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传承 |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常表现为反酸、咽部及胃脘部有烧灼不适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或疼痛等症状。西医治疗该病见效迅速,但容易反复发作。张磊教授从医70余载,专注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创新,中医底蕴深厚,创立“临证八法”,于2017年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笔者有幸侍诊于张磊教授,现将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浅述如下。

明理溯源

张磊教授重视对疾病的审证求因,以探本求源,把握疾病的变化和证型在某一阶段的病机本质。

张磊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不外乎寒邪客胃、情志所伤、饮食失宜、脾胃虚弱等导致的胃气失和。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灼痛作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明显症状,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肺相关。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调治疾病的重要环节。《灵枢·经脉》言:“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如《仁斋直指方》言:“心之包络与胃口相应,往往脾痛连心。”焦树德教授认为:“胃失和降,积气上逆,虚里失畅,宗气不行,心血受阻,则发心胸疼痛之证。”

酸之病多责之于肝,肝主疏泄,协助脾胃的消化与胆汁的排泄。《寿世保元·吞酸》说:“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阐明了反酸与肺脏亦有关系。肺金被火所灼,不能克伐肝木,肝气犯胃土,胃气失和,则酸水上犯。

再者,肺的宣发肃降正常,则胃气和降,中焦升降相宜。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脾胃病证,张磊教授认为其病性不外乎寒热两端。

正如《证治汇补·吞酸》曰:“大凡积滞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热也;若客寒犯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

张景岳认为,脾胃虚寒与寒邪客胃,导致胃阳被遏,脾胃失于运化,导致反酸。李丹溪认为,吞酸者乃湿热郁积于肝所致。

张磊教授认为,临床多见寒热错杂之证,因人身之寒热有赖于气机调节,脾胃调运三焦气机升降,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常有饮食不节,易损伤脾胃,以致脾胃失运。

肝肺左升右降,共同调理气机,若肝肺功能失调,则影响气机调节,最终致寒热错杂。脾胃虚弱日久,津液不充,出现吞咽困难的噎膈症状,后期也可因进食不畅,肝气郁结,导致心烦胸闷、虚实夹杂的郁证。

治疗特色

张磊教授常以“通”“和”“补”三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同时重视调畅气机。

通法常以理气、消痰、化积治疗以痰湿、食积为主的病证。和法用于寒热错杂、肝胃不和之证。补法则以健脾养胃、益阳滋阴之法治疗以脾胃虚弱为主的症状。

张磊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以“运通疏达”为基础,提出:治脾之病在于运,不在于补,常用山楂运脾行滞。治胃之病在于通,常少佐大黄,使胃腑通降,则脾气得升。用升发之药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且兼顾肝胆,肝胆有协调脾胃运化之功,常用柴胡、佛手疏肝和胃,使肝气疏,胆气降,以助中焦升降之机。

针对反酸症状,张磊教授创立金佛乌贝散(佛手10g,郁金10g,浙贝母10g,煅乌贼骨30g),在临床中取效颇佳。

金佛乌贝散是在乌贝散基础上加入佛手、郁金。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的功效,郁金有疏肝理气凉血的功效,二药相配,能调理肝胃气机。故金佛乌贝散具有疏肝和胃、清心安神、止酸的功效,针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

对于反酸严重、患病日久的患者,张磊教授常用自拟止酸散(枳实10g,白及10g,浙贝母10g,煅乌贼骨30g,重楼15g)治疗,因患者久病,脾胃气机失调日久,胃络损伤,必有瘀滞,故治疗应和胃化瘀。

方中枳实破气消积,可促进胃肠的收缩运动;白及敛疮生肌,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浙贝母泄热散结,重楼清热解毒消肿,二者可化胃中积热;乌贼骨止酸。此方为散剂,方便服用,在临床上取效颇佳。

多数患者常出现烦躁、失眠的症状,张磊教授认为此不仅是肝胃不和所致,因心与胃关系密切,“意”乃思维精神活动,为精血所化生,根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用疏肝和胃、调心健脾法治疗精神方面的症状,常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针对寒错杂证,张磊教授治以温脾清胃,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以平调寒热。脾虚易酿痰湿,治宜健脾燥湿化痰,常用苍白二陈汤加减治疗。若脾阳不足,则温脾时不忘运脾,常用砂半理中汤加减治疗。

辨证分型与治疗

张磊教授辨证时以五脏气机升降为准绳,根据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把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不和、寒热错杂、痰湿阻滞、脾胃虚弱4个基础证型。

在治疗上善用调和理气、温阳健脾之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验方金佛乌贝散,又常用柴胡、黄芩疏肝和胃,半夏、干姜降逆止呕,人参、大枣健脾护中,以调理脏腑气机,恢复脾胃正常功能。
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特征为常因情志不遂而致胃灼热,反酸,嗳气,心烦胸闷,胸骨后或近心窝处烧灼痛,口苦,口干,两胁疼痛,便干,舌红,苔白,脉弦。此证为肝胃气机升降失调。情志为病,常因肝疏泄失常而引发,肝气郁结则心胸烦闷。若肝气犯胃,则肝胃气机升降失常,故出现嗳气、反酸症状。临床常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方中柴胡疏肝气,黄芩和胃清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大枣健脾护中,茯苓健脾安神,龙骨、牡蛎止酸。
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特征为胃灼热,反酸,泛吐清水,胃脘痞闷,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大便质黏,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沉细。此证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然脾易虚,胃易热,脾胃易酿寒热错杂之证。若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则神疲乏力,脾阳受损则胃脘喜温喜按。胃失和降则反酸。临床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中半夏、干姜降逆止呕,黄连、黄芩清胃热,人参、大枣补脾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平调寒热之功。
痰湿阻滞证的临床特征为胸闷,咽中有痰,吞咽不利,脘腹呕恶,泛吐清水,心悸头晕,身体困重,食少纳呆,口中黏腻,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脉滑。此证为脾肺气机失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气机,则见胸闷、头晕、呕恶;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可引起肺气宣降失常,痰停于肺,痰随气而动,则患者自觉咽中有痰,吞咽不利。湿性重浊,则见身体困重;湿性黏滞,则见口中黏腻、大便不爽。临床以苍白二陈汤加减治疗,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苍术、白术增强健运脾胃之功。
脾胃虚弱(阳虚)的临床主要特征为脘腹胀满,泛吐清水,恶心,嗳气,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四肢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此证初为脾气不充,久之脾阳不足。脾失健运则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周身乏力。脾胃阳虚则四肢不温,便溏,脾胃气机失调,阳虚失于温煦,则清水上泛。临床以砂半理中汤加减治疗,方中砂仁醒脾化湿,半夏和胃降逆燥湿,理中汤温中焦之阳,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欲知

张磊教授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验案


详见《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9卷第19期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胃食管反流,是“肝胃打架”:肝气横逆 胃气上逆所致, 得疏肝和胃
医话医案 |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名老中医之路之(37 )董德懋
国医大师张磊教授灵活运用经验方达郁汤,阻断癌前病变,恢复脾胃之枢。
【岐黄学者学术思想】唐旭东:传承脾胃通降论,创立辨证新八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