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都遊記 ◎何祥榮
【成都遊記】◎何祥榮
 
      秦朝蜀府[1],漢代錦城[2]。南臨雲貴之原,西靠邛崍之岫。東界龍泉,北馳秦嶺。為蜀郡之通衢,乃九州之杼軸。孟昶生輝,愛芙蓉之綺麗[3];李冰睿智,開江堰之雄奇[4]。其川西蓉城之謂乎?粵以甲申之年,孟秋之月,余客遊於天府成都。仰鑽武侯,漫尋詩史。步蓉城之古道,盼西嶺之崇山。若夫少陵草堂,楠木參天,翠筱成林。梅竹相依,橋亭互間。浣花溪之嫵媚,澹灩波光;曲水檻之瀠洄,軒昂亭閣。朱鈔綠萼,散綺杏梅[5]。莫不倚雕欄而放蕊,綴綠樹以凝苞。田舍清江,印萬縷之深情;柴門古道,記千年之高韻。神鬼泣,雨風驚。茅屋猶存,抗秋風之怒號;江亭常暖,抵世事之無常。過清幽之花徑,撫素淡之蓬門。閒步萬片青林,永念千秋詩聖。已而謁武侯祠,仰君臣之忠義;訪劉備殿,憶三國之風雲。名垂宇宙,功蓋九州。撫三絕之碑,弄桃園之柳。清水一泓,泛荷塘之碧;廂房兩翼,漾水榭之清。松柏蕭森,碑廊曲折。羽扇綸巾,仰孔明之塑像;紅牆綠瓦,掩昭烈之寢陵。重念出師之表,恍聆梁父之吟。爾乃訪望江之樓,崇麗之閣。飛檐重閣,斗拱雕梁,莫不奪人目以雄奇,聳層臺以絢麗。修竹滿園,靜繞薜濤之井;高松蔽路,漫尋濯錦之樓。楊柳芊綿,多少別離之意;錦江韶秀,難忘唱和之聲。嘆洪度之飄零,怨元君之薄倖。蜀錦千張,難如舊願;花箋五色,空寄相思。託悲恨以詩情,寄餘生以高韻。距成都百里,諸峰環峙,四季長青者,為青城山[6]。一葉扁舟,渡月城湖之秀;兩行索道,陟天師洞之奇。[7]張大千之眷戀,為青岫之魂[8];于右任之難忘,共白頭之願。[9]張道陵之作道書[10],徐悲鴻之繪駿馬[11]。莫不遺物俱留,餘情恆在。硃毫一染,便成擲筆之槽[12];水墨輕揮,頓擬謫仙之境。仰先賢之絕詣,歎鬼斧之奇工。絕嶺登臨,眺平原之罔極;層樓躑躅,感茂木之環抱。千峰送綠,溪壑流清。呼仙氣之翩翩,亭臺飛翼;覽雲天之惘惘,鶗鴃隱林。但愛青城之幽,不遜峨嵋之秀[13]
 


[1] 公元前三一六年,秦國大軍滅蜀後置蜀郡,重築成都為蜀郡首府。
[2] 西漢時,成都織錦業發達,朝庭於此置錦官,並在城西南築錦官城,故成都又名錦城。
[3] 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命百姓遍植芙蓉,滿城生輝,故又名蓉城。
[4] 秦太守李冰開都江堰,使成都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
[5] 杜甫草堂大廨與詩史堂院內種植梅花數大株,品種數十,如早朱砂、二綠萼、散綺、玉碟、大紅梅、杏梅等。
[6] 青城山為邛崍山南端東支,背靠西山,俯臨成都平原,共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零八景。
[7] 月城湖位於青城前山中心腹地,距前山門約一華里。是處青山環繞,波光瀲灩。於此可乘索道往直達道教發祥地上清宮。
[8] 一九四零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作品逾千幅,自號青城客。晚年自云:「看山還是故鄉青」。
[9] 一九四一年初夏,現代著名詩人于右任為青城山景色所感,自云:「願與青山共白頭。」
[10] 青城山為張道陵所創天師道之發祥地。
[11] 今存徐悲鴻繪馬遺作。
[12] 擲筆槽相傳為張陵降魔擲筆所致。
[13] 俗云:「青城天下幽,峨嵋天下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游之青城山
忆六年前游成都青城山
上世纪20年代四川成都老照片
我眼中的秋天 | 秋日来成都青城山应该咋玩
问道青城山
问道青城山(图)【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