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的故事
  3  舜的故事    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     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空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    虽然继母和弟弟的不继怕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中兴报国    (孝是显扬父母的名声,不只荣耀祖先,更便后代景仰)    夏朝王位传到相的时候,寒浞把帝相杀了,谋夺了江山。而皇后这时已怀孕并逃回了娘家。没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带大并常常告诉他要光复华夏。     当少康二十岁的时候,少康便遵从母亲的教诲。离开了母后对达虞国。虞王见少康后,觉得他能成大业,因此把女儿嫁给他,还把纶县及一旅的兵力送给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励精图治,国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少康眼见复国时机已到,就联络父亲之旧臣,一举攻进京都,光复了国土。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顺的人,善于继承祖先的志愿,善于记载祖先的事迹。在这里,少康做到的,便是继承祖先的志愿。    纯孝感君    (孝是当自己有福时,要顾及双亲)     周朝颍孝叔,是春秋郑国人,生平事母至孝。家里有甚么好吃的东西,都一定让母亲先吃。     当时,郑国君主庄公因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乱后,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则被放逐到城颍,并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     一日,庄公请颍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并问其原因,孝叔则表示当看着美味的肉时便想起家中的母亲,母亲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并希望庄公能把肉赏给母亲吃。     当庄公听到此番话后,突然显得沉默悲痛的模样。孝叔见状便问个究竟,庄公便把母亲和弟弟造反的经过说一遍,并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见”的经过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会,便指出:“只要掘一个地道,在地道中相会不就得了吗?”庄公立刻同意并派人处理,结果庄公便在地道中与母后相见,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还感动国君孝母,后人都称他为“纯孝”。  立身行直    (我们不但要行孝,还要劝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鲁国人,父亲叔梁纥,是一饱学之士,母亲颜征,是叔梁纥的继娶夫人。     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过世了,而由母亲颜氏来抚养。仲尼自幼聪颖过人,而且事母至孝。     4    颜氏为了仲尼的将来,特地将当时有名的学者请来,教导仲尼。在母,严师的教导下,仲尼把当时所有的书籍册册读通。而且对自身的学术和品德修养,更是不时的注意与求进。所以在年轻时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学,宣扬仁爱之道,来自各方的学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学生是身教重于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常常以“不学礼,无以立”来教导学生。另外,孔子还从事著述工作,把为大的仁爱精神传扬开去。  彩衣娱亲    (孝顺没有老幼之分,也没有终止的时刻。)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    古人评价    虞舜,即是舜,姓姚,一说为妫()姓,有虞氏,名重华。相传尧年老选择继承人时,“四岳”即四方的部落首领推举了舜。尧对舜经过三年的严格考察,然后命他摄政。舜巡行四方,消灭了鲧、共工、兜与三苗。摄政八年而尧去世,舜继位,后来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继承人。     传说,舜的生母早亡,父亲是一个瞎子,娶了后妻后厌弃前妻生的舜。“瞽”(),瞎眼。“瞍”(),眼睛中没有瞳仁。舜生性至孝,即是行孝臻于至极。他的父亲很顽劣,用一个“顽”字来描写其 性格实在妙得很。《说文》:“顽,()头也。”“顽”,就是难劈开的囫囵木头疙瘩。诸位可以想象到其父的顽固、固执、愚蠢、不开窍的那种样子。     他的后母很嚣,“嚣”也一字传神,《说文》:“嚣,声也。气出头上。”《段注》:“声出而气随之。”诸位也可以想象到,其后母那种撒泼、刁蛮、无理取闹的喧嚣的样子。    他的弟弟是后母生的,叫象,性情很傲,《说文》:“傲,倨也。”此一“傲”字也把其弟的傲慢不逊、趾高气扬的神情表露无遗。    舜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过着日子,其父母以及其弟都不善待他,甚至要谋害他。《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     《史记》记录传说的两件事就可以看到舜生活的艰难、险恶与至孝。当舜被四岳推举出来后,尧还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并赐给舜仓库、牛羊和许多财物。但是,舜之父母及弟还想陷害舜。     一次,瞽叟又想杀害舜,就让舜爬上高处去涂抹仓廪。瞽叟就在下面纵火焚烧仓廪,希望就此烧死自己的儿子。但是舜很机警,用两个斗笠护卫自己,且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轻轻跳下,又逃离了火境,没有被烧死。     后来,瞽叟又想杀害舜,让舜去挖井。舜有防备之心,因此顺便挖了一个暗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舜挖井越来越深,瞽叟就和象一起倒土来填井,想以此来活埋了舜。但是,舜又机警地从暗道逃出,脱离了险境。     瞽叟与象很高兴,认为舜死定了,因此象说:“最先出这个主意的是我。”于是接下去的分家中,象要求分得舜的那张琴和两个老婆,即尧的两个女儿。他就住进了舜居住的地方,还操着那张琴。   没有想到,舜突然回来了。象惊愕不已,装模作样地说:“我正思念您舜,好不忧愁!”舜却说:“然,尔其庶矣!”是的,你与我兄弟之间的友悌情谊可以说很深厚了!     《史记》:“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舜达到了“至孝”的境界,那种胸怀的描写很感人,当然也感动了尧,这也是选他为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种“至孝”,又成就了一种天地之间的孝的“感应”,出现了诸多动人的情景。因为舜的“至孝”,竟然获得大象与鸟类对孝行的感应,于是在历山耕耘时,大象来帮助他耕地,鸟儿帮助他耘田播种,孝行的感应竟然能达到如此地步。     历山在哪里?众说纷纭。史称禹舜建都于蒲坂,也即是在今天永济市南。历山是山名,也称首雷山,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但是也有传说是山东济南之南,即今天千佛山一带。还有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份都有历山,大都附会为舜耕作的遗址。     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制造的器物质量都很好。文中的“苦窳()”是指粗劣不合格的意思,“不苦窳”就是质量好。他到雷泽打鱼,虽遇到烈风雷雨也不会迷失方向。“雷泽”,是古泽名,又名雷水,在今永济市南,或说即雷夏泽,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     舜对父母至孝,“虽竭力尽瘁,而无怨怼之心”。这就是竭尽心力与劳苦,“瘁”就是劳苦的意思;然而没有怨恨之心,“怼”(),怨恨的意思。帝尧听闻到舜的至孝,“使总百揆”,使他总管国家大事。“揆”(),就是管理的意思。帝尧还让九个儿子侍奉他,并将女儿嫁给他;传说中的娥皇、女英,就是尧的两个女儿。帝尧,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说他曾经设立官员掌管时令,制定历?,在位九十八年。     舜为帝以后,依然尽孝,载着天子的旗帜去看望自己的亲人瞽叟,尽儿子的孝,并且还封自己的弟弟象为诸侯。此可见地位变了,却不记前怨,不念旧恶,依然竭尽孝悌之道。舜在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中国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
中国人亲戚关系的称谓
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孝行天下,为人之本
24条孝道, 你能做到几条?(图文)
二十四孝图(多种版本)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