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国学经典《论语》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意义
发布时间: 2016/7/26 0:04:17 被阅览数: 18 次 来源: 论文联盟
文字 〖 〗 )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在现今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越来越急迫,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的时期,如何批判继承《论语》的教育思想,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无疑需要做好传统思想精华的抉发,同时结合时代思想,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之路。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且合理的教学方法的教育家,包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学习结合、乐学等,其中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
《论语》中并没有直接谈到“因材施教”这个词汇,它是后人根据孔子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材”指的是个人的特性,包括智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孔子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清醒地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比如“柴也愚,参也鲁”(《先进》),“师也辟,由也喭”(《先进》),“由也果”“求也艺”(《雍也》)等等。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顺应他们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引导他们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之路。《论语》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前面提到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十哲”,即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结果。又如同样是问“仁”,他有不同的回答:颜渊问,答“克己复礼”(《颜渊》);仲弓问,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樊迟问,答“爱人”(《颜渊》)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子张问,答“恭、宽、信、敏、惠”(《阳货》)。孔子回答学生问“仁”,自然不会随口以想到的一句话作答。另外学生问“政”,他也有不同的回答。这说明他的回答是有针对性的。另一个例子可能更能明确地说明这一点。《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各有不同的缺点,子路过于胆大,冉有过于退缩,所以孔子叫子路审慎一点,而叫冉有果敢一点。因材施教,宛在眼前!此外,像“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乃是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差异而选择教学内容,不是有所歧视或等级观念使然,而是讲求实际,因材施教。
二、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首创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的“助产术”稍早。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反对机械灌输,而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论语集注》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复,再告也。”如若在学生未“愤”未“悱”的时候就“启”之“发”之,那么学生对知识就只能是被动接受,懵懵然不知所以。只有当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达到了深思熟虑,将要突破最后一道屏障而又不能时,才加以点拨,开意达辞,必能使学生豁然开朗,乃至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后半部分说举一反三,也是一种启发诱导教学法。因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思维能力,当老师提出某一方面时,学生理应具备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孔子看来,假如学生还不具备这一能力,那么不要勉强他。这也是尊重学生的能力水平的表现。教学上本应如此,当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论语》中还有其他表现孔子启发式教学法的地方,如颜回“闻一知十”(《公冶长》)就是这一方法的成果。另外孔子的“叩其两端”(《子罕》)法更类似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弟子称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子罕》)也是明证。
三、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这一“学”“思”的辩证关系,传承几千年,仍然魅力不减。“学”主要指浅层次的知识获取,“思”则主要指对知识的分析思考。对比哲学上的认识论,前者近似感性认识,后者近似理性认识,二者结合,才能达到对事物的全面深入的认知。另外,《卫灵公》里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点出了“学”的基础性作用。学为先,学思结合,乃是科学的治学之道。
四、学习结合
《论语》开篇第一则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门后人整理编排孔子语录,不会随意将某一则放在首先的位置。这一则居首,可谓开宗明义,点明了孔子教学法的精义。只因为它是基本方法,所以在此只做略述。治学之道,时时回顾以往,常会有新得,所谓“温故而知新”(《为政》)是也。如此学而习,习而学,学而又习,必定日日有所得。《大学》里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体即是此意。学习之法,虽简单至极,但却于简单中蕴含至理,真正领会践行之,必有大成。
五、乐学
孔子主张“乐学”,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以学习为乐,这是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对于多数人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孔子强调“乐学”的重要性。学何以有乐,“有所得而乐之也”(朱熹《集注》引尹氏说)。孔门学生在孔子的教育下,常有所得,自然易于达到“乐学”的境界。
启发式教学法在我们今天似乎成了一种奢望,我们的学生为强大的压力所迫,一味学习知识,往往难以消化吸收,不善于思考也成了一种通病。现在的学生为学习而痛苦还来不及,何况以学习为乐?“乐学”真的成为了不可企及的理想。教育本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工程,然而如果说这项工程的实施过程只能给学生带来痛苦,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失望而痛心的事啊!作者:张静,张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宗光|国学《论语》之抉微——成功教育秘诀
国学网——国学文库——浅谈《论语》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王春迪)
儒家教子七大方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