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中国如何搞汉字简化(3)

  

  60年前的汉字“修正草案”减少了283个简化字

  

  汉字简化最热情的年代,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的汉字简化运动发端于清末,1909年,近代著名教育家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曾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率先提出了汉字简化的主张,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进行简化。

  

  1922年,出现了汉字简化史上第一份方案。近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拿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方案中提出的八种汉字简化方法,对后来大陆文字简化改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世纪30年代,集中出现了一股“新文字运动”。除了上面提到的“俗体字”,还出现了手头字、简笔字、灭笔字、破体字、省笔字等不同简化字概念,国民政府将这些叫法统一称为“简体字”。

  

  民国汉字简化运动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最终,现代汉字简化的历史任务落到了新中国身上。1950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便编制出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2年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正式启动“字改”。

  

  1954年底出台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面共收简化字798个。由于在试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简化字人们并不接受,于是在1955年10月通过的《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中,收字便减少为515个,也就是说减少了283个简化汉字。如儒家的“儒”字,当时简化成“X”,堂堂正正的“堂”简化成“坣”,副业的“副”简化成“付”,等等。其中将“儒”简化成“X”,是最不为人们接受的简化字之一,最失败,“儒”文化对中国人影响太深,所以这个简化字被放弃。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并于当月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全国推广、使用,汉字历史从此改变!

 

(责任编辑:栖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化汉字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规律么?
[转载]王干对简体字的批评是混淆视听
沈尹默的简体楷书字帖,绝对属稀罕品种,时代前沿,精品真书法也
简化字是历史的必然——读 张书岩等著《简化字溯源》
针对一些呼吁,你觉得应该恢复繁体字吗?
关于汉字简化的见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