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江记忆:入年界

今天已经是大年二十九了,明天即是除夕。妻子今天才说,要去商场买点年货。生活在城市里边,过年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平淡。这不由让我想起故乡准备过年的情形来。

故乡在粤东韩江中游的客家乡村。乡村“过年”,是从大年二十四开始的。这一天叫“入年界”。所谓“界”,是“边界”的意思,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从这一天开始,便进入过年的“时间段”了。

入了年界,日子便打上“年”的标签。这一天开始,每个日子都加上了“年”字:年二十四、年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过了新年,便是“年初一”、“年初二”… …

入了“年界”,过年的气氛骤然隆重起来,乡亲们都放下田间的劳作,紧张有序地开始了“过年”的准备。

“除旧迎新”是故乡过年的序幕。家家户户都要大搞卫生,清扫尘埃,洗抹家具,用一个全新的状态迎接新年。与其说是整理环境,还不如说是一种虔诚的仪式。所有的行动,寄托着人们除旧布新,开启全新生活的一种虔诚期待。

“入年界”时,虽然仍值寒冬,在童年记忆中,整个村子的场面,却是热气腾腾的。家里在爷爷的带领下,全家动手,手持锄头、铁铲、镰刀、扫把,铲除屋前屋后的杂草,清理周边道路水沟,打扫屋内屋外的垃圾脏物。爷爷用新砍下来带着叶梢的竹子,清扫屋檐及栋梁上灰尘、蜘蛛丝网;三叔则领着我们姐弟们,把桌子、板凳抬到村中的小溪,进行清洗。

清洗桌凳的方法,也是别出心裁,除了用稻草擦洗、三叔还拿来谷壳,洒在桌凳上,用稻草来回搓擦。这种方法效果真好,一下子,杉木桌面就变得发白洁亮,心中顿生一种成就感。

虽然溪水有些寒冷,场面的气氛却热气腾腾。来到小溪里洗刷桌凳的,还有村中的邻里们,大家一边交谈着,一边忙碌着,好一派热闹场面。

印象最深的,要数观看五叔清理烟囱。记忆中,清理烟囱工作,每年都是由五叔独揽。五叔胆子大,身体灵活,上屋顶也不需要梯子,从后山跨上瓦顶,像有轻功似的,手持着新鲜的松枝,顺着屋栋顶来到烟囱边上。只见他将新鲜的松树枝伸进烟囱口,上下拉动。此时,积聚在里面的烟灰,便哗啦啦的掉落在灶口上。奶奶在灶口配合着,把灶灰收集起来,装进箩筐,挑到关牛的杂物间里去。

除了清理烟囱,厨房的打扫也是“大动干戈”。奶奶平时很迷信,厨房的物件是不准随意搬动的,担心会触犯灶君,触犯“胎神”。但今天奶奶却放开手脚,水缸、锅盖、潲水桶、无一不清洗得洁净如新,餐橱也擦抹得一尘不染。壁橱内的坛坛罐罐,重新摆放得井然有序。奶奶说,今天灶君爷和其他所有的神灵,都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去了,因此可以百无禁忌。

不过,在清扫厨房之前,爷爷还是在灶台墙壁上,张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端端正正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爷爷在厨房整理之前,烧香点烛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大概是叮嘱“灶君爷”到了天上,要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言我家的好事情,回来的时候,向玉皇大帝那里多要一些好处,多带些吉祥喜庆回家!

清理厨房,还有一样工作是高难度的,那就是“刮锅底”。大铁锅使用久了,锅底下就积上一层油油的灰垢,尤其是用松柴做燃料时,更是如此。因此,也借此机会来个全面清理。刮锅底的工具,一例是用锄头。力度把握很重要,轻了刮不下来,重了会把锅损坏。因此,得小心翼翼的。

刮锅底总是爷爷亲自动手,爷爷把锅端到屋旁。把锅倒扣在地上,用锄头轻轻地来回的拉动,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很有音乐的韵味。刮完之后,地上留下黑黑的一个灰圈。看着灰圈,爷爷忽然若有所思,神情得意地给我们讲起《灰圈计》故事。

故事内容简单而有趣,说两个年轻的妇人,为一个小孩起了争执,都说孩子是自己的。最后闹到县官那里,县官也无法判断究竟是谁的孩子,就用草木灰画了一个圆圈,把小孩放在里面。让两个妇人去抢,说谁抢到就是谁的。当县官喊开始的时候,两个妇人同时冲向孩子,争了起来,在争夺中,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被吓得大声哭喊。这时,其中一个妇人,松了手,放弃了争夺。这时候,县官对着抢到婴儿的妇人大喝一声:大胆贼妇,竟敢抢人孩子,还不快点把孩子归还人家!抢到孩子的妇人,脸色煞白,顺从地把婴儿还给了另一个妇人,并且跪地求饶

当时,我们并不明白县官是如何破案的。爷爷告诉了我们答案:孩子的母亲是怕伤着了自己的孩子,才放的手。这也许是纯属编撰的故事,但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能够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后来,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晚辈听的时候,我的眼角依然会不自觉湿润起来。

“入年界”清出来的垃圾,其处理也是颇有讲究的。所有的垃圾都会收集到屋旁的垃圾场堆放。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的垃圾场。垃圾场在乡下有特定的名称,叫火炉堆。火炉堆烧出来的灰,是农家的上好肥料。在乡村,空间宽阔,垃圾场也并不碍眼。若是在平时,垃圾会及时的烧掉,但此时的垃圾,要堆积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才点火。乡下有一种说法,“大火炉,蓄大猪”。火炉烧得越旺,预示着新的一年养的猪就越大,生活就越红火。所以,有些人,还特意的在垃圾中加入一些柴草。

大清洁搞完了。家家都会“杀鸡置酒作食”来庆贺一番,这也叫“过小年”。接下来的日子,更是排得满满当当的。

“二十六,割猪肉”。大年二十六,家里就开始准备过年的猪肉,㓾鸡杀鸭。

“二十七,写年字”。到了二十七,就开始写春联了。倘若家里有读书人,多半会自己动手写春联。书法写得好,往往能引起人们的羡慕。

记得当时,家里写春联,都是几个叔叔轮着动笔的,写得也是各有特色。一些乡亲,自己家里实在没人写,就来请叔叔们帮忙。有人来请代写春联,爷爷很高兴。也许是心中多少有一些自豪感吧。曾经听奶奶讲过这样故事,曾祖父去世时,把他积蓄了几十年的十几块大洋,交给爷爷,叮嘱要用来供子弟读书,一定要学会写对联。当爷爷看到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帮人写对联了,不知道是不是联想到了当年自己的父亲留下的遗愿?

贴对联,却是小孩子的事。借着贴对联的机会,爷爷就教我们怎么辨认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爷爷说,对联不能贴反,对联贴反了,不吉利,而且被人家笑话。爷爷上的是私塾,读的是《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之类的东西。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对传统国学知识,还是有不少的了解。

二十八,炙娘酒。这也是准备过年的重要工作。火炉堆是炙烤娘酒的场地。到了年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把早已酿好的“娘酒”拿出来炙烤。“娘酒”,也叫“客家娘酒”,是采用糯米酿制的一种黄酒,酒体金黄,香甜馥郁。是客家人招待亲友必备佳品。炙娘酒很考究功夫,将娘酒放进密封的陶瓷酒缸中,放进火炉堆的炭火里,然后再在炭火上面堆上谷壳来封火,让炭火慢慢燃烧烤炙。

蒸年糕,也会在年二十八完成。年糕乡下叫“甜粄”,除了自家食用,还用作节日送礼。将甜粄切成大约6厘米×24厘米的方块,用蕉叶包好,便是那个年代最高级的礼品了。甜粄的制作,首先是将糯米和籼米按照2:1的比例配好,放在水中浸透,捞出晾干,用石碓舂成米粉,然后像揉面一样揉好,放入圆形的竹笪里面,置于铁锅中慢慢蒸煮。甜粄有好几厘米厚,蒸煮耗时较长,至少要四个多小时。而且还讲究火候,所以只能用慢火蒸。柴火也有讲究的,不能烧“橹萁”。除了甜粄,有些家庭还做发酵粄、寿桃粄、萝卜粄,味道也是令人难忘。

大年二十九,是准备祭祖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去祖坟割草,挂纸,把大红纸压在墓碑上方,此时并不祭拜。正式的祭祖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早上举行,这时才把祖宗统一请回家里来享用祭品。客家人注重“慎重追远”,崇宗敬祖的观念,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里。祭祖的仪式总是虔诚而隆重。

“入年界,讲好话”。在这些除旧迎新的日子里,大人还会反复叮嘱孩子们,要说吉祥话。这里面,我们不难体会到,每个人的内心,在充满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多少怀着一种忐忑。

完成了“入年界”的各项工作,就正式过年了。到了除夕,节日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祭祖宗、年夜饭、压岁钱、值守岁、放鞭炮,然后是吃晨斋、回娘家、送穷鬼等等,一直到年初五“出年界”,气氛欢乐而祥和。

此时此刻,回忆起儿时的“年”,对比现在的“年”,不禁生出种种感慨来:如今物质丰富了,端坐家中,手机上网,就可以买到各种年货,可谓应有尽有;搞卫生也有专业机构上门服务。但“年”的快乐,似乎平淡了许多,没有了仪式感,缺少了亲情的深化和交融,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验,精神的愉悦感似乎也少了许多。

写到这里,不禁一声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
韩江酒楼对联趣谈
对联的幽默与讽刺
对联趣闻(478)自讨没趣
这般“誓联”
一妇人临死,作一对联以遗夫。子,吾观之,深感敬佩,故摘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