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康谭邦城选址背后的风水故事耐人寻味
明代古城——谭邦城的风水意蕴
曾祥裕 曾海亮
(为满足海内外易友学习赣州杨公古法风水和日课日益增长的需求, 赣州杨公风水养生堂决定将于11月10日继续开班,欢迎有志于传承杨公古法风水学子前来来赣州学习。咨询电话13766307454  )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赣南山水间点缀着一座座围屋或土城、土楼,这是客家先民为了生存安全的自我保护措施。
久闻南康市坪市乡有一座谭邦城, 近日我慕名走访了这座鲜为人知的土城。随着岁月变迁,现在的谭邦城肢体残缺不全,已不复古时的辉煌与完整。虽然东南西北四门只剩下了南门,但是漫步土城,依稀可从残垣断壁中发现当年城址的遗迹。
据当地老人说,古城面积约万平米,内有700余人仍生活在其中,全是谭家族人。这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小王国。不过如此规模,不是一般家族有实力兴建。
追根溯源,谭邦城的选址还有一段风水故事 。
史载:明正德四年,谭邦村人氏谭乔彻,追随金御史、南赣巡抚王阳明平定南方桶冈、横水等地起义民众,并协助王守仁建立崇义县城,功绩卓著,却不随王守仁回京受赏,情愿回老家南康谭邦村养老。
王阳明有感老将军功高一世却高风亮节,遂上书朝廷,要求犒赏谭将军。明武宗亲封“威武大将军”,御书“威武克振”匾赠谭乔彻,并敕赐建造谭邦城。
村民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开山劈石,垒墙建城,历经数载,一座气势壮观的古城诞生了。
细心的风水研究者拿谭邦村族谱上绘画的古城图与赣州古城图相对比,发现它的布局与赣州古城巧合,城墙连绵环抱,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雄奇地面向四方旷野的逶迤大山,整个城形似巨龟,尾直抵屏风状“网形山”,前面南门乃龟首,气势轩昂地目睹着稍远处的圩镇。
水是生命之源,水主财。风水学中水为最具灵动的因素,无水不成风水。
谭邦城最富特征的是环城的无数池塘了。这些池塘的开挖全是人工风水的作品。
风水师认为谭邦城倚如网状似的“网形山”,认为网要捕鱼才有生气。于是,便于这城外挖掘了众多的池塘养着鱼,以求风水旺盛、家庭兴旺。
这也是风水呼形喝象的手法。意在天地有阴阳,龙水交配。
谭邦河清澈东流,东方有一座古云桥。这也是水口桥。
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天门开,地户闭”说的是这种地理形势下的来水与出水情况。
桥,既可方便村民出行,也是起水口关锁作用。农村中修宗谱都要记桥梁,把桥梁作为地理的重要标志。
我国农村乡镇的出水之口多在东南,成为一个区域特定的标志。一般有桥梁、大树、词庙立在水口,这些标志是不能损坏的,它关系吉凶。
徽州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记载地形说:“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豆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
世事无常,“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谭邦城过去的辉煌已是过眼云烟。
当我离开谭邦城时,回首与夕阳下的南门城楼挥手告别,看着它在风雨沧桑巨变中,老态龙钟的样子,心想,现代谭邦城人以走出土城融入城市为荣,但是他们生命的根永远存留在这块风水宝地。
让我们在现代化城镇建设进程中,心怀对天地敬畏的理念,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乡村家园建设观念 再造一个现代升级版的谭邦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邦古城
八境台—赣江第一景
赣州为何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曾祥裕:定南古城选址的风水考量
上水龟形”风水局
《南康笔记》之十一 谭邦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