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庾信的《咏画屏风诗》看魏晋南北时期的题画诗
作者: 徐璐 

  [摘 要] 题画诗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是诗与画结合的产物,正所谓诗情画意, 浑然一体。题画诗源远流长,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是题画诗的萌芽阶段,而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在此时独占鳌头,具有很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通过研读这组诗歌,了解题画诗的源头,探究魏晋南北朝诗期题画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 庾信;题画诗;南北朝;咏画屏风诗 

  中国古典绘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歌咏叹画面的意境或抒发感情,谈论艺术见地,这就是题画诗。题画诗作为一种诗体,它的定义和起源学术界却颇有争议,虽然清朝沈德潜在《说诗�语》说:“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1]认为杜甫才是题画诗的开创者,但很多学者并不赞同。比如周积寅、史金城在《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一书中说:“题画诗并非始创于杜甫,六朝时有些诗人就为画扇、画屏咏过诗”;周锡极发表了《论“画赞”即题画诗―兼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与<全唐诗)的增补》3期[2],认为画赞也属于题画诗;陈熙熙在《唐代题画诗略论》认为题画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 

  笔者看来,在中国古典艺术的领域里,诗画结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诗画相容的最初形式便是咏画诗,即诗人用诗歌咏叹画面的内容与意境,咏画诗属于题画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的代表当属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屏风,古所谓“”,据《礼记》郑注曰:“斧者画屏也。”,可见屏风上皆有画饰,具有审美价值,庾信为这些精美的画屏后写下了这二十五首诗歌。时至今日,屏风不复存在,咏诗却永久地流传下来,虽陆机云“存形莫善于画”,但是这些诗歌也承载着中国独特的“诗情画意”的艺术价值。刘文忠先生在《鲍照和庾信》就明确地提出庾信的写景题画诗“开创了后代题画诗的先河”[3],笔者看来原因如下: 

  一、数量之最

        四库丛刊景明屠隆本《庾子山集》[4]收录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吴兆宜本《庾开府集笺注》[5]、明张溥编撰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的《庾开府集》二卷[6]、明嘉庆刻本《六朝诗集》[7]、清胡敬编撰的《胡氏书画考三种》[8]等古籍都收录其二十五首咏画屏风诗。而再看同时代的的其他人,张克峰《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画论的汇通》一文中提到魏晋诗的咏画诗还有东晋桃叶的《答王团扇歌》(其一)、支遁的《咏禅思道人诗并序》、萧罄的《屏风诗》、南齐丘巨源《咏七宝扇》、萧纲的《咏美人看画诗》、庚肩吾的《咏美人看画诗》《咏美人看画应令诗》、梁鲍子卿的《咏画扇诗》、周弘让的《春夜蘸五岳图文诗》、黄涎的《和萧洗马画屏风二首》等[9]。但是笔者认为萧纲、庚肩吾的三首诗主要是咏美人,如萧纲《咏美人看画诗》云:殿上图神女,宫里出佳人。可怜俱是画,谁能辫伪真。分明净眉眼,一种细腰身。所可持为异,长有好精神。萧纲想表达的是宫中佳人如图中神女,真假难辩,即咏美人看画,内容与画有关,不是纯粹咏画,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能算作题画诗的。可见,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数量上明显优于同时代的其他人,是一组大型的完整的成熟的题画诗歌,是六朝题画诗的典范。 

  二、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主题丰富,题材多样,有如下几大类: 

  1.贵族欢歌宴饮 
  如其二云:“浮桥翠盖拥,平旦雍门开。石崇迎客至,山涛载妓来。”描绘了贵族酒会开场前的场面,石崇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山涛载着美人前来喝酒,美人娇艳动人。又如其十八:“落花承舞席。春衫拭酒杯。”落花下摆酒,高朋胜友尽情畅饮,好不痛快! 

  2.小园山水美景 
       如其十:“千寻木兰馆,百尺芙蓉堂。落日低莲井,行云碍芰梁。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这首诗远有木兰,近有芙蓉,落日、莲花、泉水、春洲、香草,景物多而不乱,营造出一个静谧、恬淡的世界。又如其二十三云:“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王夫之在《古诗评选》对此诗评注:“取景从人取之,自然生动。”[10]笔者看来正如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言:“乘之愈往,识之愈真。”诗人对自然的体会愈深,描绘就会真。 

  3.游侠之士远游 
       如其十五:“今朝游侠客,不畏风尘多。”其二十“路高山里树,云低马上人,悬岩泉溜响,深谷鸟声春。住马来相问,应知有姓秦。”描绘了一位游侠之士踏着马云游,鸟声马声泉水声流传深山里,有动有静。 

  4.四季自然之美 
       如其十一:“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写到秋景;“上林春径密,浮桥柳路长。龙媒逐细草,鹤氅映垂杨。水似桃花色,山如甲煎香。白石春泉上,谁能待月光。”(其十七)写到了春季,王夫之评:“多著直句,丽以神,不丽以色之。”可以说诗人灵心慧眼,发现了小径、浮桥、柳叶、细草、泉水、山花,巧妙地把它们排列起来,且句意顺畅自然,写出了画的神韵。 

  对《咏画屏风诗》深度研读,我们可以看到此时题画诗在此时有这样的艺术特征: 

  1.诗画分离
       诗是为了咏画,还没有像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所云的:“高情逸画,画之不足,题以发之。”[1]这种境界,这也是早期题画诗与唐宋题画诗明显不同的地方,如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11]诗画相称,亦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早期的题画诗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南朝丘巨源的《咏七宝扇》开头六句,“妙编贵东夏,巧技出吴蜚。裁状白玉璧,缝似明月轮。表里缕七宝[12],中衔骇鸡珍。”这六句是在写扇的制作精美,如白玉壁,似明月轮,诗也不是直接题在扇上的。 

  2.题画诗迈向山水
       体现了魏晋风度的时代特征。一个时代的题画诗必然和这个时代的绘画紧密联系,汉魏之际,绘画随着国家分裂和动荡逐渐发生演变,魏晋时代人的自觉进入了绘画领域,个性的觉醒和性情的重视成为潮流,出现了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的山水画,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这些山水画又以体现“仁智之乐”、以“畅神”、以传神思、以达情为目的和要求产生的。所以魏晋时代绘画艺术领域的繁荣与活泼势必带来这个时代题画诗与其他时代的与众不同,它摆脱了汉代绘画“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庾信的这二十五首诗歌打开鉴赏之风,凸显审美性,且为后代杜甫、苏轼等大批文人题画诗开创了先河。而且山水画虽在隋代真正独立成科,从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至少已有山水画作品。王夫之对《咏画屏风诗》的整体评价是:“宫体之病丽以佻。 

  3.“气韵生动”但缺乏“情采”
       王夫之在评庾信的《咏画屏风诗》说:“宫体之病丽以佻。《屏风》诸篇,结体既整,且不入艳情,以此为老成可也。”可见,王夫之肯定了它们的价值,从内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诗歌的山水美感,但笔者认为与后代的题画诗相比,“诗情画意”尚未成熟,较少寄托诗人内心感情,抒发情怀,即刘勰所言的“情采”,《文心雕龙・情采》篇曰:“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情是文章的经线,思想感情让诗歌活跃起来。细看,无论是贵族欢歌宴饮还是小园山水美景亦或是游侠之士的远游,庾信在北朝时期创作的这些咏画诗基本没有表达个人的信念或情操。而后代的题画诗进一步发展,如徐渭的《菊竹图》自题“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结语: 

  综上所述,庾信作为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咏画屏风诗》是一组大型的题画诗,题材丰富,灵动清淡,意义深远,当之无愧为魏晋时期最优秀的题画诗。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六朝时题画诗还处在诗画初步连接、不成熟的阶段。诗和画不如后代联系紧密,诗人的情感也没能水到渠成,这也是魏晋时期的题画诗与后代题画诗难以匹敌之处。题画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魏晋时期的时代特色以及对后代的深远影响等各个方面仍都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其十一)》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题画屏风诗(庾信)
吴熙载篆书《庾信咏屏风诗》
清代 吴熙载 篆书《庾信诗》(庾信咏屏风诗)
字帖 | 吴熙载《庾信咏屏风诗》宜习篆者
诗词藏经[四]·诗歌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