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博士命丧清华实验爆炸,莫说非安全松懈

孟博士命丧清华实验爆炸,莫说非安全松懈

  • 作者:航亿苇    2015-12-19 17:27                                  

2015年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实验人员死亡。那名实验人员就是32岁的孟博士,是清华的博士后。奇跷的是这正好是何添楼(香港恒生银行创办人之一何添家人捐建)落成一周年纪念日。


孟博士一家出了两名兄弟博士。孟博士父母都是农民。当年兄弟俩上学,主要是孟母常年靠卖鸡蛋供出来的。孟母早上4点起,晚上10点睡,经年累月,将两个儿子供成博士。不想大儿子突然死于爆炸事故。孟博士还特别勤奋,是个一心扑在学术上的人,特别用功,也很开朗,对人很热情的人。他的博士后学业已经一年多,明年就可以毕业。这种人离去的惨痛,任谁也难以承受。

孟博士死亡事件,被社会重点关注也在情理这中。相比来说,惠州在次日发生4名工人集装箱内烧炭取暖中毒遇难事件,社会影响就没那么大。但是,我们要记得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尊敬与关爱。

人既已逝,说是善后,抚慰家人的伤痛。但更主要的是总结教训,防止新的悲剧重演。可从媒体报道来看,孟博士遇难事件,却出现了这样的描述: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位博士生告诉记者,实验室每次开组会时都会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导师都很注意安全,要求做实验时不能离开人。当我们有实验计划进行有毒或者危险合成的实验时,都会讨论是否有可行的其他安全方案,或者干脆放弃这个实验。”孟博士的老师称当天的实验“只是一个很常规的操作,他很心细,各种实验都做过,应该不是违规操作导致的。”

我认为这样的的报道不可取。给人的印象就是清华实验安全导师很重视,操作按规程,安全管理很到位,那孟博士的遇难就只能是意外事故了。老航记得一位工程管理者说过一句话:“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没有例外!”确实如此,安全事故之所以发生,必有一系列安全隐患早已发生。按照“海因里希安全法则”,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即“300∶29∶1定律”。

说到安全,人们常想到的是建筑施工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化学工厂安全等。惠州集装箱内烧炭取暖中毒遇难事件,则属于建筑施工安全。但实际上,校园安全事故也频发。清华大学何添楼这起火灾爆炸事故,何博士本人可能有疏忽,但更主要的是实验室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必然有了严重的问题。实验室天天在使用,设备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行为规范不是每天都严格检查,落实责任,问题日积月累,到了某天,就突然发生大事故了。而到了年底,人们更容易在安全上有所松懈,这也是重要的安全规律。接连发生的清华实验室和惠州集装箱事故,也佐证了这一点。

安全就是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能很常规的操作就“应该不是违规操作”。安全不是靠推测,而是要看安全制度到底有没有做到位。有人误以为安全检查和完全教育提醒只是形式,只是老生常谈,那是大错特错。尤其充满危险源地方,安全的警醒就应当从零开始,一下子上升到高度警诫的层次。安全没有别的。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根本没有挽回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博士后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悼念者不禁落泪
痛心!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回顾及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盘点国外著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揪心!儿童燃放烟花爆竹事故频发:有安全才有欢乐年
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斯人已逝警钟长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