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渗透“点”、“时”、“度”
----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曾聪
教学过程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在规律之一。春秋孔子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亦夫”;唐朝韩愈解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宋朝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从理论上更明确表述,“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些告诉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挖掘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适时运用有效的方法,渗透某种思想、观点、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促进其思想的提高。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进行好德育的“渗透”问题呢?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抛砖引玉。
一、紧扣教材,找准育人“渗透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中:或“隐”于知识的描述中,如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些课文描述中,都大量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杰出成就,如最早算出圆周率、物质的可分观点的提出、最早的铜铁冶炼技术等等,这些描述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结教育因素;或“现”在课题、字、词、句中,如英语课题《What a good ,kind girl》的助人为乐品德,《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的锲而不舍的拚搏精神。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注意发展、努力挖掘,才能悟得其“育人”真谛;探寻到这些“渗透点”,德育之汁才能伴随智慧之果注入学生的心田。
二、寻求最佳结合点,把握渗透“时机”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学科思想教育之源。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找到“源头”,引出“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面、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思想教育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知识教学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思想教育敷衍了事,或时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爱因斯坦曾说:“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如何依据“文路”(教材)顺应“学路”(学生)设计“教路”(教学),匠心独具地创设出渗透点、渗透时机、渗透氛围最佳结合机会。有位理科教师在讲某定理时,忽然叹了口气说道,“又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学生顿时鸦雀无声,看到老师沉重的表情,个个都很激动,完全明白老师的用心。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激动,其实比一大篇报道还见效。由此可见,只有把握好渗透时机才能获取最佳渗透效果,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德育渗透要像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渗遍全身,不能额外注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适当方法的“渗透”,德育才自然、有效。
三、洞观全局,掌握渗透之“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法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显然,教学中的渗透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这就要求教学中既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即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综上所述,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的确至关重要。选准“渗透点”,是渗透的重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是渗透的难点,掌握好渗透的“尺度”则是渗透的关键。渗透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和培养合格的人才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做到因学生制宜,因教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主体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计划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