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冉玉杰 | 摄影大咖走心点评精选

任何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热度的评述都会启发他人,铭记于心,小编特约各路摄影大咖指点江山,极度发酵和放大摄影作品的同时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境界,抛砖引玉,增加看点。

本期大咖:冉玉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教育摄影协会副会长


晨练  @ 李小玲   晨光透过江雾,因角度的变化呈现出由暖色向冷色的过渡,为人物展示了一幕美丽的背景;健身的姑娘姿态舒展,动作协调统一。摄影师在构图时将她们放置于画面的左侧,与右侧的大桥形成重心上的平衡。人物青春洋溢,画面充满朝气。


凝固的音乐  @ 佘佳虎   屋梁纵横交织,影调明暗有序,恰当的拍摄角度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结构之美。玻璃的暗花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层次,那是建筑设计师的创造。对飞机位置的恰当安排,则反映出摄影师思维的敏锐和捕捉瞬间的能力。


后“裹”严重  @刘卫民   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国人在使用交通工具中的“大胆创新”,其“新”往往在于不计规则,其“胆”也常常超越安全的红线。摄影人能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些现象,让人们讨论和思考。街头抓拍时背景凌乱是常态,慢门与追拍都可以削弱背景的影响。


干活去  @ 周厚庆   人物、小狗、黄牛,前后纵深的排列构成了画面的三位主角,连接的绳子强化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物的笑脸、小狗的萌态、老牛的淡定,面部表情的不同是引人关注的细节。看照片的过程有一个悬念:如果牛把绳子拉紧,小狗会不会有危险?


欢乐上海游  @ 钱胜生  笑容健康灿烂,快乐心情溢于言表,目光聚焦于手机,汇集的是旅途的欢乐。东方明珠若隐若现,交代出地域特点。作者对角度、瞬间的选择都恰到好处,人物形象突出、神态一致。


雾漫清江  @ 韩承义  薄雾造就了画面虚实的对比,霞光映射出色调冷暖的过渡。若隐若现的船影,既有位置上填补空白的意义,又营造出引人欲探究竟的疏离感。如果采用竖幅构图,以现在画面中部的树、船与建筑为依托来表现薄雾的意境,会不会更能集中观众的视线?


视而不见  @ 方建良   人物一左一右、性别一男一女、身份一中一外,坐姿安泰,吞云吐雾。背景中的提示牌既有图形表达,也有中西对照,应该是既照顾到老幼,也兼顾了中外。仍然视而不见,确该展示批评。


行路难  @ 李纪宪   老人佝偻的腰身和犹豫的脚步,反映出都市里人与车之间弱势与强势的实际状态,牵狗的手透露出紧张的情绪,主人与小狗注视着来车的方向,也与这种情绪相呼应。人物与车的重叠应该可以避免,在这种拍摄环境中,高速连拍、多拍选优才能够充分发挥器材的作用。


虔诚  @许平   蓝色调的画面给人静谧沉稳的感觉,与宗教题材的氛围在内涵上相吻合。较亮的背景和人物深色调的衣物之间形成对比,剪影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人物前倾的姿态与经筒的角度相协调,快门瞬间恰到好处。


如此认真  @ 王会舜   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也可能主宰了我们的时间。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可能虚耗了青春的岁月。你可以用它沉溺于游戏,也可以用它表达观点。自律、引导、管理是每一次技术推进都会带给人们思考的问题。



碎片时代的系统要求

/ 冉玉杰 /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对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带来冲击。当手机刚开始能够拍照的时候,摄影师们大多对它不屑一顾,就像数码相机刚诞生时用惯胶片相机的摄影师们对其不屑一顾一样。但随着近几年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不但掀起了全民摄影的热潮,同时在专业摄影领域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它尤其适应了新闻媒体对发稿速度的要求,即使是在艺术摄影领域,如果善于发挥手机的特点,依然可以大有用途。当我们使用一个新的拍摄器材时,都会去比较它与以往的器材孰优孰劣,其实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尽量主动地去了解其技术特点,并主动更新理念,开发其新的可能性。


一、碎片化


手机与其他摄影器材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会被我们随身携带,有些人甚至是随时拿在手上,因此拍照的机会大大增加,几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拍摄,时间、对象均无死角。也正因为如此,加上快节奏的生活使持机人大都比较忙碌,虽然产生的图片量极大,但可能都是零碎的。对个人而言,可能一会儿拍摄的是公交车,一会儿拍摄的是办公室,一会儿是路边的花,一会儿是家里的猫狗。其结果可能因为图片太多,每张照片在自己的记忆中都比较淡漠,时间一长,统一删除,记忆也就被清空了。


二、日常化


器材愈是繁复,拍摄愈是庄严。面对笨重的器材,摄影者与被摄者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被仪式感所左右。但手机恰恰具有相反的特点,因为人手一部,举起的人如同游戏,被拍的人熟视无睹,在相互之间的隔阂没有那么强烈,能够拍照的机会大幅增加。与大型摄影器材相比,其画质尚有不足,但如果我们利用它的随意性来拍摄日常生活场景,则能够让照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摄影师们在研究器材的时候当然都会去比较画质,但当一幅具有人文温度的图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谁会去在乎拍摄它的器材是多少像素呢?


三、个性化


手机拍摄技术相对简单,看似创作手法单一,但它体现出的优点是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拍摄风格的探索上,每个摄影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的题材与表现风格,尤其有利于记录生活轨迹中的相关细节。在众多“我”的观看中,个性化特点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汇集而成的就必然是反映不同生活方式、承载不同审美趣味、表现不同个性追求的多彩生活的洋洋大观。


四、系统化


如何应对手机影像碎片化带来的对象繁杂、风格紊乱、缺乏逻辑等问题呢?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摄影者必须要有强烈的系统化观念,定时对图片进行整理,根据自己的拍摄习惯和不同对象,进行归类、提炼,找出自己图片的特点,梳理出各类图片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且提出新的拍摄目标。经过这样的总结,能够引领你的拍摄不断走向深入,避免在浅层的简单重复,从而实现图片量增加之后的质变,实现时间积累基础上的螺旋上升。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你的手机就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可以拍摄出不输于任何器材的“大片”。


本期所选作品大多数依然是用相机拍摄的,一两年以后手机拍摄的作品会占多大比例,谁知道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友课堂|冉玉杰为老年影友支招解惑 1
大咖点评|冉玉杰:巧拙之间
大咖点评|冉玉杰:所有的巧合都有“预谋”
你们拍的云是不是加了特技?!惹不起惹不起
​​初学<font style='color: Red;'>摄影</font>,难免会进入一些误区,有哪些误区呢?来看看
如何成为成为专业人像摄影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