健康 骨病,腰痛,腿痛,脖子痛怎么办?中国大型骨病健康网
心经生死攸关【中里巴人】 共有 0 条回复件
  • 摘要:  人的情志不可拂逆,而应抒其所欲发,这样才能气顺痰消。   有个在中医院针灸科当主任的网友,来信与我交流,说临床几十年,对心经的功效仍然认识不足,除了常用神门、少府来治疗心脏病或失眠等,不知还有 ...
  •  人的情志不可拂逆,而应抒其所欲发,这样才能气顺痰消。

      有个在中医院针灸科当主任的网友,来信与我交流,说临床几十年,对心经的功效仍然认识不足,除了常用神门、少府来治疗心脏病或失眠等,不知还有什么功效。他的问题使我想起了令我很得意的一件往事。

      
      前年的春天,我去新加坡旅游,暂住在好友杰森家里,那天晚上正在喝茶聊天,杰森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的一个英国朋友,突然病重,不能说话了,他得过去看看。并请我一起过去帮忙给诊诊。路上杰森对我说,这个英国朋友,很喜欢中国文化,经常和他一起聊天,已经75岁了,是个望年交。

      来到那个英国朋友的家,老人正斜靠在沙发上,两目有神,看着并不像有病的样子,他的私人医生已经来了半天了,据说是当地最有名的西医。那医生说他是脑血管有问题,建议他回英国去治疗并先马上住院检查。老人似乎不同意,连连摇头。朋友向老人介绍,说我可以用中医方法帮他看看,老人睁大眼睛很惊奇的望着我。我让老人伸出手来,帮他把脉,他的脉弦滑有力,弦为肝火,滑为痰盛。再让他张开嘴看他的舌象,老人张嘴很费力,舌头歪向一边,并卷曲着,舌头一边已被咬破,还在出血。里面还尽是食物残渣,他的侍者向我们介绍说,老人几年前得过脑血栓,左手臂一直不是很灵活。但其他一切正常,昨天晚上喝了点酒,今天早上说话就有点不太清楚了,尤其吃饭时总咬舌头,而且食物都糊在舌头上无法下咽。到晚上连张开嘴都吃力了。老人的问题在中医看来属于中风先期,肝风内动,痰蒙清窍,心脉瘀阻。舌通心脉,"舌乃心之苗",故舌头的症状最多。

      老人身体壮实,本可直接用安宫牛黄丸,化痰熄风。但手边无药,我的针灸也没带在身边。便提出用汤勺为老人刮痧,我把我的思路一说,杰森用英语一翻译,那个西医大夫连连说"NO"。并显出气愤的样子,而那个英国老人却露出欣喜的表情,频频点头。西医大夫最终铁青着脸,坐在旁边的沙发上,不再说话了。我在老人家的厨房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把做工精致的可能是盛饭用的小木铲,又找来了一瓶橄榄油。我让老人,脱掉外衣,露出左臂,老人的肌肉很结实,我于是顺着左臂的心经刮了起来,从极泉穴开始,那个小木铲很好使,比我在国内用的刮痧板还顺手,边刮我边问:"感觉怎样",老人始终露出惊喜的表情,还时时的点点头,好象正在欣赏一首美妙的曲子。痧出的很畅,不一会儿,心经已经变成了一条黑紫的线条,象是被人重重的打伤了一样,那位西医大夫,惶恐的坐立不安。总让我轻一点,轻一点。刮了大约十几分钟,当刮到手腕的灵道穴时,老人突然剧烈咳嗽了一阵,吐出了两口暗黄色的浓痰,然后向我挑起大指,清晰的用英语说了句,"太奇妙了",我接着又在老人的神门穴点按一分钟,以泻心经之余火,同时用另一手在脾经的大都穴按揉,以接引心经气血,最后掐点太白穴一分钟。把肝火之多余能量尽转于脾经储存,不致白白泻掉。治疗共三十分钟,再让老人吐舌头,已经伸缩自如,归位如初了。
  • 左后背、心口痛是什么原


      老人高兴极了,大踏步的在屋里走来走去,然后亲自去他的储藏室,拿来一瓶酒,据说,是他家珍藏的法国香槟,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非要大家同饮一杯,他的医生又忙站起身劝阻,并也示意让我阻拦,说他得这病就是因酒而起,怎能再喝酒呢,我却欣然的对老人点点头表示同意,因为我清楚,老人属肝气旺,痰火盛的体质,起先喝酒,酒性热而升散,一时痰火阻滞心经,造成中风,而此时痰结已开,肝火已散,心脉正盛,喝点酒正好能温经通脉,去滞散瘀,且人的情志不可拂逆,而应抒其所欲发,这样才能气顺痰消,尤其似老人这种刚直性格更是如此。

      仔细品尝着他的家传宝贝,淡而悠香,但并未觉得有何特别之处,老人却很得意的显出酣畅的样子,虽然这百年佳酿给我这不懂酒的人喝是浪费了,但我的心,充满了欣喜和自豪,我想这更是一种陶醉吧。

      看来外国人的心经,和我们的也毫无分别,真盼望我们的中医国粹,哪一天能象法国的人头马,驰骋世界,香飘全球。

      有哪些穴位是给心脏供血的呢?

      中里巴人答:

      穴位取太冲、劳宫、太白、足三里、厥阴俞、心俞、膻中。足底反射区有:腹部神经丛、肝区、心脏反射区、肾上腺。临症随意取,如穴位无酸无痛,则不揉此穴。

      -------------------------------------------------- ------------------------------------------------

    左后背、心口痛是什么原



      手少阴心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2),系目系(3)。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谦,行太阴、心主(4)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5)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本经穴]极泉、青灵、少海(合)、灵道(经)、通里(络)、阴郄(郄)、神门(输、原)、少府(荥)、少冲(井)。

      (1)心系--是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按: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联系。

      (2)挟咽--即指咽喉。

      (3)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4)太阴、心主--指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5)掌后锐骨--指腕骨之豌豆骨部。

      【语译】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病候】
    www.yy1618.cn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1)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2)。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注释】

      (1)嗌--音益。《说文》:"咽也"。按:嗌,指咽峡部分,而咽则兼指食管。

      (2)臂厥--同肺经。指经脉所过部分气血阻逆。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手少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1),另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寸(2)。别走太阳也。

      其实,则支膈(3);虚,则不能言(4)。

      【注释】

      (1)一寸--原作一寸半,据《太素》改。

      (2)腕--原作掌,据《太素》《甲乙》改。

      (3)支膈--胸膈间胀满、支撑不适。

      (4)不能言--其支者上系舌本,故不能言。

      【语译】

      手少阴络脉,名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联系舌根部,归属于眼后联系于脑部。

    中国骨病健康



      手少阴络脉出现的实证,见胸膈部支撑胀满;虚证,不能说话。可取手少阴络穴治疗。本络走向手太阳小肠经脉。

      手少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1)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

      【注释】

      (1)渊腋--足少阴胆经穴名,在腋下三寸处。又释为腋部。

      【语译】

      手少阴经别,分出后进入腋下渊腋穴处两筋之间,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与手太阳经在内眼眦会合。

      手少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伏(1)乳里,结于胸中,循贲(2)下系于脐。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3),下为肘网(4),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

      【注释】

      (1)伏--原作"挟"据《太素》及杨注改。

      (2)贲--原作"臂"据《太素》及杨注改。

      (3)伏梁--古病名,五积之一,为心之积,主要症状为积块起于脐上,上至心下,伏而不动,如屋之梁,因而得名。

      (4)肘网--网,《太素》《甲乙》作"纲",指上肢的筋有病,肘部感到如罗网一样的牵制不舒。

      【语译】

      手少阴经筋,起始于手小指内侧,结聚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里,结聚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骨病健康


      其病症:可见胸内拘急,心下有积块坚伏名为伏梁;上肢筋有病,则肘部拘急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位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和疼痛。

      -------------------------------------------------- --------------------------------------------------

      医案讲解

      1.三仁汤治疗癫狂,可谓神医妙手

      病案1.我的恩师马继松老师曾给我讲过这么个病例,后收录在他的《闻过喜医辑》里。说其在农村工作的时候,一18岁男子因受到牵连被审查,精神受到刺激,病发狂证。师先以生铁落饮,继进龙胆泻肝汤,转手温胆汤,病无明显起色。家人用"跳大神"的方法也无好转。后在南京精神病院治疗,经用电针强刺激疗法,病亦未愈。请恩师再诊时,有一症状引起他的注意,病人小便频频,数分钟一次,且不避人,尿黄而短,并长吁短叹,以手抚胸,伴眼睑轻浮,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这病人的频频随地小便启发了老师的治疗新思路,随开出一方:

      大豆黄卷、冬瓜子、薏米、六一散各30g,佩兰、泽泻、生白术各15g,郁金、法夏、大贝、杏仁、厚朴、石菖蒲各10g,白豆蔻、苍术各7g。

      患者被强行灌药3剂,病即有转机。大家看看就能明白,这是三仁汤加减的方子,只是加用了大豆黄卷、佩兰增强芳香化湿、配伍二术加强健脾燥湿,佐用冬瓜子、泽泻加大利小便祛湿浊的作用。取菖蒲、郁金二味,实取菖蒲郁金汤化浊开窍醒神之意。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方,却使病情峰回路转。 为什么会开出个三仁汤来,我的老师说啊,手小阴心经"下膈、络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患者神志不清,随地小便,舌淡胖、苔白滑说明是湿浊内蒙心窍所致,心被湿浊蒙蔽,正邪相争,必驱湿以外出,从哪出?当然只能从小便出了,是以小便频频、不避人面。三仁汤能芳化湿邪,且有薏米、滑石等味利小便,可使湿浊之邪从小便而去。治病求本,自当有效。 2.汗症形形色色---需记汗为心液 本站是提供各种骨病预防治疗方法的网站,中国大型骨病健康平台。

      临床上的汗证啊,形形色色,有局部汗出、偏身汗出、半截身汗出种种不一,当博而览之,否则至临床则易掣肘。这"汗为心之液"的理论啊,在临床上确有指导作用。 ① 腋下汗出

      这个病例我曾在《步入中医之门》一书中说道过,重新学习通过这个病例,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到学好经络学说、经络辨证的重要性了。 病案2.某男,30岁,左腋下汗出,记住只有这地方汗出,每小时可用小酒杯(八钱)接上一杯汗,症已1年,极为苦恼,证见偶有口干,时有舌质溃疡,舌痛。前医各法尽用,什么益气固表,滋阴清热,疏肝解郁,调理阴阳,调和营卫无不用尽,厚厚的一本病历!

      这个病人是我在做学生的时候,跟随皖南名医张澄庵先生实习亲眼见到的、抄录的病案,当时,张老先生看了看病人的舌象(舌质偏红,苔薄黄),切了脉。便起手开了一个方,什么方?猜一猜,我想绝大部分的学友想不到!

      什么方?导赤散!病人服方5剂,二诊的时候汗就止住了!

      可能一些大家对这腋汗证开出个导赤散来很困惑,别急,我们慢慢地分析。

      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脏象学说中心的功能有哪些?心主神明、主血脉、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好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主要兼证:口干,时有舌质溃疡,舌痛,舌质偏红,苔薄黄,主要的兼症都表现在舌上,大家一看就知道心经有热呀,心火循经上冲,心开窍于舌啊,这还不简单?那我问你,心经有热和腋下汗出有什么关系?怎么会用到导赤散呢? 本站是提供各种骨病预防及治疗方法的网站,中国大型骨病健康平台。

      我们再来看看手少阴心经的走向,《内经》里是这么说的:"手少阴心主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月需内后廉……",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腋下有一穴叫"极泉",为什么叫"泉"?说明这地方易出水!古人取名自有其道理!

      这病人心火旺盛,循经上冲于舌,所以有舌质糜烂的症状,烧坏了舌头,这火还不减,蒸心液外泄,心在液为汗呀,从哪儿泄?当然先从泉眼里外泄了。呵,于是就腋下出汗了。想一想温泉是怎么来的?思考中医证候时你别忘了"取类比象"! 凡治病有实邪,你得给邪以出路,或汗、或下、或吐,这热邪你得找条路让它泄出去,从哪儿泄?心与小肠相表里,用导赤散清热利尿,使心火从小便而泄,所谓的引火下行。邪去了,正也就安了,一年的病,寥寥四味药也就解决了。

      是不是所有的液汗证都可以采用清热利尿的办法呢?要是都这么用啊,必犯错误,为什么?我们在前面的相关章节说过,经络辨证只是病位的空间定位,除了脏腑定位外,就其本身来说的不完善的,善需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以明确病性、病机,只有各种辨证熟练地综合运用,才能做到准确地把握病机。接下来我们看一看郭子光教授诊治的一例腋汗证: 病案3. 63年冬,一八旬妇,两腋汗出,日渐加重,昼夜不分,迁延月余,甚至频频换衣,苦不胜言,神疲消瘦,卧床不起。家人曰:后事齐备,请脉之是否临终近矣。笔者视之,双目尚有神,六脉冲和有根,生机未绝。"汗为心之液",汗在两腋,为心液外泄于心经所循之处,实属心阳不足,汗液漏泄失固。急以保元汤加附片、五味子,效若桴鼓。三剂得安,六剂康复。古曰:"不畏津伤,只怕亡阳。"今以保元汤加附子、五味,促其阳生阴守,亦理所当然之事。(郭子光 俞涵英等 《中医奇证新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年6月第1 版,41) 这个病例与上例明显不同,可谓一虚一实,宵壤之别,年老体弱,腋下汗出不止,神疲消瘦,卧床不起,一派气阳不足表现,结合经络辨证,根据 "手少阴心经……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断为心之气阳不足,予保元汤加附片、五味子补益心阳、收敛止汗,取效自在情理中。 ②心窝汗出

      在心内工作过的同志可能有一种感受,心脏病的病人要是心功能不好,常有出汗,前胸、后背汗出不止,随着心功能的改善啊,汗也就收了。急性左心衰常冷汗不止,喘息气促,咳吐粉绘泡沫痰,以中医的辨证来看,属心阳暴脱,在抢救病人的时候,观察病人出汗的情况是其中的一个要点,若病人冷汗收了,说明啊,病人的病情很快就会缓解,中医的"汗为心之液"确实是从实践中来的。 zkaqqq@qq.com

      我在做研究生的时候,碰到一个冠心病病人,心胸汗出不止,其它地方无汗出,汗出热而粘手,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结代。实话说以前我并没有碰到过类似的病人,怎么治疗心中并无定见,在教科书中我并没见到过类似的病证记载,当时我就按经络辨证,"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结个气血津液辨证,断定为心之气阴两亏证,开出一个生脉散加浮小麦、麻黄根的方来,以此方请教我的导师,说此方能有效否?师曰有效,我说书上并无记载,没想的我的导师在办公桌里拿出一本书来---秦伯未的《中医临证备要》,说此书中有记载,不是心胸汗出书上没记载,是你书读少了,当时啊,在感到导师学问之深、读书之广的同时我感到非常汗颜。该书中记录有"别处无汗、只有胸部多汗,名为心汗,常见于心气衰弱证,《证治准绳》有参关猪心汤,或以生脉散加浮小麦、炙甘草"。此患者服药3剂而汗止。

      心胸汗出当辨阴虚、阳虚之不同,大凡阳虚汗出而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常为水滑苔,脉沉细,治宜温心阳,固汗。与上例不同。一起来学习下面一案:

      赵XX,男,4岁。1991年12月 6日初诊。7年来经常盗汗,乏力倦怠,腰疫便溏,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前医以为盗汗属阴虚,从肾阴论治,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先后用药达 20余剂,不见好转,盗汗益甚。乃细问病情,详加辨证,发现其盗汗仅见于心窝部,汗出后即醒,醒即心慌,后背冷楚,且平素畏寒肢冷,不独阴虚,阳亦虚也。治宜益心养营,温阳敛阴,方用:

    左后背、心口痛是什么原



      附子、桂枝各5克, 白芍、炒枣仁 、茯苓各30克,当归15克, 生地、熟地,炙甘草各10克,五味子,浮小麦各9克,五倍子、桂圆肉各7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药用1O剂后,盗汗渐止。又以《金匮肾气丸》为主,调理月杂,以巩固疗效(此案出处待复查)

      《灵枢·经脉》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窝为为心之部位,汗为心之液,汗出后即醒,醒即心慌,后背冷楚,且平素畏寒肢冷,心阳亦虚之征明也。汗出损阴,故治疗在温阳的同时也注重养阴,方以附、桂温通心阳,白芍、当归、熟地养血和营,伍枣仁安心神,以五味子、浮小麦各、五倍子收敛止汗止其标。方中茯苓一味最宜注意,大剂量茯苓具有敛心汗的作用,初学当记之。 ③红汗症

      汗不仅表现在部位上的不同,同时啊,汗的颜色也常有不同,有黑汗、黄汗,接下来我们看一个非常少见的汗证---红汗(摘录病案,参考文献遗漏)的治疗辨证。 病案4 陈× ×,女, 38岁 。1992年 8月21日初诊,近3年来, 每值盛夏天气炎热之时,汗出如水, 染白色内衣抽摇红色, "背部为甚, 视其刚换下内衣一件,正如其言,伴夜寐欠佳,恶梦纷纭, 口干欲饮, 小便短黄 ,神疲无力。舌质红、苔薄黄,右脉弦数、左脉滑数,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肝功能均正常,前医投止盗汗散、玉屏风散多剂无效。笔者思其正值盛夏,乃暑热耗伤气阴所致。故拟清暑益气加银花、夏枯草3剂投之。服后汗量稍碱,但表如故,再投方3剂,服后再无改善。患者益加恐惊, 眼差梦多加重。查其舌尖红、 苔薄黄,左脉滑数。细辨之后,思之心属火,主夏季及红色,而背为心阳外现之处。汗出如红色,以背为多,乃心火亢盛所致, 改投清心泻火之方剂, 以导赤散加味:

    左后背、心口痛是什么原



      生地、麦冬各20克, 竹叶、 泽泻各8克, 木通、 甘草梢、丹参 、知母、 山栀各l0克,莲子心8克

      服药4剂后来诉, 汗量减少,汗红色转为黄色, 且范围缩小。 再服上方7剂,其色均退 ,汗出如常。 这个病例只要大家回顾一下本文的病案2,结合"暑气通于心",赤属心,结合经络辨证,当能明白其中辨证取方的要点,在此不多加分析了
  • 话题页 中间左侧广告1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与经筋(5)
    经络辩证漫谈 精彩医案(二):导赤散治腋下汗出
    足少阴肾经脉
    出现这些症状,即为五脏六腑精气将绝之兆,实在不可不知!
    医经原旨 卷六 疾病第十四-经终
    五脏有病不能吃什么-倪海厦《黄帝内经》?第二十三篇 宣明五气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