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UMPRODUCT函数
编辑
说明
· 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 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值 #VALUE!。
· 函数 SUMPRODUCT 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
目录
1含义
2语法
3示例
1含义编辑
汉语的意思是
SUM:【数】求和
PRODUCT:【数】(乘)积 20 is the product of 5 and 4.二十是五与四的乘积。
SUMPRODUCT:组合的汉语意思是:乘积之和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2语法编辑
SUMPRODUCT(array1,array2,array3, ...)
Array1,array2,array3, ... 为 2 到 30 个数组,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3示例编辑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B
C
D
E
1
Array1
Array1
Array2
Array2
2
3
4
2
7
3
8
6
6
7
4
1
9
5
3
公式
说明(结果)
=SUMPRODUCT(B2:C4*D2:E4)
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3*2+4*7+8*6+6*7+1*5+9*3。(156)
数学函数SUMPRODUCT应用实例
一、基本功能
1.函数SUMPRODUCT的功能返回相应的区域或数组乘积的和。
2.基本格式SUMPRODUCT(数据1,数据2,……,数据30)
3.示例数据表A列 B列 C列 D列 E列数据1数据2数据3数据4数据52 3 4 12 105 5 6 5 209 7 8 #N/A 307 2 7 9 KL1 6 2 8 2
⑴基本计算
①区域计算要求:计算A、B、C三列对应数据乘积的和。公式:=SUMPRODUCT(A2:A6,B2:B6,C2:C6)计算方式:=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即三个区域A2:A6,B2:B6,C2:C6同行数据积的和。返回值788。
②数组计算要求:把上面数据表中的三个区域A2:A6,B2:B6,C2:C6数据按一个区域一个数组,计算对应数组积的和。把A2:A6,B2:B6,C2:C6分别作为一个数组,即A2:A6表示为数组-{2;5;9;7;1}B2:B6表示为数组-{3;5;7;2;6}C2:C6表示为数组-{4;6;8;7;2}公式
=SUMPRODUCT({2;5;9;7;1},{3;5;7;2;6},{4;6;8;7;2})
=788
注意:数组数据用大括号{}括起来。行数据之间用分号";"分隔,如果是同一行的数据,用逗号","分隔。
⑵可能出现的错误
编辑公式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不一致导致计算错误,返回值为#VALUE!。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A列与B列数据区域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B2:B5)
=SUMPRODUCT(A2:A6,B2:B8)
都会返回错误值#VALUE!。所以在用SUMPRODUCT函数时,引用的数据区域大小要一致。
②数据区域中有错误值时,计算出现错误值。示例:在上面的数据表中,计算数据区域A2:A6与D2:D6对应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D2:D6)
因为D2:D6中有错误值#N/A,所以公式返回值为错误值#N/A。
③数据区域引用不能整列引用。示例:计算上面数据表中A2:A6和B2:B6区域对应数据积的和,正确公式为=SUMPRODUCT(A2:A6,B2:B6)则返回正确的计算值94。如果用公式
=SUMPRODUCT(A:A,B:B)
则返回错误值#NUM!。
④数据区域有文本,计算中系统默认文本值为0。示例:在上面数据表中,计算A2:A6和E2:E6区域中对应数据积的和。公式
=SUMPRODUCT(A2:A6,E2:E6)
返回值是392,其中E5是文本KL,则A5*E5=0。
二、用于多条件计数用数学函数SUMPRODUCT计算符合2个及以上条件的数据个数
⑴数据表如下数据表所示:
A
B
C
1
姓名
性别
职称
2
A
中一
3
B
中二
4
C
中一
5
D
中一
6
E
中一
7
F
中二
8
G
中二
9
H
中一
10
I
中一
11
J
中一
统计表E列 F列 G列中一 中二男女要求:统计上面数据表中男、女性中分别是中一、中二的人数。如下图片,A1:C11数据区域,在E1:G3区域统计男、女中中一和中二的人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
⑵公式在数据统计区域中的F2单元格编辑如下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向下复制到F3,向右复制到G3。
⑶公式分解及分析
①条件1——$B$2:$B$11=$E2在计算过程中,条件1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B$2:$B$11=$E$2具体操作:选中10个连续的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后,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1。
②条件2——$C$2:$C$11=F$1与条件1相同,是一个数组,返回多值,写成公式如下:=$C$2:$C$11=F$1具体操作:同样的方法,选中对应的10连续单元格,输入上述公式,按Ctrl+Shift+回车键确认,返回10个逻辑判断值——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这10个逻辑判断值构成另一个新的由TRUE主FALSE组成的数组2。
③($B$2:$B$11=$E2)*($C$2:$C$11=F$1)由新构成的数组1乘以数组2,即:
=($B$2:$B$11=$E2)*($C$2:$C$11=F$1)
={数组1*数组2}
={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
={TRUE*TRUE;FALSE*FALSE;FALSE*TRUE;TRUE*TRUE;FALSE*TRUE;TRUE*FALSE; FALSE*FALSE;TRUE*TRUE;TRUE*TRUE; FALSE*TRUE}
={1;0;0;1;0;0;0;1;1;0}
其中,逻辑值TRUE与FALSE参与计算时:
TRUE=1,FALSE=0,TRUE*TRUE=1,TRUE*FALSE=FALSE*TRUE=0,FALSE*FALSE=0
因此{数组1*数组2}={1;0;0;1;0;0;0;1;1;0}由1和0构成了一个新的数组3。
④=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函数SUMPRODUCT对新的数组3中的所有数据求和。即: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SUMPRODUCT({数组1*数组2})
=SUMPRODUCT({数组3})
=SUMPRODUCT({1;0;0;1;0;0;0;1;1;0})
=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式编辑按照函数SUMPRODUCT的一般格式,可以编辑如下等效的公式: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函数SUMPRODUCT的作用是对数组($B$2:$B$11=$E2)与数组($C$2:$C$11=F$1))计算其乘积的和,即:
=SUMPRODUCT(($B$2:$B$11=$E2)*1,($C$2:$C$11=F$1)*1)
=SUMPRODUCT({ TRUE;FALSE;FALSE;TRUE;FALSE;TRUE;FALSE;TRUE;TRUE;FALSE }*1,{ TRUE;FALSE;TRUE;TRUE;TRUE;FALSE; FALSE;TRUE; TRUE;TRUE }*1)
=SUMPRODUCT({1;0;0;1;0;1;0;1;1;0},{1;0;1;1;1;0;0;1;1;1})
=SUMPRODUCT({1*1;0*0;0*1;1*1;0*1;1*0;0*0;1*1;1*1,0*1})
=SUMPRODUCT({1;0;0;1;0;0;0;1;1,0})
=4
注意:TRUE*1=1,FALSE*1=1*FALSE=0,TRUE*0=0*TRUE=0 。数组中用分号分隔,表示数组是一列数组,分号相当于换行。两个数组相乘是同一行的对应两个数相乘。
三、用于多条件求和。对于计算符合某一个条件的数据求和,可以用SUMIF函数来解决。如果要计算符合2个以上条件的数据求和,用SUMIF函数就不能够完成了。这就可以用函数SUMPRODUCT。
用函数SUMPRODUCT计算符合多条件的数据和,其基本格式是:SUMPRODUCT(条件1*条件2*……,求和数据区域)
数据表
A
B
C
D
1
姓名
性别
职称
课时
2
A
中一
15
3
B
中二
16
4
C
中一
14
5
D
中一
13
6
E
中一
18
7
F
中二
15
8
G
中二
16
9
H
中一
14
10
I
中一
17
11
J
中一
18
要求:计算男、女分别是中一或中二的总课时数。
统计表F列 G列 H列 中一 中二男女在G2中编辑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回车确认后向下向右复制公式到H3单元格。
公式释义:性别区域$B$2:$B$11中满足条件男和职称区域$C$2:$C$11中满足条件中一的数据,通过判断计算后由1和0组成一个新的数据区域,这个新的数据区域再和课时区域$D$2:$D$11中的对应数据相乘后求和。
公式对比:到此,对函数SUMPRODUCT用来计数和求和,试作一对比
计数公式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求和公式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
不难看出,求和公式在原来的计数公式中,在相同判断条件下,增加了一个求和的数据区域。也就是说,用函数SUMPRODUCT求和,函数需要的参数一个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另一个是用来求和的数据区域。
四、用于排名次如下A列数据:A列 B列数据 名次56658965567890526090需要排出区域A2:A11中10个数据的名次。在B2中编辑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1
向下复制到单元格B11。
公式释义:用A2到$A$2:$A$11(用绝对引用$保证公式在向下复制时整个数据区域不发生变化)中进行比较,当A2<$A$2:$A$11成立时,则返回TRUE;如果A2<$A$2:$A$11不成立就返回FALSE。所以数组公式=A2<$A$2:$A$11返回一个由TRUE和FALSE构成的逻辑数组。把数组公式=A2<$A$2:$A$11构成的逻辑数组乘1,得到一个由0和1构成的新数组。SUMPRODUCT再对由0和1构成的新数组求和,表示在数据区域$A$2:$A$11中比A2大的数据个数。所以A2在数据区域$A$2:$A$11内排列的位次应该是比A2大的数据个数+1,即公式=数据区域$A$2:$A$11内比A2大的个数+1
=SUMPRODUCT((A2<$A$2:$A$11)*1)+1
公式向下复制,则依次对$A$2:$A$11中每一个数据重复进行上述判断求和,从而排出数据区域$A$2:$A$11中每一个数据的位次。很显然,对于数据区域$A$2:$A$11中相同的数,判断和计算结果是相同的,也就是排出来的位次相同。所以用SUMPRODUCT函数排出来的名次,与直接用RANK函数排出来的名次是一样的,有重复名次,但最大位次数不超过数据区域$A$2:$A$11中的总数据个数。
如果希望排出的位次没有重复,而数据区域$A$2:$A$11中相同数据的位次按数据出现的先后顺序排位,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SUMPRODUCT((A2<$A$2:$A$11)*1)+COUNTIF($A$2:A2,A2)
公式向下复制即可。两种排名对比如下表所示:A列 B列 C列数据 名次重复顺序名次56 8 865 5 589 3 365 5 656 8 978 4 490 1 152 10 1060 7 790 1 2
综上所述,对于多条件的计数或者求和,可以用数学函数SUMPRODUCT来比较方便的解决。在使用函数时,进行数据引用的单元格区域或数组应该大小一致,不能采取整列引用(形如A:A)。如果跨表使用函数SUMPRODUCT,与其它函数跨表引用数据一样,数据区域前面应该标明工作表名称。[color=#EE1D24,strength=3);]计数公式中最关键的是确定计数的判断条件。[color=#EE1D24,strength=3);]求和公式在原来的计数公式中,在相同判断条件下增加了一个求和的数据区域。[color=#EE1D24,strength=3);]用函数SUMPRODUCT求和,函数需要的参数一个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另一个是用来求和的数据区域。
对于sumproduct使用过程中*1的解释说明
sumproduct函数,逗号分割的各个参数必须为数字型数据,如果是判断的结果逻辑值,就要乘1转换为数字。
如果不用逗号,直接用*号连接,就相当于乘法运算,就不必添加*1。
词条标签:
excelWPS函数统计Officeoffice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513718次
编辑次数:19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4-16
创建者:江南堂主
百科消息:
2014星光音乐狂欢节限时抢票
全景毕业照!青春就是要不一样
百科二维码树牌进驻北大医学部啦
景德镇太远?来数字博物馆看陶瓷
百度百科新玩法,新版城市百科上线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UMPRODUCT函数还有这么多用法,你却只会用它来求和?
Excel隔N行求和,你是不是在找这条公式模板?收藏备用
Sumproduct函数(一)
Excel公式练习61: 求满足条件的单元格两两相乘之积的和
SUMPRODUCT函数应用两则
5篇:实现统计不重复计数的基本套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