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风解读|杨晓君:中国工笔画的当代价值内涵

中国工笔画的当代价值内涵

文/杨晓君



杨晓君 >>

广东省揭西县人。先后毕业于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广东教育学院。研习中国画,主攻工笔花鸟。现为揭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揭阳市女子美术协会理事,揭阳画院青年画师,岭东书画院书画家;揭西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省展并获奖。

出版有书画作品集:

《工笔花鸟设色技法》(天津杨柳青画社),

《当代画家技法表现丛书——杨晓君工笔花卉》(安徽美术出版社),

《芙蓉工笔画法》(天津杨柳青画社),

《蔌园——石云·晓君作品选》(中国文艺出版社)。



自宋代出现文人画思潮和最早的写意画之后,工笔画走下主角宝座,一度黯淡。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笔画的发展才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苏,重新活跃于绘画的舞台,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传统的古典艺术,还缘于它具有许多当代精神的宝贵品质。时至今天,工笔画艺术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力量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文化生态中的存在,呈现了当代工笔画多元丰富的发展面貌。当前,我们如何关注工笔画在创作语言、文化传承上的具体演进和在社会文化转型中的独特情境意识和面对问题的挑战?如何站在时代高度和理论高度,以新的学术标准探索当代工笔画的成就?这是我要谈的几点看法。




一、继承传统本质 “写意”时代精神

1、“工”在当代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大型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工”不仅仅指表现在事物的丰富性,不仅是形式上的工细精致,同时还有精神的深度,有文化的关切。[1]在当前整个社会文化心态、生活、生态都很浮躁的情形下,我们可以抓住工笔画的“工”字来做一下新的解读:不但要把工笔画看成是技巧的工整细腻,而且还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工’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包括我们要表达的一种意境。在“工”的过程中有深度的关怀,甚至把这一过程看成是一种艺术家劳动方式、艺术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引导人们注意到“工”后面所具有的文化意含,乃至对今天文化生活的启发。

有古语云: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社会变了,文化变了,笔下的意境不能不变,精神不能不变。“中国画历来就在发展,早的中国画和晚的中国画有天壤之别。吴昌硕、黄宾虹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比,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内在延续性是一目了然的——我们今后的发展也应如此。”[2] 时代感的反映,更多的应体现在画家的视线上。题材,内容,观念……这才是一个艺术操作者所应体现的内容。随着朝代的变更,社会文化氛围的交替,一幅画面表现出来的意境应该是不一样的。只有把目光停留在现实中,在作品上烙上时代烙印,才有存留的价值。



《紫色浪漫》杨晓君 43X43CM


2、追根求源

在当代工笔画的革新大潮中,新的技法多种多样,在传统的工细渲染上,注入了如撞水法、撞彩法甚至用各种材料制造肌理效果的手法。不管技法如何革新,白描勾勒应是工笔画不能屏弃的最后尊严,也是一个工笔画家应继承与发扬的根本,更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其它画种的重要标识。现当代工笔画的教学,历来以唐、宋线描为范本,这是根基,是传统的本质。

当前的工笔画,充分体现着多元化与多样化的特点,一是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画面上注入了色彩学、构成法及诸多制作技巧等,二是通过各种特殊材料,如盐、糖、浆糊、肥皂水……等制造出特殊的肌理效果,三是颜料构成的丰富与运用,尤其日本岩彩画颜料的引入与使用,让工笔画画面效果呈现了时代感的突破。如此革新,固然为工笔画闯出了一番新的面貌,但是可为而勿过。适当的革新能促进工笔画的发展,唯恐本末倒置,忽略传统的本质。如过分追求立体感与光影,则无异于西方油画,换一种材料作画罢了;岩彩颜料用得多了,装饰性强了,实际上则脱离了中国画的本质,该转归入装饰画或岩彩画系列;拓印泛滥,倒不如搞版画正统……无论何种形式的采用,都不能完全脱离工笔画的传统本质。


《荷花》杨晓君 66cmX66cm


二、崇尚写意精神 营造抒情达意

1、以形达意 写意传神

“写意”一词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作为名词来解释,是一种创作技法,从这个层面上看,“写意”与“工笔”是中国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第二是作为动词来理解,是一种艺术表现的观念,“以形写神”、“传神达意”皆出此念。在传统绘画中,特别是在宋代以前,“写意”一直是作为第二种涵义出现,直到文人画出现,写意才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并逐渐代用为中国画另一技法的代名词。

写意精神的提倡也是当前画坛的议题。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对一幅画的品位高低有所定论:谢赫《画品》中的“六法”把“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画的基本构成是笔、墨、色、水以及这些因素构成的技法,这是形而下的,是器。还有形而上的神,是画家的思想意识,这就表现为画的意境。尽管工笔画注重对事物的细致刻画与描绘,但绝非照片般的真实与生搬硬套,强调精神与主观是中国画的根本。



《秋光无限好》杨晓君 66cmX66cm


2、辨证的“工笔”与 “写意”

工笔与写意是和谐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工笔”是手段,“写意”是目的,一幅寓写意精神于其中的工笔作品才是上乘的作品。

工笔画虽以严谨、细致、精到见长,但也不能脱离写意传神、气韵生动的法则,以及对“诗情画意”、“笔情墨趣”的笔墨意识与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的追求。在中国画的各种形式因素中,都贯穿着写意的精神。

例如工笔画中的关键词:线条。工笔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抽象而极具灵活性的线条,它既能用来表现物象的结构,又能抒发作者的个性与情思,是写意传神的有效手段,也极具审美价值。在工笔画中,“线”的抽象美意趣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结合,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表现出来。笔墨不仅是造型的手段,也是情感的载体,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结合起来。

由于追求意境,工笔画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在表达强烈的感情时,往往不以简单的表象的动作表情作图解式的描绘,而是以线设计出或质朴、或凝重、或灵动的造型来体现物象特定的本质特征和动态,以此来营造一个耐人寻味的意象,创造出有东方意蕴的作品。工笔画的手法是精到的,但精神上的写意是一致的。


《翠谷唱晓》杨晓君 66cmX66cm


三、耐得寂寞 完善人格

(一)有寂寞才有“大音稀声”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倾特征,重视人格完善(对“仁”“境界”的追求)以及达到这种完善的自省方式(“反求诸己”“为仁由己”)并相信人有一种价值自觉能力。

作为一名一流的画家,尤其是作为一位企图成为“大家”的中国画家,仅有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要有充足的文学和美学修养,要有诗人的气质与才华,要有政治家的气度,要有军事家的胆略,要有科学家的头脑和企业家的精明……

笔者认为,技能是每一个画家都必须应该具备的,而才气却不是每一个画家都能够先天具有的。从作品美感、技法而言是属于艺术技能的那一部分,可能为人人所有,而属于才气的那一倍分,却只能为“大家”可得。

耐得寂寞、孤独与清贫,对于当今的中国工笔画家来说,无非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这将意味着画家决不人云亦云,切忌急功近利,只有人格和艺术的大结合,才会有真正的“大音稀声”。


《岭南春早》杨晓君 43cmX43cm


2、修善其身方能下笔有神

“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3]选择追求艺术,向来就是一条寂寞的不归路。艺术是没有功利性的,艺术创作的目的更不能挂交在经济的前提上,这就注定了艺术家从艺开始必定是艰辛的历程。

自古以来,中外多少大家莫不是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寂寞与冷眼,方成一代大家?如西方印象派的凡高,塞尚,未遇伯乐之前的齐白石、傅抱石,更有多少民间隐士,一生无闻只见丹青笔墨留传。作画求抒胸臆,执着的探索与追求是个人情感的寄托。若想在此领域上一睹端倪,非经历一番寂寞不可。

“庾信文章老更成”,是说酝酿、发酵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艺者更甚。厚积方能薄发,一位画家须具备相当的学识与一定的阅历,方能表达出有内涵的画面。此绝非一朝一夕可就矣,非穷一生精力,寄以满腔热忱不可为也。

工笔画因其刻画精细的特点,除了知识性、艺术性的积累与表现,更有时间与毅力的付出。有人把工笔画比作是一场长跑运动,“路漫漫兮其修远”,更是一场与毅力的赛跑。一名工笔画家,唯有在寂寞之途上持之以恒,不断修善其身,方能下笔有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杨弘岳中国画工笔画技法
何家英教你画人物写意
何怡海课稿《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中国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三类对么?
论水墨工笔花鸟画——吴东奋
浅谈工笔画的笔墨和色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