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是两本书的组合(下)

《金陵十二钗》第二个出场的是袭人。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又是一类女子的真实写照,对主子温柔和顺,外界好名声在外,可是这类女子水性杨花,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最后不也是嫁给了蒋玉菡了吗,不会从一而终的。这是不符合封建道德的,封建道德讲究从一而终,这类型的女子太多了,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约束下,还有这类女子,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类型的人只会更多。

作者又是借这一类的女子隐喻哪一类治国的臣子呢?在明末清初的洪承畴当属于此类无疑,在他投降后,因当时明朝没有得到他投降的确切消息,还为他开追悼会,可见他的名声真是似桂如兰,可是他没有从一而终,他在明朝眼中心中只有明朝,在清则眼中心中只有一清,当然不能从一而终的理由总是有的。

下一个是香菱这样悲惨的女子,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荷花的花心是莲蓬,娇小嫩黄,藏于美丽繁荣花瓣之中,盛夏过后,花瓣脱落,便是一只只莲蓬,可是莲枯藕败。这一类女子命运很悲惨,无根的有才的女子,一生命运坎坷,这一类女子的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的。

那么香菱隐喻哪一类臣子呢,这样的人生遭际颠沛流离,被坏人所骗,被奸人所害,从什么时候开始,自从两地生孤,'孤'是谁,一是崇祯,二是努尔哈赤,隐寓的大臣就是袁崇焕一类的人,我们来看看袁崇焕的一生,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碟刑处死于西市。

袁崇焕守边关有功,被提拔,忠心报国,书中香菱在贾家大观园也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香菱学诗堪比在东北防清兵入关,都是从不知道到了解,到精通,香菱学会了写诗,袁崇焕边关立了大功,但是这么一个人因两地生孤,崇祯自毁长城,袁崇焕是返到明朝被处死,按此诗香菱也应是被折磨而死,这是《金陵十二钗》中的诗,所以可能和后面的《红楼梦》中的结局不一样。

《金陵十二钗》的主角又是什么情况呢?宝黛的图谶上面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我们先看看诗中所说的社会上的这种现象。先说停机德是一种什么德呢,说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想媳妇了,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中断学业,以期求取功名,这是封建社会要求的一种妇德,翻译到现在也就是鼓励丈夫求取功名,报效国家,当大官,做大事,也就是书中宝钗经常劝宝玉读书的这样一种现象,咏絮才是什么样的才能呢,晋人谢道韫,聪明有才辩,有一天下大雪,他叔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堂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而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空中撒盐只是白,且比较粗俗,而柳絮因风吹不但白还有动感,二人才能高低毕现。《红楼梦》中谁有这么大的才能呢,当然是林黛玉,一个有德,一个有才,作为一个和这两个女人有关系的男人宝玉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有才的黛玉,知己的人儿,心中挂念,这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周围人不喜欢的,自己也无法和知己的人儿在一起,有德的宝钗,天天在一起,自己不喜欢,但是周围的人喜欢,也认为自己会喜欢的,自己不得不和她在一起,宝钗的德不被自己所忠于的人理解,自己在雪中的冷落与凄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们看看社会上爱情中的男女是否有这种情况呢,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有这样的情节,和我爱的人不能成为眷属,而有钱人终成眷属,这里的有钱是泛指,指我不爱的人所具有的优势,可以是钱或者是权或者其他一些优势,但是不是知己。虽然和这样的人成了眷属,但心已死,心仍旧在我爱的人那里挂着,哀莫过于心死,这心死的结果便是这么凑合着过吧,在表面上看来他们还是天生的一对,表面风光难以掩盖心中凄苦,宝玉和宝钗的结合其实是两人的痛苦。

那么他们来隐寓朝廷中哪类人呢?有德的大臣,才情也不错,但是却得不到皇上的信任,得不到皇上的心,为什么,因为经常直谏,你应当这样,应当那样,不这样不行,皇上当然心中便不会有你了,但是周围的人还是认可你的,有才能的大臣,也很得皇上的信任,皇上也信,也知道如何劝谏,但是却因周围各方面的掣肘而不能得到重用,或者是这样一类人皇上也喜欢他的才高八斗,也和皇上一心,但是却因为物极必反却弄成两般心了,又因为社会势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没法用他,结果抑郁而死,不能被上级用,而不得不改用外表看上去很有德的大臣,但是却不能和其一心,这样的大臣还是有很多的,怀才不遇抑或用而存疑,这样的事又怎能说的清,这两类人又怎会少。

直接效忠朝廷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呢?元春的图谶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是对元春的判词,辩是非,二十年来辩的是什么是非,是大是大非,对元春来讲的大是非是作为女子是入宫好呢,还是不入宫好呢,入宫的元春人人羡慕,在探春抽到'日边红杏依云栽'的签时,上写必得贵婿,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看来人们还是希望入宫当王妃的,这也是每一个女孩子的梦想,可是元春省亲时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二十年来是非没有辨清,进了宫可是由于宫廷斗争虎兕相逢就有大的风险。伴君如伴虎,最后是落不到什么好下场的。

那么作者隐寓的这一类大臣是什么样的,就是吴三桂一类人,吴三桂封王后到造反,1662年封王,1678年死,1679年建立的吴周王朝灭亡,。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1662年封王,1678年死,1679年建立的吴周王朝灭亡,从降清到封王,从降清到叛清二十多年来辩不开这大是大非,1673年农历牛年,这一年叛清,虎兕相逢,想当皇上的春秋大梦也就幻灭了。

探春的图谶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说的这样一类女子,生于家族没落的时候,虽然有才又怎样,这也是隐寓明末的一些有才能的大臣,有才能生于末世无法施展,最后只好出走,不要忘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正是清朝兴盛的时候,而绝不是什么末世,而明末反清复明的人才比比皆是,郑成功不就是出海到了台湾了吗。

湘云又是一类薄命女子,她的图谶是画几缕飞云,一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一类型的女子,他们是这样的一种人,家庭富贵又怎样,小时没娘,到老命不强,这是老俗话,那么隐寓哪一类大臣呢,明末的大臣,家庭富贵又怎样,国已亡,父母违,又能有什么样的好命运呢,明末清初的明大臣有许多被杀的吗。

遁入空门的女子的命运怎么样呢?妙玉的图谶是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女子也不少,以为做了尼姑就一切空吗,社会的现实是容不下你的。

隐寓的臣子就像洪承畴一类的人,口中声声说报国,最后不也是投降了清朝吗。

软弱的迎春又是怎样的命运呢,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一类女子嫁的不好,怨命吧,隐寓明末的一些臣子虽然投降了清朝,但是清朝给他们加了是南明的奸细这一罪名,一载赴黄粱的人真是不少。

真正看透世情的女子的命运怎么样呢,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看透炎凉世态,信了佛教的众女子的真实写照,隐寓的是陈圆圆一类人,吴三桂造反很快被镇压下去了,圆圆也就遁入了空门,当然也隐寓了当时明末的一些大臣看透了世事的无常变化,最后入了空门的一些人。

女强人王熙凤的图谶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说的是王熙凤,有才能的王熙凤,一从是从贾母王夫人,这在表面上完全是这样的,否则她在贾家怎么会让他当管家,因一从才能得到二令,做了管家了吗,没有一从,就没有二令,这也是王熙凤在贾家的人生历程的两个阶段,发号施令的阶段,在第三个阶段,没有支持她的人了,贾母死了,王夫人也不支持她了,她也就万事皆休,哭向金陵事更加哀了。这是说的这一类有才的女子,这种女子有杀伐决断之才,但是因生于家族末世,开始有人支持,后来没有人支持,且违抗朝廷法制,这样就被家族抛弃,走向了可怕的灭亡之路。此隐寓明末这样一类臣子,有才干,因为听从皇上的话,获得皇上信任,获得了权利,但是随着老主子死亡,以及在自己掌权时干了一些违法的事,最后被绳之以法,下场更加悲惨。

富家女最好的归宿。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儿的判词,这是哪一类女子呢,在家族繁盛时候,父辈行善接济穷人,最后家族没落后却因为父辈曾经的行善得到接济,这就是这一类女子的命运。这也隐寓了明末的一些臣子的后代,在家庭繁盛时接济的穷亲戚在改朝换代后得到了穷亲戚的接济,最好的归宿就是做一个富家翁。

笑到最后的人也被人耻笑。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这一类女子的真实写照,守寡的女人,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子女得到了富贵高官,可是自己生命也到了尽头,人们也不必羡慕嫉妒恨这样的人,苦尽并没得到甘。隐寓了这样的一些人,辛苦的为朝廷卖命,可是最后虽然得到了朝廷的重用,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秦可卿的图谶是一座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的判词,我们来看世上有这样的女子吗,多情,贫穷的女子却嫁入豪门,贪图权势也好贪图富贵也好,但是最终嫁入豪门,却因门不当户不对,自己思虑太多,而抑郁,得病夭亡,这一类女子有古代有现代也有,如再按脂批贾珍有扒灰行为,在现实中,或在封建社会的皇室中也屡见不鲜,唐玄宗和杨玉环不是例子吗,否则扒灰这一词怎么来的。

隐寓的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身体是情天情海幻化出来的,什么称得上情天情海呢,皇位,人人有争皇位的情,这样的心情在一起必定出现过分之事,淫并不是说男女烂淫,淫还有一种解释过度过分解,就是为争皇位做了很多过分之事,比如发生动乱,这个动乱不是由安而忘危得出的,而背后的主因实在是在宁王那时就留下了祸患,我们看一看宁王的历史,第一任宁王是朱元璋第十六子,十三岁封藩大宁,世称宁王,晚年学道,和贾敬一个职业,二三代宁王没有什么大事,到了第四代宁王朱宸濠,正德十四年举兵谋反,兵败被杀,他被杀后,武宗也掉水了,后来死了,就到了嘉靖(贾敬)朝了,造衅开端实在宁,这些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种子,等到适宜的气候它就会开花,李自成成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上说的是十二钗的隐寓,并不是确指哪一个人,因为《红楼梦》是一本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同样《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是如此,作者写下了这样同一类型的人物,并不是对应的单一的某一个人,如果其中某一个人类似作者家中某一个人,当时就应有记载说这是谁谁谁,可是我们发现成书年代没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却有这样的说法,说某某是某人,又长篇大论的论及作者的什么人曾经入宫,如是这样当时就应有人记载这是写的谁家的事,可是我们看到的记载的确说这是明珠家事,赵烈文的《能静居笔记》: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按指乾隆)末年,和(和珅)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后遂以此书为珠遗事。当时的人更能看出书中人物代表谁更适合,所以说书中人物应是某一类人,而不是某一个人,虽然脂批中有有是事,有是人,应是有这一类人,有这一类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陵十二钗》写出了十二个类型的人。

这本书确实不是表面上你看到的那种情况,否则就不会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了,这里还有一个人需要说一下,那就是宝玉这个绛洞花主,那么他隐寓的是谁呢,是明代被他叔叔夺权的朱允炆,因为小说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朱允炆被他的叔叔朱棣打败后,面对这些臣子死的死,走的走,而自己又穷途潦倒,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出家,况且一直有传说朱允炆最后是出家。

那么《金陵十二钗》要告诉我们什么,以上我们看出了《金陵十二钗》人物的事迹,写这些女子的目的就是要告诫痴情的优三代,不要沉溺在温柔富贵乡中,不要沉溺于情,一切都由天定,兴盛家族的还是经济文章。主要是对富贵家子女的劝诫。而我们如从悼明亡这一角度说,它有一种宿命论的思想,一切天定,一些忠臣,奸臣,都是浮云,一堆荒草坟没了。有研究者说书中最后应是宝玉在狱神庙获得茜雪的救济,最后流浪街头碰到北静王,获得接济,又和湘云结婚等等,有这些情节,不过在脂批中缺实有一段宝玉偷着去袭人家看袭人,'彼时他母兄已是忙另齐齐整整摆上一桌子果品来。袭人见总无可吃之物,【庚辰双行夹批: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那么这种结局应是《金陵十二钗》这本书中所反映的结局,在这里面应有茜雪的一段描写,应是茜雪被逐后应是当了官家的小妾但是升的地位很高,虽然被逐出,但是后来有了地位不计前嫌,救出宝玉,但因不愿见宝玉,宝玉流浪街头,下雪围破毡,后遇见北静王,北静王给予救济,但是宝玉因没有生存能力,或是被骗,又开始流浪。我们来看《金瓶梅》后来故事的结局,西门庆死后他的小老婆们也全都星散各地,而他的姑爷陈敬济因和潘金莲及他的侍女春梅勾搭被月娘发现也驱逐出家去了,因吃喝嫖赌被人算计家破人亡,最后也是穷困潦倒,碰到他的父亲的一个相好帮他,可他不学好,又败落流落到花子群中,而这时春梅正好嫁到了巡抚家,生了个小子,升任夫人,看到了陈敬济,又和他搞在了一起,那么故事情节基本上的大路子是一样的,也就是《金陵十二钗》人物的结局应是模仿《金瓶梅》书人物的结局,而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起了教育这样的优三代要努力读书,不要痴情于女子,女人的命运都是由天定,这么一种现实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宝玉在薄命司见到的第一个判词是晴雯,为什么不是钗黛第一呢?
红楼十二金钗判词,你怜谁叹谁?
红楼梦尤氏乃宁国府正牌大奶奶,为何没有入选金陵十二钗?
【电视剧】红楼梦 30集全
【备考】高考语文《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视觉丨水墨红楼,金陵十二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