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医的人体免疫系统与中医学理论与免疫

西医认识的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学研究自身防御,是关于机体如何识别异物,并与之发生反应的一门基础医学。'免疫'一词来自拉丁文'immunis',原是法律上的概念,意思为免除负担,例如赋税、兵役等,后来才引用为医学术语。最早,免疫学是研究抗感染问题,作为微生物学的分科。自20世纪60年代后,免疫学迅速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抗感染免疫的范畴,而是涉及到多种非感染性问题,例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等等。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防御传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保持平衡稳定状态,依靠免疫功能抵抗各种感染,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从本质上讲,免疫就是自我识别、排除异己,以达到自身稳定的生理保护作用。也就是说,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就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免疫功能异常时,就会失去自我稳定功能,导致病理损伤,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上述功能是靠体内的特定组织系统来实现的,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等),以及免​​疫份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份子、细胞因子等)共同组成。

中医学理论与免疫

古代人痘接种法;将磨成细粉的痘苗,利用银筒帮助吹入鼻腔。

翻阅中医典籍,'免疫'一词最早见于明朝《免疫类方》一书,当时的意思指免除疫病的危害,而'疫'是古人对传染性疾病的称谓。虽然在中医学,免疫一词出现较晚,其具体内容也与西医有别,但有关免疫的思想,以及传染病的发生等理论却相当早,内容非常丰富。如汉代《素问 ‧刺法论》中,当黄帝询问有关疫病发生传染时,岐伯的对话为:'要使人不受传染,必须做到正气充实于体内,邪气才不能侵犯。'这里的'正气'可以认为是人体抗病机能的总括。之后,16世纪的中医记载就有人痘接种法,为世界免疫预防的先驱。

诚然如此,中医学所包含的免疫学概念与现代医学不同,其理论具有独特性。

1. 整体观念是中医免疫的特点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内脏腑组织器官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一定方式彼此联系,共同维持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因此,整体的协调稳定是人体抵御疾病,保障生命活动健康的根本。这种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机体的每一组成部份,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都有其独特抗御病邪功能,共同组成防御系统,发挥护卫机体的作用。中医学把这种整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统称为'正气'。

2. 正气是中医免疫的综合体现

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异常份子,保持体内外平衡的生理反应。与此基本相同,中医学也认为人体内蕴藏着一种抗御疾病的能力--'正气'。人之所以不受疾病的侵扰,是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之所以发病,正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而致,亦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的正气是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亦即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在一定意义上,真气、元气、卫气等,都是人体防御功能的代名词,亦是中医正气的一部份。

中医治疗手段注重整体调节,往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 免疫调节是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正气充盛,邪气不能侵犯,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从阴阳学说看,也即是要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状态,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医治疗就是要调整阴阳失调。这种调节属于整体调节,它往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又附有某些免疫调节的特性。中医药的双向调节(又或是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 对正常机体无明显影响,而对免疫失调机体却有显著作用;
  • 亢者抑之,陷者举之,强者折之,弱者济之。即通过调治阴阳、气血、脏腑等,来纠正机体过低或过亢的免疫状态,使之重新恢复和维持免疫稳定;
  • 既可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能力,又可祛除致病因素,同时发挥了扶正祛邪的相反相成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西医发展到一定时期就是融合》
我发表了中医治疗新冠的综述论文:首次提出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理论模型
可以提高免疫力的中药。
亦食亦药,激活机体自愈潜能——中医治病、保健的秘密
癌症中药治疗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医为你归纳,数十年经验分享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