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副主任医师 松原市中医院 推拿按摩科
2017-10-04 288人已读
补阳还五汤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脉缓。
 【处方组成】黄芪50g,赤芍、当归、甘草各20g,川芎、桃仁、红花、葛根各15g,地龙25g,丹参、白芍各30g,全蝎6g,蜈蚣2条。 加减变化:伴头晕目眩者,加天麻15g,钩藤20g;气虚不甚者,黄芪用量为20g;瘀阻甚者,加乳香、没药各6g,元胡15g;肌肉萎缩明显者,加熟地、鸡血藤各30g,何首乌、菟丝子各20g;小便失禁者,加益智15g,桑螵蛸20g;便秘者,加大黄15g;语言不清者,加石菖蒲20g,远志15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停药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
【功效注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主治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用本方加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服药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效(肢体活动灵活,麻木及疼痛消失,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者)7例;有效(肢体较治疗前活动灵活,留有轻度肢体麻木,日常生活无明显障碍)3例;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2例。
【经验体会】刘柏龄教授认为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瘀血内阴,督脉瘀滞,筋骨失养乃本病的病机关键,治宜“补通”: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气旺血行;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赤芍活血被瘀开通经络;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和拘挛;全蝎、蜈蚣、地龙具有较强的通络作用;葛根为引经药,也是治颈椎病的要药。综观全方,补中有通,通中有补,补通结合;气血充足,瘀祛络通,筋骨得养。临床应用顺注意:若连续服药3个疗程无效或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者,应行手术治疗。另外,在服药期间可配合针灸及推拿等疗法。
临床运用1 脑血管病后遗症
组成  黄芪 生,四两[125g]; 当归尾 二钱[6g]; 赤芍 一钱半[5g]; 地龙 一钱[3g];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用法  水煎服。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
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本方所治证候,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半身不遂变称中风。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治宜补气活血为法。气虚属脾,故方用黄芪120克补中益气为主;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按语:本方治疗气虚血瘀所致半身不逐所致半身不遂的方剂,黄芪四两补气主药,以补为主,补活结合,有扶正祛邪之功,凡属由气虚为导致血瘀发为半身不遂者,用本方较为贴切。如属血瘀实证,本方不宜使用。
使用注意注意事项
1)本方证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以正气亏虚为主,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2)使用时,以病人清醒,体温正常,出血停止,脉缓弱者为宜。
 3)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高血压患者可用,但正气未虚者慎用,阴虚阳亢,或阴虚血热,或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临床运用1 脑血管病后遗症
石某,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   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
   按: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
2 麻痹性震颤
何某,男,70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诊时四肢麻木,震颤不止,虽能站立,但不能开步,上肢抖动致不能持物。伴眩晕,神倦,气短懒言,心烦,夜卧不安。舌红少苔边紫,脉弦细。证属气虚血瘀,风动络阻,治当益气活血化瘀定振,拟补阳还五汤加育阴祛风。
  黄芪5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6g,桃仁6g,川芎6g。   地龙10g,蜈蚣2条,枣仁10g,石斛15g,钩藤20g,僵蚕1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按:麻痹性震颤也属中医“中风”范围。《证治准绳》谓:“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本病其本气虚血瘀,其标在肝。气虚血阻,肝阴失养,脑海失养,颤振作矣。故用益气活血平肝熄风而获效。
3 蛋白尿
吴某,女,30岁。   患者慢性肾炎史,水肿、蛋白尿反复难愈,而转中医治疗。诊时见下肢浮肿,眩晕,神倦,气短乏力,口淡,身酸,小便少而浊,舌淡苔薄边微紫,脉细数,尿常规检查见蛋白+++,管型细胞++,证属气虚精衰,运化失职,治当补气活血,益精利水,拟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6g,白芍10g,地龙10g,红花5g,桃仁5g。   川芎6g,女贞15g,苡米20g,猪苓15g,茯苓10g,泽泻10g 丹参15g。
 上药加减进治一个月,水肿尽消,尿检蛋白、管型已正常。终以金匮肾气丸固本,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慢性肾炎是欠病入络,肾气衰微,瘀血阻滞,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患者长期蛋白难以消退,以微循环障碍理论指导,运用补阳还五汤一面大量补气,增强细胞免疫和增加抗体形成。而活血化瘀则能改变血流粘滞度,疏通肾毛细血管,抑制肾炎发展,因而蛋白尿就能控制。
4 眩晕(颈椎病)
沈某,男,75岁。   患者因颈椎病退行性病变而眩晕反复难愈。就诊时见眩晕如坐舟车,上肢麻痛,时有失眠,神疲,恶心,生痰,舌苔薄边有瘀紫,气虚血瘀而使脉络受阻,清阳不升,拟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3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5g,桃仁5g,川芎6g。   地龙10g,天麻5g,法夏10g,葛根10g。   上药加减服用20剂,眩晕未见发作。
 按:“无虚不能作眩”,颈椎退行性病变之眩晕多发于老年者,兰时肾气衰,脉道不畅,血液不能上奉于脑,致脑失濡养而成眩。故用补阳还五汤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收满意疗效。
5 声带结节
林某,女,25岁。   患者从事声乐工作,每当歌唱频繁时即声音嘶哑,经多方治疗未见显效。声音嘶哑时轻时重,咽干口燥,伴眩晕,身酸,偶有生痰,月事不调,舌淡少苔,脉弦细。经省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声带结节,中医诊为气虚血瘀,脉络不利,上结咽喉,治宜益气活血,化瘀利咽。   黄芪30g,当归6g,赤芍10g,丹参15g,地龙10g,桃仁6g。   红花5g,麦冬10g,千张纸10g,桔梗10g,僵蚕10g,甘草5g。   上药治疗半个月,声音正常,并能登台演唱,未见嘶哑出现。   按:素体虚弱,长期高歌,暗耗气血,血液运行不利,脉络血瘀,治疗当用益气化瘀,通络散结,余悟补阳还五汤可治中风之失语,故也可用于结节性之声嘶。果获效。   临床上难治之证,总是患病时间长,缠绵难愈,势必久而耗气,气虚则血瘀,因而应用补阳还五汤,药证相符而获效。但使用本方时应注意辨证准确,如属病实则非本方所宜。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
1临床资料
72例均为本科2007年2月~2010年11月住院患者,经ct或mri证实,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度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在1周内,无脑出血,脑外伤,昏迷等,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等。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6.2岁。治疗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0~73岁,平均57.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护脑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分型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气虚络瘀型:黄芪30 g,当归15 g,赤芍15 g,地龙15 g,桃仁15 g,川芎15 g,牛膝15 g。风阳上扰型加天麻15 g,钩藤15 g,石决明15 g。风痰入络型加半夏15 g,南星15 g,全蝎15 g。阴虚风动型加玄参15 g,枸杞15 g,牡蛎15 g,天麻15 g,。每日1剂,连服15 d。
近十年补阳还五汤的研究进展王健(09中药一班 09311032)
[摘要] 目的:整理与了解补阳还五汤近十年的研究进展;结果:在整理与过程中发现补阳还五汤在今天临床运用广泛;意义:对补阳还五汤的运用进行整理以便于更好地利用其在临床上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其发展。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为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要治疗由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现在在中风后遗症,血液循环系统,骨伤科,肾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都运用。以下是对补阳还五汤近十年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叙述如下:
1. 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1.1 中风病机 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总结前人经验,遵循《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旨,倡导“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之论,明确了“脑”、“血”两者是中风的根本因素。现代医学认为,脑血管意外是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较常见的病因有微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脑动脉痉挛动脉受压扭曲、脑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破裂出血等。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2大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梗塞:气虚血瘀--当归补血汤
治疗中风、偏瘫名方:补阳还五汤
中风仙方 (原名)
中风后遗症圣方,名医李艳波妙用中医,与脑梗后遗症说再见
中医┃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经验——名老中医李延
补气化瘀的妙方——补阳还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