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

这是一个多义词,它还有其它义项:(共4个义项 展开义项) 添加义项
《青春之歌》,杨沫所著长篇小说,1958年1月出版。该书在出版当年就发行了121万册,在以后的两年里,小说的销量一度达到四五百万册,并被翻译成日语、英语、法语、越语、朝语、俄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德语、印尼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蒙古语、乌克兰语、世界语以及藏文等文字。195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电影。

1 内容简介 编辑本段

  《青春之歌》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1]

2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

  杨沫,女,1914年生于北京。13岁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子中学,

后在北京当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1936年入党,后到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战活动。1942年后陆续担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的编辑和副刊主编。1952年在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63年到中国作协会北京分会任专业作家至今。现为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分会副主席。她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0年发表描写抗日战争的中篇小说《苇塘纪事》,1958年出版了她的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近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东方欲晓》。

3 作品赏析 编辑本段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上。主人公林道静是一个成长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党和革命斗争中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典型。林道静具有执拗、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劳动者的善良品质。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给她打上了一定的阶级烙印,在她身上体现出小资产阶级的温情、狂热,不切实际的幻想。她离家后,走的是个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泽分手,是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挑战,表现了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参加革命后也热情有余,冷静不足,缺乏斗争经验。初见戴愉,仅凭一声“同志”的称呼便在惊奇之余讲出了全部秘密,这都有说明她单纯、幼稚、缺乏斗争策略。入党后以坚强的信念为党忠实、顽强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点为,成为一名先锋战士。这个人物被写得充实丰满,生动感人,使作品有了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青春之歌》规模庞大,但繁而不乱,所有广阔的现实生活,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时空的变迁全都通过林道静一人的经历贯穿起来,使得文章内容丰富而线索鲜明。文中对比映衬手法的使用,使各种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人物内心世界更是如窗洞开,作品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小说中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热情,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感染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结
摘录:杨沫《青春之歌》赏析
郭进拴|重读《青春之歌》
推介中国名著《青春之歌》
疼痛的记忆,激昂的青春
《青春之歌》:让青春永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