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马埠小学 张长栋

2014.03.13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是我校2012年4月申报,被《中国教师报》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基本完成了研究方案设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良好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反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的不良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阻碍,从小学生做起,从小事着手,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活动的更新,能力的迁移和品质的形成,积极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实验及推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所有农村完全小学。具体研究对象为马埠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

1、良好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特长、做好两操、与同学友好交往……

2、良好的做事习惯——知错能改,收齐学习用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后认真检查,订正作业错误,不乱花钱……

3、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言行一致、学会倾听,不随便插话,碰到师长、同学及时打招呼,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环境卫生,正确处理垃圾……

4、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完成岗位任务(值日、校长小助理、班务、校务)、有集体荣誉感……

5、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分担家务,与家长谈心,学会告知(“我回来了”“我上学了”“ 因为有什么事情,晚点回家等”,回家能做到“三个一”(给父母送上一句问候、献上一杯热茶、给父母送上一双拖鞋)……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根据我校现有生源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探寻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的研究。 

2、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劳动行为习惯、交往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五方面进行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的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重点进行外来务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我校对本课题的研究十分重视,2012年4月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张长栋同志担任组长,负责课题实施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聘请市教科所、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指导。

(一)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2.04-05)

1.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仔细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确立各自的研究专题,做到分工明确,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触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二至六年级学生,发放324份问卷,回收324份,回收率100%。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大问卷”,分为学生做人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和生活好习惯四个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几个环节确定的。

(1)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表1:文明礼貌情况

从上表可知,62.1%学生能向老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表2:做人习惯情况

见到老师问好 主动问好 被动 低头走过 62.1% 18.3% 20.6%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60.2% 33.9% 5.9%

做错事 主动承认 教育下承认 不承认 583.% 36.4% 5.3%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 55.8% 34.1% 10.1%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给老师 给家长 自己留着 75% 18.7% 6.3%

 

从上表可知,有75%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44.2%的同学在和同学了生冲突时,一能主动谦让,6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表3:生活习惯情况

 

从上表可知61.7%同学每次吃饭前洗手,43.4%同学看到学校内有脏物赶快捡起来。现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学校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表4:学习习惯情况

 

从上表可知48.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59.7%,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35.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达4.18%。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 有时洗手 太脏了就洗手 61.7% 32.5% 5.8%

学校内发现脏物 赶快捡起来 有时捡起来 装作没看见 43.4% 50.5% 6.1%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 听别人发表 不参与讨论 48.8.% 45.7% 5.5%

课外读物经常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不阅读 40.3% 53.2% 6.5%

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 提前预习 偶尔预习 不预习 35.5% 57.3% 7.2%

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

复习 经常复习 偶尔复习 不复习 41.8% 46.8% 11.4%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②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39.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不没有形成保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38.3%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是由于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调查中发现有44.2%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51.2%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问题的原因在于受到不良影响、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必要和迫切。

②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40.3%,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35.5%,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老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着一项重要的任务。

③生活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6.1%的学生发现教学楼脏物装作没有看见,虽然老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在。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实践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

分重要的意义。

(二)第二阶段 操作实施阶段(2012.06-2013.02)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首先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在开展“日查、周结、期结”的常规教育活动。日查:每天由少先队监督岗的学生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各班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周结:总结一周工作,根据四个好习惯进行文明班流动红旗评比,表扬文明班级、四个好习惯之星(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期评:根据《马埠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和《马埠小学“好习惯之星”评比办法》开展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评,每学期每班评出好习惯之星四人并在校园内进行公布,文明班级六个,明确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背诵古诗,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读书心得,出一期学习园地。每月:根据《马埠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导处有计划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读书竞赛,口算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潜能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全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老师良好形象。例如:老师带头讲诚信,说到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普通话课内课外都要讲好,带头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如: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

家庭,通过撰写“共筑诚信”征文等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4.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发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五小公民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如: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诚信小标等,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5.注重环境渲染,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 ,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一年来,我校不断巩固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校园文化氛围日趋浓厚,学校环境进一步改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6.根据不周时期学生中的问题邀请专家给学生家长及家长做专题讲座。

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性,进一步调动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并切实参与其中,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国,全面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2012年9月成立了家长会,更便利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每次家长会后,下发家长会意见反馈表,了解家长们教育孩子们的情况,解答提出的疑问。通过一些问卷,了解家长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的党员开展心得交流经验活动,发动家长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孩子、了解孩子,定期做经验交流,对于家长中有特点、有实效的家教经验,及时在广大家长中进行宣传推广,让他们现身说法,使广大家长体会到教育好孩子并不难。

7.利用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为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班主任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班主任评、学校评等形式,要求学生人人争做合格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示范生称号。

(2)充分利用少先队监督岗对学生进行卫生、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行为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少先队监督岗每天对各班的操行进行评比打分,这样使各班学生竞争意识空前加强,学校出现了一种比哪个班的流动红旗得到多良好学风和校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学校对规范学生行为采取了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管教结合,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班级考评内容。作为班主任和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认真做好德育常规工作“五个坚持”。始终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坚持“文明班评比”制度,坚持“刘明监督岗”制度、坚持“主题队会”制度、坚持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工作等。本学期我校老师开设的一节题队会《铁军精神永不忘  民精神代代传》,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各们领导的一致好评

(5)大力开展实践体验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8.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紧密配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中,单靠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教育还是不完善的,我们积极的把科任教师也纳入到学生习惯的养成中来,使学校的养成教育更加丰满,形成一个全校一盘棋的共同研究格局。使学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真空,时时刻刻都有教师去管理。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强调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做到“在全部教学活动中,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的各科教师也是按《纲要》中提出的去做的。作为班主任,尤其要重视各个方面的教育。一是重视每天的“晨间教育”。晨间教育是在每天早操结束后的三、五分钟内进行的,教师对前几天的班级情况小结,进行表扬批评;或是讲个故事、或是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二是重视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班队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学生的喜

爱。思想品德本身是一本教材,里面有许许多多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如《尊敬师长》、《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可以到较好的成效。

9.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生习惯、生活习惯等。

(1)说理教育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 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施教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胡感性的认识。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老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老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形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设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多看书,形成良好的习惯。

(2)分层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 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年级通过编故事、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一日常规制度。高年级可以通过黑板报、讲故事、帮互结对等巩固常规制度。

(3)仪式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进老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

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

(4)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 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什么“毛泽东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下深刻和印象。老师本人的行为素养对学生行为养成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人。老师率先垂范,要示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同时从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中评选出“好习惯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从身边的人和事,从集体当中受到教育,产生了“我也能行”的感受,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5)情境教育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教育得失,老师十分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创设各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测试。教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使每位学生明确,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话就说。实际上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定出方圆让学生养成规矩。

(三)第三阶段 结题总结阶段(2013.03——2013.04)

全方位了解研究初期成果的推广情况,进一步修正完善各了课题研究成果,全面整理研究过程集结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成果。

六、研究的成效

(一)实践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育和行为训练,学生各种行为习惯指标比率得到普遍提高。

为了证实这一效果,我们课题组用与开题时同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对比,即

采用问卷调查法,其结果如下:

表1:课题开展前后文明礼貌对比表

从上表可知,89.6%学生能向老师主动问好,比活动前提高28.4%,交流中能经常使用礼貌用语比活动前提高23.3%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开展教育实践,在活动后明显的提高。

表2:课题开展前后品德行为做人习惯情况对比表

从上表可知,有75%捡到东西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同时在调研中发现,41.7%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44.2%的同学在和同学了生冲突时,一能主动谦让,61.2%的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表3:课题前后卫生习惯情况对比表

见到老师问好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主动问好 被动问好 低头走过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开展前 62.1% 18.3% 20.6% 60.2% 33.9% 5.9%

开展后 89.6% 9.3% 1.1% 83.5% 10.4% 6.1%

提高率 28.4% 23.3%

做错事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主动承认 教育下承认 不承认 能主动谦让 力争高低 动手打架 给老师 给家长 自己留着

开展

前 58.3% 36.4% 5.3% 55.8% 34.1% 10.1% 75% 18.7% 6.3%

开展

后 80.2% 18.8% 1.4% 78.3% 13.3% 8.5% 90.3% 8.4% 1.3%

提高

率 21.9% 22.4% 15.3%

 

从上表可知61.7%同学每次吃饭前洗手,43.4%同学看到学校内有脏物赶快捡起来。现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学校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表4:学习习惯情况

从上表可知48.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59.7%,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35.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达4.18%。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课题研究前后对比,学生行为习惯发生了从量到质变的变化,现在学生里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蔚然成风,学生文明礼貌、诚信征文、有45项活动在市级以上获奖。学生劳动习惯明显提高,我校学生经常在近500多平方的地里参加生产劳动,不仅锻炼了劳动习惯,过增加学校的经济价值,每年我校的劳动实验基地硕果累累。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 有时洗手 太脏了就洗手 61.7% 32.5% 5.8%

学校内发现脏

物 赶快捡起来 有时捡起来 装作没看见 43.4% 50.5% 6.1%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 听别人发表 不参与讨论 48.8.% 45.7% 5.5%

课外读物经常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不阅读 40.3% 53.2% 6.5%

对于新知识提前预习 提前预习 偶尔预习 不预习 35.5% 57.3% 7.2%

对于学过的知识经常复习 经常复习 偶尔复习 不复习 41.8% 46.8% 11.4%

2.提高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水平

课题组老师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生得益,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更新了观念,改善了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实践。一年来,我校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获奖共论文40余篇,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网站论文20余篇。

3.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齐抓共管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校知识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该课题的实施还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月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在贯彻落实规范的过程中,六(1)的年青班主任王美良老师为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细、更有成效,还特地将《规范》条例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以促使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日从起床到上学,做操及站队、回家的行为要求,把《规范》条例都给具体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是朗朗上口,做起来是实实在在。

5.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随手乱扔乱现象突出,随处都可看见乱写乱画等现象;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

任何活动时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力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行为程度,具体表现在:1.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如学校的草坪,几乎看不到学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废纸也不见了。2.文明礼仪程度提高,遇到陌生不熟悉的人,都能主动打招呼。3.学生劳动的意识增强,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4.学生服务意识增强,班干部认真负责,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6.初步拟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式的教育模式。

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课题对学生提出的行为习惯目标与要求不同,采用以班主任为推行,任课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少先队监督的教育管理模式,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初步形成。

(二)理论成果

1、形成学术论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序列个案研究集》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与个人品质形成研究论文集》,并择优部分内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2、编写了《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读本》,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并在本乡镇各小学内交流、学习。

3、撰写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获得泰安市科研成果一等奖。

4.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我校现已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

5.随着我校研究的不断推进,该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在我市广大农村小学都都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七、研究体会与建议:

(一)和谐的大教育环境是全方位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必备条件。

要使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具备和谐的教育环境。长期以来,我们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分离,社会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各自的教育功能无法形成合力。要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础,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互动作用,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确保学生所受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加上社会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非常大,无论我们主观怎样努力,客观差异和变化终于令人美中不足。这段时间好,过段时间又反弹,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我们体会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润物细无声,注重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和特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个别反弹的现象,对学生要倾注极大的耐心,对教育要倾注满腔的热情,言传声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尚待研究的问题

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主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仅靠学校和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这正是本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只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小学生,因而学前学生和接受义务教育后未进入初中和高中继续学习的广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3.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广阔,内容涉及比较多,有些内容尚未涉及,有些范围虽涉及,但深入不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劳动教育及其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方案
浅谈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