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意摄影|你会用相机绘制优雅国画吗?

画意摄影既是一种摄影流派,也是一种拍摄技巧。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画意摄影便已在摄影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经历了兴衰起伏,但其“阳春白雪”的形式和独特的内涵表达,一直受到许多摄影者的喜爱和追捧。早期的画意摄影主要依靠前期拍摄完成,需要摄影师具备深厚的美学修养和高超的拍摄技术,而现代数码技术可以说开创了画意摄影的“第二春”,为我们提供了画意摄影创作的便利条件。

画意摄影重在传意,且多用后期处理完成创作。为了配合题材特点,指明作品意境,点评人崇秀全老师特用配诗的方式作为部分作品的评析,对大家拍摄画意摄影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轻舟正过万重山|江苏扬州 臧凯


评析:作品使用后期修改技术把画面中的山水制作成颗粒状的粗糙效果,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再用柔和的水面衬托左边树冠和右边一叶小舟,舟中两人划桨行船,表达出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追求自我之意。

御苑琼芳|河南开封 魏克勤


评析:漫天风雪中的古代皇家园林更显色彩艳丽、庄重威严、苍茫寂寥,与右边的现代虹桥形成对比,近景用水面和微波荡开观景的距离。


秋实|安徽淮南 程宫


评析:寂静——寂静——/微眇的存心/流入时间的无尽。——宗白华


冬日|辽宁锦州 董士阳


评析:作品让人想到摄影大师安德烈·柯特兹的名作《华盛顿广场》(1954),在银装素裹的冬日,一位骑马人在两边树木结构而成的几何形态画面中行向远方。


白云山|浙江丽水 朱牧


评析:作品运用后期技术集锦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的文人画效果,右边六棵在寒风中摇曳的松树有六君子的象征。


峰起云涌|江苏常州 展奇


评析: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牧归图|广东广州 周正森


评析:画面中三个牧马人赶着晚归的马群,群马前行中扬起的烟尘在晚霞的照耀下形成画面中的亮点,区隔远处繁星点点的绵羊组成的斜几何画面,给人以秩序感和现场感。


路遥|甘肃靖远 陈尚志


评析: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海子



残荷秋韵|江苏镇江 罗秀龙


评析:作品因弱光拍摄时的机位晃动,造成意外产生的残莲映像错置,和明亮的金色光圈效果虚实无间,给人特别的意义。


渔光曲|上海 思忆


评析:渔船解缆趁黎明/划向江心早雾浓/摇橹阿婆拨细浪/搜鱼老汉网凌空。——无名氏



“画意摄影”风景学


崇秀全

“画意摄影”(Pictorialism)是指模仿绘画形式和理念的一种摄影风格,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强调影像的形成和气氛胜过内容,追求画面美感效果,视构图、线条、影调、色彩等为照片最重要的美学因素。作为摄影史上的一个流派,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拉斐尔前派艺术家雷兰德和鲁滨逊为代表的“高艺术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塞尔·亚当斯与约塞米蒂风景摄影。

世纪之交,画意摄影西风东渐,在蔡元培等近世文人的推动下,与中国古典意境美学和六法论相结合,熔铸出摄影大师郎静山及其集锦摄影技法和郎氏风格,成为西方人的东方想象和画意摄影在中国的象征符号。最近十年,理论界出现一股画意摄影的批判之风,引起沙龙摄影大国的激烈争辩。批评家鲍昆先生直言中国摄影“风花雪月近百年”,林路教授甚至高呼“清算风光摄影”。诚然,就摄影的社会性使用和本质来讲,画意摄影成为社会主流,是摄影家漠视政治社会问题和群众生活主题的一种避重就轻之选,有害无益,但画意摄影作为一种风格美学和历史建构,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这里笔者拟从画意摄影在中国最具广泛意义的风景、风光摄影场域,构建画意摄影的风景学,即谈风景艺术、风景经济与风景政治三种价值、意义以及路径和视角。

首先,风景艺术。就风景摄影而论,风景进入艺术,是指艺术家用画意摄影的手法将作为娱乐之地的乡野之景转换为特定形态、轮廓、线条、色彩以及光影变化的感官和审美乐趣,观赏者能通过感官体验中的沉潜,进入一种优美或崇高的精神升华。因此,风景艺术至少有娱乐的、审美的、精神的三个阶段的乐趣。百年来,随着相机的普及化、数字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由职业摄影家专事的风景艺术,迅速在民众中成为普遍的爱好。郎静山、简庆福、陈复礼、李元曾是画意摄影在中国的符号性人物,现在淹没在多维风景艺术的海洋中,这一点你只要看看铺天盖地的摄影展和各类图片杂志就可管见我们对风景艺术的热衷程度。当然,在政治和平和经济繁荣的当代中国,风景艺术至少给拍摄者和观赏者以娱乐、审美和精神的提升,并在教育和提高民众的艺术品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风景艺术将画意摄影普及,扩大了它的影响,使它的爱好者数量剧增,摄影将艺术民主化。

其次,风景经济。我们一般讲画意摄影“如画美”(picturesque),是指从事风景艺术的职业旅行家和艺术家的探险和发现,通过他们的工作把这种鉴赏和审美趣味传递给那些业余的发烧友;这些发烧友再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一些旅游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把他们这种美的体验转化成内心的一种向往;然后他们就去那里旅行,并用相机把他们曾经在客厅里和图片杂志上见到过的如画风景拍下来,确证自己到达了,旅游过了。这里的循环很简单,在这个从少到多的审美传递过程中产生了风景明信片、风景纪录片、风景广告、风景绘画等等商品需求和商品生产,这其中还包括旅游产业、酒店房产、交通餐饮等关联性的商业需求,因此它是一种风景经济。

第三,风景政治。从政治的路径讨论风景摄影,包括绘画、诗歌、文学里的风景,讲如画美,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当代西方风景摄影和地形学摄影的逻辑是从Land——Landscape——Motherland,即土地——风景——风景艺术的国家性。美国摄影家韦德、沃特金斯、迈布里奇、奥沙利文、亚当斯,他们都从事约塞米蒂风景摄影,因为他们一大批人聚焦于约塞米蒂风景摄影,最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国家性是以约塞米蒂的风景艺术呈现出来,约塞米蒂就代表美国。英国湖区也是这样,湖畔诗人、湖区文学和风景摄影共同构建了英国的艺术国家主义。我国的长城、黄山风景艺术其实也是一种风景政治。

综上所述,首先,风景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艺术的民主化;其次,它通过扩大它的爱好者,从而带动旅游为主的相关风景经济产业发展;最后,它因为被广泛和持久的聚焦而最终成为地区和国家的象征,从而实现风景政治。画意摄影风景学只是从风景视界打开它三维的向度,如果延展进行文化建构,它应有更广阔的话语空间和发展样貌。


■ 崇秀全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哲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美学博士后(浙江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摄影文化课程Liz Wells教授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摄影研究。



鱼戏|江苏镇江 佘佳虎

晨雾锁念湖|四川成都  张作华

事事如意|山西长治 程林超


一年之际在于春|河北邯郸 王树红


滩涂音符|浙江温岭 滕建荣


水乡漫步|安徽六安 孙仲


一叶孤舟荡浦江|上海 翁奇望


祈祷|四川内江 雷兴炳


乡谣|广东恩平 郑君文



今日编辑|王华

如有任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卫星(网名老沁):用相机绘画美丽风景
摄影的肤浅
摄影美学的四个阶段
赵刚:从“术”到“艺术”:摄影的艺术之路
「另眼观点」不会审美 你摄影拍出的全是视觉垃圾
【微摄协·研修班】郑煦妍:2015浙江省中青年摄影人才研修班听课笔记(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