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生命、生活

 一、生态——严峻的自然历史时期

世纪交替,对政治家、对科学家、对企业家来说,是件令人兴奋的划时代的事件,社会进步、科技昌明、经济繁荣……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脚步跨入21世纪大门的同时,大自然的光彩与生机也在日渐消逝,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员,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种,人类还将带着对生存前途的种种困惑和重重矛盾,忧心忡忡地进入新世纪。

回顾20世纪,人类的生产技术的确极度提高,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文明和经济,飞船上天、游弋海底、分子裂变、基因移植,从能源革命到信息革命,从阿波罗登月,到克隆技术,北京市科协的一楼就有两幅极其典型的摄影作品,“刺破青天”和“斩断江河”……人类征服自然方面的壮举可谓不胜枚举,人类显然在自然面前不再自卑,而是颇为自信,甚至十分自负了。但是,请记住老子的格言“天令其亡,必令其狂”。

  作为环保主义者,要警告世人,二十世纪在社会、经济、文化极度繁荣的同时,也是破坏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个世纪,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大大增强,在“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积累财富、追求物欲的同时,我们又种下了多少隐患和恶果呢?

  森林支离破碎、大气出现空洞、土地退化、气候异常、物种锐减、水资源短缺、沙漠躁动着、黄河顿失滔滔、长江浊浪排空……(从“新保卫黄河”到“我住长江头……)

  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力度,超越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制造了太多的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各种垃圾,充斥身边,使多少人因环境恶化而流离失所,多少人因生存质量恶劣而重疴在身,多少个新生儿从一生下便成了残疾,更有多少人至今还在浊气与噪声中苟延残喘?并且在辛辛苦苦养育儿女同时,又在无情无义地损害子孙利益。

  面对与现代文明如影随形的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匮乏,面对当今世界环境与人口、资源与发展的种种失衡和困扰,我们不禁要问:20世纪,人类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古希腊国王渴望得到点金之手,最后却失去了一切)

  所谓进步的概念和增长的理论,如果扣去环境破坏、资源匮乏、地球维持生命能力减弱的因素,这增长的经济和聚敛的财富,还有多少进步的成分和对生命的意义呢?正如生态文学作家徐刚所言:面对精美包装的饮料,却没有了洁净的水;走进现代化的厨房,却思虑着蔬菜上的农药;安装了空调,却不再有清新的空气;装修了房间,却找不到自然的山光水影,与物质极大丰富相伴的竟是物种的单调和精神的空虚,许多科学家断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杞人忧天,还是女娲补天;是竭泽而渔,还是网开一面?)

  人类在与自然这个假象敌抗争了两个世纪后,终于发现,大自然全面报复的日子正铺天盖地地走来,不管什么国度,什么民族、什么政体、不分白人、黄人、黑人,谁也无法逃避,这来自天空、来自海洋、来自内陆的灾难,面对沙尘暴、面对厄尔尼诺、面对长江大水,束手无策的人们只能承认,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自然的抗争终将是徒劳的,物质发展终有极限。其实,早在100多年以前,恩格斯就告戒了人类:

  “不要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最后都报复了我们。”

  的确,人类在跃跃欲试、信誓旦旦地征服自然、战天斗地,巧取豪夺,穷奢极欲的同时,又欠下了多少孽债,埋下了多少隐患,引发了多少灾难:

  荒漠化:正以每分钟11公顷的速度蔓延,在中国,荒漠化土地已经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还在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更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地球的荒漠化,源于人们心灵的荒漠化。而人的心灵的荒漠化,会进一步加重地球的荒漠化。

  耕地:正以每分钟40公顷速度减少,全球每年丧失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爱尔兰国土,土地的危机就是粮食的危机,就是饭碗的危机。房地产、高速路、开发区、高尔夫球场、甚至坟地,都在鲸吞蚕食着良田,“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也在吞噬着良心。我国每年平均增加人口1000万人,我国每年平均减少耕地1000万亩,这个数字难道还不够触目惊心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森林,每分钟有30公顷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如果再不停止乱砍滥伐,50年后地球将成为秃裸的不毛之地。作为动物的我们,本与植物相依为命,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森林获得大地之肺的美誉,砍伐森林无异于拔掉儿孙的氧气管。一位哲学家说的更好“人类文明,从砍第一棵树开始,从砍最后一棵树结束”。

  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污染、酸雨、洪涝、干旱……可谓灾难频频,危机四伏。而这所有环境与资源的问题,都归根于一个问题——

  人口膨胀:1830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50年后的1980年已达40亿,15年后50亿,世纪之交时达到了60亿。中国人口从49年的5.4亿,一跃为2000年的13亿(全国每分钟有38人出生),中国人口承载量的最后极限为16-17亿,我们不久将达到这个人满为患的临界点。马寅初当年就疾呼:如果无视土地与环境危机,而盲目增长人口,我们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眼下中国人口仍以1000多万/年的数字增长,我们赖以为生的生态与资源,正在遭受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何去何从,宜当机立断。

二、生命——物种灭绝和濒危

  (一)灭绝(Extinction)联合国的一位官员说:“如果达尔文活着,他也许就会致力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了”。(既然他不在了,那就由我来写墓志铭吧)

  地球上与人口膨胀呈鲜明反差的是野生动物的大量灭绝和濒危。

  目前的物种灭绝将是一场比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的恐龙灭绝更为惨重的生态悲剧。恐龙出现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灭于白垩纪末期,他们独霸地球陆地1亿4千万年,(人类尚不及恐龙的一个零头)因此,我们称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甚至“恐龙时代”。

  在地球历史上,恐龙事件耐人寻味,一方面,从时间的漫长程度看,它们是成功的物种;另一方面,从空间的广阔程度看,由于无所不在,横行一时,终于盛极而衰。正如一位生物学家所言:当一个物种高度进化到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时,也就是这个物种行将覆灭之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上至少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灭绝,。目前自然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要快1千倍甚至1万倍。

  在地质年代,年平均才有四个物种灭绝,鸟类是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是8000年灭绝一种。而现代鸟类每2年灭绝一种,兽类每年平均灭绝1.5 种,(仅北京地区的鸟类,世纪初375种,80年代256种,90年代锐减为240种)。

  自工业革命的三百年以来,地球上已有120种兽类、225种鸟类不复存在,这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它们的灭绝大都是文明世界的人们采取了极不文明的血腥行为摧残所致!

  现在,人类成了一切野生动物的天敌:1781年,印度洋渡渡鸟灭绝;1844年,冰岛大海雀灭绝;1860年,南非斑驴灭绝;19149113时,辛辛那提,随着玛莎的死亡,北美旅鸽灭绝;1937年,印尼巴厘虎灭绝;1939年,澳洲袋狼灭绝;1964年,亚洲冠麻鸭灭绝……麋鹿苑的“灭绝动物墓志铭”,与其说是写给动物的,不如说是写给人的。“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

  1900以来,仅在中国大地上就有7种大型兽类灭绝了。

  中国曾是犀牛之乡(有苏门犀、大独角犀、小独角犀),1922年以后,分布在中国的犀牛绝迹了。(真正的灭顶之灾)

  新疆虎(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及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分别报道新疆虎)在新疆中部腹地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均有记载,当年这里水草丰美,物种丰富的盛况可想而知,它与曾分布于哈萨克的高加索虎有何关系尚不清楚,1920年就彻底销声匿迹了。其实,是三千年前屯垦的丰收,换来了是今天的荒漠。前车之鉴啊,热中大开发的人们。

  普氏野马,即蒙古野马,在欧洲野马灭绝(马祖先)后,成为仅存于世的唯一一种野生的马,1947年,野马雄风不再。尽管20018月,27匹野马放归卡拉麦里,但吉凶未讣。

  高鼻羚羊,在50年代消失于中国大地,使国产的羚翘解毒成为假药。

  台湾云豹,最后一只分布在台湾的唯一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台湾云豹1972年被杀死后,从此宝岛台湾再无此宝。

  直隶猕猴,是距我们时间和空间最近的灭绝动物,1980年灭绝于河北雾灵山,作为世界灵长类分布北线的雾灵山已经让位给日本的青森。

  麋鹿,1900年灭绝于中国南海子,幸有18只寄身英伦,在做了近一个世纪华侨后,1985年才终于回归故里(之后,香港同样回归),是中国目前唯一一种失而复得、成功救助的动物。

  中国列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57种,国际濒危物种中即CITES640个世界受危物种,中国占了156种,为世界总数的1/4。“万类霜天竟自由”,动物之感情、之语言、之行为何等丰富多彩,可我们……秋风秋雨愁煞人!

  地球是那样美丽、富饶,大自然是那样有序、奇妙,一个有序的世界,因为人类的无节制的活动而走向混乱,走向无奈,走向寂寞,也走向单调(生物多样性丧失)。

  (二)濒危(Endangered) “灭绝意味永远,濒危则还有时间”。

  如果说灭绝植物物种主要是在技术进步的媒介下完成的话,那么捕杀野生动物则是百分之百地出于功利目的。为了一张皮,一顿美餐,当然最终还是为了金钱。

  ————大熊猫,一种进化1200万年的食肉目动物,而后,又从食肉动物分化成食竹为主的奇特物种,为中国独有世界极珍兽,可是为了几千元人民币,一些人就可以铤而走险,上山猎杀熊猫,随着人类活动区的日益扩大,大熊猫的分布区域越来越小,存活数量越来越少,70年代全国有2400只,80年代以后仅存1000只了。1993年世界濒临灭绝十大物种名单中,大熊猫就不幸名列榜首。保护的关键?不是大建保护中心、不是克隆技术,而是人类的节制与宽容。1999年,一只叫“都都”的熊猫在720日获吉尼斯寿星记录,22日就死去了,终年37岁。2000年,一只叫丹丹的熊猫患癌症死于西安动物园,这是唯一人工饲养的棕白熊猫。(死因发人深省)

  ————犀牛:这是一种人类本应该敬重有加的动物,它们呢、历经磨难,从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出现以来,历经了地壳变迁、沧海桑田、冰期考验,奇迹般地繁衍至今。可以说是造物主给我们留下的无价之宝,活的古董。可是作为后起之秀的现代人,只因垂涎于那坚硬的犀牛角便谋财害命、滥杀无辜,现在尚存分布于非洲的白犀、黑犀,以及亚洲的爪哇犀、印度犀及苏门犀无不成为动物商走私犯偷猎者的射取对象,无不濒临灭顶之灾。(50年代初非洲尚有10万只犀牛,如今仅剩下5%的幸存者)。

  有时,即使不存恶意地进入动物的领域,都给动物造成伤害,更别说蓄意屠杀了。不久,我听到印度的一位同行讲的一则有关犀牛的故事令人心酸:游客在骑象游历森林时,遇见了大小两只犀牛,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游人驱象而上,走到了两只犀牛的中间。哪知,母犀因看不到幼犀而大怒,冲向大象,保安为保游客,开枪射杀了母犀,游客无恙,可是,从此,世界上却少了一位母亲,多了一个孤儿。

  ————白鳍豚:(白鳍豚是我国长江特有的哺乳动物,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虽然知名度不如大熊猫,但论起辈份,大熊猫只有一千万年,白鳍豚则已在地球上生活2500万年了,1993年宣布不足百头,目前唯一一条人工饲养的叫“淇淇”的雄性已在武汉水生所形单影只地生活20多年了(淇淇是1980112日被湖北渔民捕于洞庭湖,至今,他的额头还有当时被大铁钩钩上岸的深深的疤痕。)为其配偶,1996年曾捕到一只雌性的叫“珍珍”的幼豚,可惜未过半年,便忧郁而死。

  当时捕起两头(网三头放一头)以为是雌性,想不到放走的是母亲,第二天她还在原地打转、哀叫。而捕到的乃是父女,女儿年小体弱,屡屡下沉,父亲惟恐女儿憋死,用尽力气托起女儿,最后,自己衰竭而亡。刚刚失去母亲,转眼又失去父亲的“珍珍”孤零零地活了几个月,便被带到“淇淇”的水池中,可她尚未成熟,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男欢女爱”,便病死了。至今“淇淇”年事已高,可还茕然一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爱以及生命之爱。”

  ———亚洲象:1995年,云南一桩轰动全国的“猎杀”亚洲象案件随着几声枪响划上了句号,4名案犯被判死刑。当时,有人还为之不平:“为了动物,值得吗?”甚至说,动物难道比人还重要吗? 1994年,这些知法犯法者用步枪、冲锋枪在原始森林中大开杀戒,打死16头,打伤4头亚洲象,而且多数为雄性(又是谋财害命),使其乐融融的大象之家落得个孤儿寡母,使几年来亚洲象的生儿育女的净增数毁于一旦。暴殄天物,滥杀无辜!

  后来有个伤痕累累的幸存者——一只被当地人称为“三腿象”的大象,经常下山袭扰村庄,捣毁竹楼,因为大象复仇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当地百姓要求政府予以处置,可这能怪罪大象吗。小孩子打架都要剧理力争:他先动手!面对大象我们不该扪心自问:谁是罪魁祸首?

  据统计,在热带森林,有数十种植物的种子必须通过大象的肠胃消化才能发芽,大象的运动又可把种子带到远方,大象的存在不仅保持了森林的物种多样性,而且可以增加所在地的物质资源,给当地人士带来间接的经济价值。况且,谁无妻子儿女?谁又不是血肉有情之物?“草木原来最有情,为生而死为生生。天人互爱时方泰,物我相戕祸乃成!(熊鉴)

  ————虎:我先问一个问题:是“虎吃人?还是人吃老虎?”

  虎起源于3800万年前古猫兽类,后分化为两支,即:

  ╱古剑齿虎(2万年前灭绝)

  ╲现代猫科(延续至今)即使猫科动物的眼睛也楚楚动人,“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猫科动物: 看一看那“怜仔如何不丈夫”的动物之眼,你就会明白派克的话:

  猫属 豹属 云豹属 猎豹属(26种)

  狮  虎  豹  美洲豹

  “只有透过野生动物的眼睛反观人类,才能从这滚滚红尘中偶尔瞥见一丝善良。”

  20世纪初,地球上约有10个亚种的虎,约10万只,100年里,相继灭绝4个亚种:

  1920年,中国新疆虎

  1937年,印尼巴里虎

  1973年,土耳其里海虎

  1981年,印尼爪哇虎

  目前,地球上尚有5个亚种的虎,仅6000只左右,它们是:苏门虎500只、印支虎1800只、孟加拉虎4600只、东北虎200只、华南虎50

  虎,对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渊源流长。这是一种集威严、美丽、凶猛、智勇于一身的大型猫科动物,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又是令人敬畏的森林守护神。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是东北虎。(当你见到虎一眼时,虎已经见到你一百眼了)

  几年前,发生在东北完达山东方红林业局施工区内枪杀东北虎的案件,至今想起,还令人毛骨悚然。

   19891114日,一只雄性东北虎惨遭三兄弟枪杀,当然,虎毕竟做了最后的拼搏,使偷猎者受到重创后带着六个枪眼怆然倒下。当汽车拉着已被肢解的虎的骸骨离开的当夜,他的另外两个伙伴(孤儿寡母)找到滴血的现场,冲着汽车开走的方向,发出绝望的哀号。此后的几天几夜,在瑟瑟寒风中,都能听到这两只虎的无助的哀鸣,森林为之颤抖,群山为之呜咽!人呢?人心呢?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一年,野生动物研究所刚刚对东方红17个林场做完资源调查,25人历经了63天行程2000公里,没有见到虎的踪影,只找到了三只虎的足迹,可没过多久,那只死去的东北虎就证实了虎存在的可怜事实和可悲结局。

  最可怜的是人,那只虎被打死后,6个护林员当即点火吃了虎腿,民警敲下虎牙,掏走虎胆,更有权势者则指示把虎调走,索要虎骨……接着就是上边下来的调查人员连续数日的大吃大喝,公款接待。人性,在这一只使人间壮观的动物面前,竟表现的如此卑微、如此龌龊!

  无独有偶,在南方,1984年云南某县,在当地官员指挥下,众人猎杀了一只雌虎,死后发现她的腹中尚有3只小虎,一下等于就毙杀了4条命。麋鹿科学发现者大卫曾说:“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宇宙的奇妙,可却因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变的视而不见,单调无聊……”

如果说早期人类捕杀猛犸象、剑齿虎是为了生存,那么不愁吃、不愁穿的现代人对野生动物如此毫不留情、斩尽杀绝、断子绝孙,又是为了什么?难怪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是唯一会脸红、也是该脸红的动物。

三、生活——发生在眼前、在身边的故事

  如果说前面所讲的动物灭绝,动物濒危是发生在不远的过去和遥远的山林,那么请大家再来看一看这现实中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吧。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2001725日凌晨,海南三亚警方破获一宗全国罕见的、海南最大的走私动物案,查获一级保护动物巨蜥512只,蟒蛇260条,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5只,眼镜蛇80条,灰鼠蛇、滑鼠蛇共7000条,总案价值达千万元。

  96年夏季,在游人如织的王府饭店旁,一家工艺品商店挂有一张雪豹皮,标价6000,当举报者锲而不舍地动员林业主管部门去干涉时,查抄的不仅有雪豹皮,还有一张云豹皮,都是高度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说它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美丽!可“每张裘皮的背后,都有一桩谋杀案啊”。

  在北京,80年代发生一起猎杀天鹅案。90年代初发生猎杀金钱豹案。藏羚羊,似乎距北京很远,可是谁又能否认:高原枪声阵阵,街头叫卖声声。无不是为了我们可有可无的欲望,却去剥夺它们的身家性命。

  “我送北极海狗油”的广告在中央台大行其事,北极却以每年30万只海豹的惨死雪染冰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白居易的“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贪生乐自全”、“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

  19961227日国际湿地高级专家斯马特一行,专程到水鸟越冬地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考察,当他们用高倍望远镜亲眼看到湖中的数百只天鹅与浅水处50多只白枕鹤相安无事的嬉戏情景时,喜不自禁,连连称奇。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的场面又通过望远镜映入眼帘,对岸9个渔民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来袭击鸟群,天鹅、白枕鹤受惊而去,8只天鹅不幸被渔钩挂住,随即被人残忍的割去了翅膀,而对这幕惨剧,专家们只有隔水仰天长叹!

  同是这一天,1127日,北京机场海关,在CA329航班(北京—迦沙)的货舱查获了这一年最大的一笔走私猎隼,共计60只,据官方统计,96年一年查获的猎隼共8次之多,数量达148只,猎隼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原畜牧业的保护神,啮齿动物的天敌,已在中东等地绝迹,国际偷猎走私者又把黑手伸向中国西北,走私猎隼成了这些利欲熏心之徒致富的捷径,他们置国家法律和环境的安危于不顾,为了少数人的享乐和欲望干着损害多数人的伤天害理的勾当。

  人类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年节,在亲朋聚会、业务招待、会议庆典、大宴宾客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餐桌上摆着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呢?在人们享尽天伦之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野生动物的境遇呢?每当年节前夕,总有大批野生动物被横遭宰杀,送到市场待价而沽,不管是白蚁的天敌穿山甲,还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娃娃鱼,很多动物都是无法人工繁殖的,在人们霍霍屠刀下,飞龙、老鹰、蟒蛇、陆龟、野猪、黄羊、狍子、黑熊、果子狸……无所不杀,无所不吃,人类不亦乐乎的节日,竟成了野生动物大难临头的祭日!

  动物的欲望就是生存,可人类却常常为满足可有可无的欲望去毁灭生存。

  北京经济报曾有一篇名为“圆你狩猎梦”报道,津津乐道地介绍射杀动物之游乐活动,更有甚者,一些动物是被捆着射杀的,如果说,饲养野生动物还多少让人感觉某些人的善意,(其实,禁闭野生动物本身就缺乏对其异质性的尊重,用动物自己的话:爱我就别理我)那么囚禁或捆绑没有任何逃避能力的野生动物,再活活将其射杀,则是地地道道的残忍,如活熊取胆、活猴取脑。毕竟,动物的爱、希望和恐惧,与人类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就象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缪尔)。

  那些率先富起来的南方阔老,更以吃山珍野味,甚至活吃猕猴的脑髓为乐事,据报道:海口市每月吃掉的野生动物竟有18吨之多,在动物面前,在自然面前,世界怎么成了物欲横流的世界,人类怎么成了疲于奔命没有文化的人类。

  打猎,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为取悦上司,使多少野生动物成为枪下冤魂。吃野味,被作为有权有势者炫耀特权、地位、经历和实力的象征,古人称其为饕餮之徒,那更是贪婪嘴脸的暴露。“有才者虚怀若谷,有力者耻于伤人”(莎士比亚)

  961226----圣诞之夜的凌晨,在延庆县查获的一辆从二连浩特来京的卡车上,竟是22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羊的尸体!“洋节”也成了动物的浩劫日。

  北京晚报曾刊登一则消息,海淀区某菜市场出售巨大鲨鱼一只,最后记者不无忧虑的发问:人们还要吃什么?是啊,在地球上进化了四亿年的鲨鱼,如今却被人们吃的骤然减少了,全球每年吃掉的鲨鱼总量,相当于它们自然繁殖20年的数量,人类还要吃什么?还能吃多久?

难道我们阖家团员的节假日,就该是作为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的殉难日吗?野生动物的今天,就预示着人类的明天。那些扛着猎枪四下寻欢作乐的杀伐者,郊外布下“天罗地网”的捕鸟者,街头鸟市兜售小生灵的摊贩,还有野味餐馆大开杀戒的老板,甚至持有许可证理直气壮地宣称合法经营的商人,无论违法与否,这种滥杀无辜,丧尽天良、暴殄天物,为富不仁的行径,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报应只在迟早,佛语即有“今生横死是何因,前世猎杀兽与禽”。

四、天理——野生动物存在的意义和生态价值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歌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成语都反映自然界中的一个弱肉强食,相生相克的食物链关系。食物链关系即指初级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食物,提供给各级消费者(植食、杂食、肉食),形成关系如:狼与兔、鼬与鼠,它使自然界保持了一定限度的动态平衡。

  刚才所说的猎隼,它就是处于草原食物链顶端的一种食肉猛禽,老鼠的天敌,每只猎隼可使60亩左右的草原免遭鼠害,可以说,草原失去了鼠类的天敌控制,就会鼠满为患,千疮百孔,就会退化为人类无以为生的荒漠。

  猫头鹰,一种对人类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夜行性鸟类,它的食物就是鼠类,一只田鼠一夏天能糟蹋粮食一公斤,而每只猫头鹰平均一夏天能捕捉1000只田鼠,这样它就为人类保护1000公斤粮食,同时,还得到自我繁衍。这就体现了它们的生存意义和生态价值,(黄鼬食谱中鼠类占80%,狐狸一昼夜可捕鼠20只)。

  正是由于人类大肆捕杀猫头鹰、蛇、狐狸、黄鼬等啮齿类的天敌,使鼠害日益严重,我国鼠口多时高达30亿只,六五期间发生鼠害的农田达3亿亩,每年造成的田间作物损失是粮食100亿斤,棉花20万担、甘蔗10万吨,受鼠害损失的粮食超过了全年进口粮食的总量。

  虫害:当今世界有100万种昆虫,已进化4亿年之久,个体多达100亿亿只,即每个地球人能摊2.2亿只,这些贪婪的食客能把世界粮食产量的40%吃掉,仅美国年损失为10亿美元,为此美国每年耗费数百万美元来控制昆虫。

  但许多昆虫已经成功地具备了抵抗力并适应了人类对他们发动的化学战争。如今在6000种有害昆虫中,400种具有了抗药能力,暂时的消退常常代之以不可阻挡的卷土重来。科学家发现,昆虫通过遗传变异取得了抗药能力,给几代甚至几十代昆虫喷洒同样杀虫剂仍然无效,因为幸存者体内的遗传基因已经发生了演变,使曾经有效的药物不再起作用,而对人类自身却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致癌。一只苍蝇一夏天繁殖7亿只后代,老鼠:一公一母一年一千五,虫灾可怕,农药有毒,可叫我们如何是好?

  事实证明,只有天敌,才是控制作物虫害的最经济、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其中鸟类是最主要的灭虫力量,以鸟治虫,没有成本投入,没有化学残留物,没有环境污染,因为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级,作为保护农林的航空兵,鸟类本来就能有效地控制昆虫的数量,而且世界有9000种鸟类,60%以上是以吃昆虫为主的。

  一窝家燕一夏天吃掉65000只蝗虫,

  一只雨燕一夏天吃掉25万只蚊子,

  一对灰喜鹊年消灭松毛虫2万条,

  啄木鸟日食虫千条,一冬天可将80%的树干中的蛀虫掏出来,这是人类喷药所不及的。

  戴胜嘴长眼尖,食物中95%是农林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菜青虫、甚至蝼蛄全不在话下,

  杜鹃一小时可捕捉毛毛虫百条,一夏天就是三万条,

  椋鸟是蝗虫克星。

  啄木鸟是森林医生,

  一只百灵一年食虫3万。(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寒鸦夏住山林,冬迁田野或城镇,晚上栖息于高树,与秃鼻乌鸦混群,他们喜欢耕地时跟在犁后,啄食地下害虫,是鸦科中食虫最多的鸟。

  由于我国人工栽植的树种单一,缺乏多样性,所谓“南方杉家帮,北方杨家将”,远不如原始森林稳定性强,因此易受虫害侵犯。

  我国森林虫害严重,受害面积在1亿亩以上,其中松毛虫所害面积达到4000万亩,而大杜鹃、黄鹂、大山雀吃毛虫的本领最高,一对大山雀在育雏期每天吃掉400条毛虫,“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而每100条毛虫在半个月内就能将一棵十几年树龄的松树吃掉。

  昆虫的其他天敌也同样急待保护,蝙蝠,一夜可食100-1000只害虫,3000只蚊子,它又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高超的回声定位本领,更是令人自愧不如。

  刺猬:主食蝗虫,蝼蛄及儒虫和瓜果茎叶。

  蜥蜴:一夏天可捕食金花虫象鼻虫等6000多只,蝗虫蝼蛄1000多条。

  蟾蜍:一夜可捕捉200只昆虫,一年吃掉2万条虫,3000只蝼蛄。

  青蛙:每日捕虫120只左右,年吃掉1万至1.5万只小虫,我国早就有“蛙满塘、谷满仓”的谚语,而如今大江南北都有大肆捕蛙者,卖做田鸡腿,科学家发现,蛙肉中多寄生一种曼氏裂头绦虫,被人进食后,其幼虫在人体软组织和内脏发育,导致人体组织分解和坏死,一般人食蛙肉后,幼虫进入人体后三周就可以发育成1米半的成虫,令人腹痛,呕吐,严重的出现瘫痪或失明。青蛙护之有利,食之有害,害人害己啊! 莫以口腹之欲,剥夺口腹之需!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千百年来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物种的减少或灭绝,都将影响到与之相依的动植物,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任何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作为食物链的一环,生命织锦环环相扣,相互依赖和制约,无论从何处断裂、空缺,都会导致全线崩溃,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解体。如,猛兽作为自然界的“卫生员”,它起着控制和改善食草动物种群质量和数量的作用,即优胜劣汰,其角色,是人类无法替代的。人类对自然界任何环节的破坏,如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平衡的能力,则势必导致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物种受到损害。

  目前,全球被科学记述的物种仅175万种,无数物种未被命名或认识,就已经或即将覆灭,至于他们的生物学作用、经济潜力、在食物链中所处的位置、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的角色,人类还一无所知。因此,物种灭绝,导致食物链从何处断裂,将引起什么样的生态灾难,对我们来说都是不解之谜,也是不详之兆。

  对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份基业,对我们从子孙后代手中借用的这份财富,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破坏的权利,“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

  为了野生动物,近年出现了数位殉道者:徐秀娟、索南达吉……对待自然物种应持什么态度,我非常欣赏“世界自然宪章”中的这么几句:“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为使其他动物得到这种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

五、人的位置及责任

(一)人是什么?

  人的自然地位处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只有一个种,但按体貌特征与地域,主要可大致分为蒙古利亚人(黄);尼格罗人(黑);欧罗巴人(白)。地球上,人类的近亲是黑猩猩。

  人是通过劳动,从类人猿进化而来,是自然的产物,是今天地球上的一个绝对优势种群,它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是,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这导致了人类特有的双重进化:

  1、生物进化

  2、文化进化

  在生物进化上,近一万年来,人类,在亚种水平上的进化,几乎停滞不前,正如尼采所言:“他根本不是万物之冠,每种生物都与他并列在同等完美的阶段上。”(对地球的贡献?)

  而文化的进化则是超高速地进行着,并使人类逐渐成为地球上最有权威的有机体,尤其在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方面,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自然改造者,人类正以无以伦比的速率,干涉着自然的进程,建造着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全然不顾及其他。人类的文明历史,实际上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自我抬高的历史:从人在自然下(顶礼膜拜),到人在自然上(人定胜天)。

  人,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早已超出衣食住行、生理需求。我们这几代人,一生中消耗的自然资源远比以往所有各代人消耗的总和还要多,今天,消费欲望的增长,更是比比人口增长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仅20世纪,世界人口数量增长4倍,世界经济产出平均增长了18倍。因此,当今地球不仅面临人口的压力,更有人的扩张能力和消费欲望不断加大的危险。

  人类,具有改造生物圈的能力,掌握了其他物种的生杀与夺大权,可是,如果利用不当,也有毁灭生物圈——生命共同体的可能,毁灭生物圈就是毁灭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生命维持系统,就是自杀。“自然和世界的根本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

  (二)认识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由于生态知识有限,错误地利用自己的能力,向自然开战(施法于自然),活动范围不断扩展,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自身数量成倍增长,不仅使许多动物失去生存空间和适宜环境,同时,由于污染了自己的生境,空气、饮水、食物……作为生物圈一员的人类,在损害其他物种的同时,就危及到了自己。

  人虽然高度进化,处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但他毕竟脱离不了动物本能,任何生命体都既有生物本能,但又要受环境机制制约,其自身的再生产,也必须受生物学规律的约束。

  因而,居临于自然之上,为所欲为地改造自然是行不通的,面对天空与河流的污浊,面对绿色与土地的凋敝,现在,人类当务之急的不应是带着发财治富的幻想奔向未来,而是本着“以简为美”的消费观念,理智地选择现在,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地球属于人”的误区,回到“人属于地球”这一正确观点上来。

  (三)责任

  现在,自然界的一切之所以变得危机四伏,灾患频仍,是因为制造这些自然生命的模具——生态环境,正遭毁坏,维持人类生存的生物圈,正处于一个十分脆弱的平衡中。

  鉴于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主人”、“高级动物”,我们说“解铃还需系铃人”,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生态系统的调控,首先是人类行为的调控。“人类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我”(甘地)。

  就人的能力而言,足以毁灭地球,演出一幕生命史上的悲剧,也可以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将生态系统引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人类只有解放全世界生灵,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求达到万物协同进化,持续发展,共生共存,天人合一的境界。目前,人类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的自然历史时期!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可她并不唯一属于人类,但愿她不要因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变成一条危机四伏的泰坦尼克,她只应是一条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渡的诺亚方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人类与植物动物的生死关系
地球过往40年,半数野生动物殒命
我从不曾想过我最喜欢的动物只剩下了3000头
全球野生动物数量近40年减半
9.8分超高评|这部口碑炸裂的纪录片,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