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孙穴:治疗脾胃疾病的穴位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

取穴位置

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 1 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可以将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就是在脚拇指根后,有一很大的脚掌骨的位置,在脚内侧沿着这块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酸痛感觉的那一处位置,便是自己的公孙穴了!

有脾胃疾患和痛经症状的患者,按压公孙穴附近,大都有明显的痛感,而且按上去很僵硬。

首先,公孙是脾经的络穴,而络穴相当于这条经络的“外交部长”。脾与胃相表里,正是由络穴公孙通向胃经的,它是脾胃交集的一个枢纽,可以影响2条经脉经气运行。

脾胃一调,运化水湿的能力自然加强,梅雨季节除湿,不可不调公孙穴。

另外,脾经是坤土之经,刺激公孙穴能使更多的潮湿泥土之气(坤土之气)输送到胃部去,以降胃火。所以,一切脾胃疾病尽掌握于公孙之手.

现在很多女子都有痛经的毛病,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病痛,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从中医来讲妇科病首先要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随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但每月都会复发。

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公孙穴通冲脉,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宫,其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冲脉具有含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调理公孙穴,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行淤止痛之功。所以建议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治疗痛经效果更好。

同时,对于心脏不好的朋友来说,也可以经常按揉公孙穴,能够健脾生血、益气活血,使原本气血不足的心脏气血充足,心主得养,心神安宁。

操作方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公孙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 2 次。

按摩这个穴位要适当用力,用力按压效果会更显著,一般来说,,一天2-3次即可。刺激公孙穴时,也可选用灸法,有温补脾阳的功效。

此外,刮痧的方法对于刺激公孙穴也是适用的,可以在晚上泡完脚之后,在足弓处抹一点儿油, 然后用刮痧板,顺着足弓刮拭,如果感觉酸痛一定要多按摩几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脚上有个“皇帝”穴,打通此处脑梗远离你!!
它是健脾和胃的第一妙穴,还能缓解痛经、心痛
【穴位诀窍】《统治众病的穴位》后溪、内关、外关、列缺、照海、申脉、公孙、临泣穴
公孙穴的位置和功效--脾经穴位(图文)
摆平脾胃任何疾患、调经健脾的第一大穴——公孙穴
冬天,只要按这一个点,可疏导全身的经络与气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