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经读法】学中医必然要学中药,读中药...
【本草经读法】学中医必然要学中药,读中药书时,是不是记住中药的功效主治最重要?

  当年前辈学中医时,开蒙先学《药性赋》。“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懂不懂,会用不会用,在其次,先背熟再说。待到我等学中医时,上手直接是《中药学》,内容多了,但需要强记的反而少了。科班出身的,学的东西多了,自然瞻前顾后,不敢知道几味药就出来看病。学全了,上临床了,功效主治都记住了,还需要不需要看中药书?读法上,需如何变更提升?

  《医学笔尘》里讲的一些话,似乎蛮有道理。

  读本草有法,勿看其主治。

  天岂为病而生药哉,天非为病而生药,则曰何药可治何种病,皆举一而废百者耳。

  草本得气之偏,人得气之全,偏则病矣,以彼之偏,补我之偏,医药所由起也。

  读本草者,验其味,察其气,观其色,考其以何时苗,以何时华,以何时实,以何时萎,则知其票何气而生。凡见某病为何气不足,即可以此疗之矣。

  《灵枢经·邪客》篇,论不得卧者,因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以半夏汤,夏至而后一阴生,半夏茁其时,则知其禀一阴之气而生也,所以能通行阴之道。五月阳气尚盛,故生必三叶,其气薄,为阳中之阴,故其引卫气从阳人阴。又其味辛,能散阳跷之满,故饮之而阴阳通,能卧立至也。

  是不是很玄学化?但是我觉得这是中医特色思维的体现。尤其是在中医进阶时,这个是必修课,体会不到此等妙处,临床便很难自我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淤通脉三圣药---川芎、血竭、地龙
学中医(9):中药如此可爱,《本经》实在太美
张仲景如何用半夏
上吐下拉怎么办?两味中药轻松搞定,止呕吐,暖脾胃
人体的“血管清道夫”
《针灸甲乙经》的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