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梁淑敏 王国芳

每天联着网络备课、用着电脑上课,我们教师的工作已经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联在了一起。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走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让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已成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想法,以引起广大同仁的思考。

一、从“搜索”走向“收集”,在积累中提升自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特别是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信息传输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已使我们置身于一个无所不备、无所不用的“信息”海洋。这大大地开阔了我们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我们教师教学的资源,为我们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正因为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我们的一些教师逐渐地变成了网络“搜索”一族,“有问题找网络”也成了我们一些教师的法宝。他们往往过分地相信“搜索”而忽略了“收集”的重要性。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养成收集的习惯,即使他搜索的水平再高,网络上的信息也不会转变成他自己的资源积累。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积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而积累的重要途径就是资源的收集。为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收集”的意识,平常看到好的资源、有用的信息,就要及时进行保存,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否则,我们就会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了:明明自己看到过一个材料、一个题目,但真要用时却又找不到了。其次,教师要讲究“收集”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文件夹系统”,把自己看到的不同资源放到不同的文件夹当中,当需要时便可轻松调取出来。具体而言,每位老师至少要在自己的电脑中建立起这么几个文件夹:“典型素材”、“教学课件”、“同步试题”、“高考试题”等。而且,不同的文件夹下还应按不同的层次建立各自的子文件夹,如“典型素材”、“教学课件”、“同步试题”等文件夹下,还需要按不同的模块建立自己的子文件夹;如“高考试题”文件夹下,还需要为不同年份的高考试题建立各自的文件夹,如果你要更细一点,每个子文件夹下还可为“高考文综卷”和“高考政治单科卷”再设立自己专门的文件夹,这样,你要找一份自己收集的高考试卷,就会相当容易了。当然,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建立不同的文件夹系统,用来收集自己所认为有价值的资料,不断增加自己的积累,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从“搬用”走向“利用”,在消化中发展自己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催生了大量的学科网站。这些学科网站,大小不一、风格炯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能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包括试卷、课件、教案等。这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偷懒”的机会:要上课了,到网上找一找,选择一个自认为好一点的课件就可以上课了;要考试了,到网上找一找,选择一份自认为质量不错的试卷也就对付过去了。这看上去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实际上若长此以往,将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命题水平的提升形成巨大的制约。

网络上的课件、试卷等现成资源并不是不能用,而是一个怎样用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时代下,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科学的态度,拒绝简单“搬用”,学会创造性地“利用”。笔者以为,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资源应该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要学会选择、善于批判。一方面,网络上的资源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们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选择;另一方面,网络上的资源即使是很好的资源,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因此,我们教师在利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批判性的选用。其次是要学会改编、变废为宝。网络上的任何一份资源,都有可能存在缺陷,也会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我们在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资源本身存在这种那种的小问题而全盘否定。那也不是可取的态度。我们在利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要做一个技师,能够雕琢璞玉,主动改编,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变废为宝,使之能有效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最后是要消化吸收、勇于创新。无论是对网络资源的批判选择还是改编完善,其实都可以成为教师消化吸收的过程。针对网络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析其原因,作为经验教训加以吸收和借鉴;对网络资源的改编完善,其实就是教师自己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同时通过改编不仅能有效促进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自己备课、命题等的业务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

三、从“分享”走向“共享”,在交流中锤炼自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增加、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和有效途径。于是,我们很多教师已习惯了分享这种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成果,习惯了分享网络资源带给我们的巨大福利,并在这种“分享”中不断地提高着自己、发展着自己。但是,我们很多老师也仅仅停留在这种狭隘的单向“分享”上,只是一味地从网上下载资源,而不愿意或不习惯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共享”。这种不肯与大家“共享”的心态和行为,将会制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更好发展。

网络的本质是分享与交流,信息技术时代下,需要教师从单向的“分享”走向网络的“共享”。从“分享”到“共享”的转变,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有利于博大教师的胸怀。我们不少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和资源上传到网站,从心态上分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小气”,不肯把自己的好东西给大家共享;二是“惰性”,懒得把自己的好东西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共享。不管哪一种情况,都反映出我们这些教师的胸襟不够宽广、不够大气。因此,我们教师如果能真正做到“共享”,至少说明我们教师具有博大的胸怀,而博大的胸怀是一位优秀教师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其次,这有利于我们教师自加压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因为教师一旦决定要把某个资源上传到网络供大家共享,那么他势必会在上面投入更多的精神,以使这个资源具有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从而给网友留下更好的印象。最后,一位教师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心得,如果上传网络供大家共享,能更大范围地实现与同行的交流,获得同行的认可,并由此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励自己深入钻研的积极性,锤炼自己的思考方式,带动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从“读网”走向“读书”,在回归中充实自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这个虚拟世界内容越来越丰富。网上有即时的新闻故事、有现成的课件试卷、有互动的交流探讨、有精致的游戏休闲……网络的世界很精彩,网络的世界也很诱人。我们有很多老师深深地被网络所吸引,每天花很多的时间泡在网上,醉心于“读网”,热衷于“冲浪”,以“读网”代替了“读书”,把“冲浪”当成了学习。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教师确实需要“读网”以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但绝不能以“读网”代替“读书”。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需要回归到传统的“读书”上来。首先,从阅读方式上看,“读网”其实是一种涉略性的即时阅读,往往缺少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而“读书”相对而言是一种延时性阅读,可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从专业成长的角度看,缺少思考和分析的即时性阅读显然代替不了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延时性阅读。其次,从阅读的内容上看,“读网”更多涉及的是信息的获取,而“读书”则更多的是知识和理论的吸收。从专业成长的角度看,信息本身并不具有“专业”的属性,因此“读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助益实在是有限的,“读书”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王道”。再次,从阅读的功能上看,“读网”往往是非功利性的(或者说是消遣性的),即使有时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也往往是问题性的(即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才去往上查询一下)。问题的解决确实可能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消极作用可能更大,因为这实际上是教师放弃了对教材和其他专业书籍的解读机会,也失去了自己进行深入思考的勇气,“刀不磨不快”,到最后遇到问题,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形不成自己的观点,一切依赖网络,最后也就成不了大家。更何况网上信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到底如何往往也会成为问题。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离不开“读书”。我们读的书越多,才越有资格讨论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一种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学会“收集”、在积累中提升自己、善于“利用”、在消化中发展自己,强调“共享”、在交流中锤炼自己,坚持“读书”、在回归中充实自己,我们一定能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10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多媒体课程资源在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资源搜集
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结合职业教育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微课程模式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