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江记忆:胡琏兵

    吾生也晚,并没有亲眼见过胡琏兵,但关于胡琏兵的故事,我和粤东家乡的众多百姓一样,却是耳熟能详的。

“胡琏兵”这几个字,在如今的粤东地区,也有了特殊的含义。例如,“你们这些胡琏兵!”,就是一句骂人的话,指的是被骂者,像胡琏手下的兵士一样,蛮不讲理,横行霸道,丧尽天良。而“走胡琏”,则是形容一种混乱的局面。

胡琏兵团是蒋介石集团的嫡系部队。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席卷两湖,侧击江西,直下粤东一带。当时胡琏兵团原驻江西,因解放军大军压境,而节节败退,经闽粤南逃,沿着韩江流域,退入潮汕地区,一路见人拉人,见物抢物,无恶不作,造成许多家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给粤东地区的人民带来许多惨痛悲怆的苦难。

我的舅公就是被胡琏兵抓走的。舅公家在丰顺县砂田镇的桥头村。当时舅公正在地里干活,过路的胡琏兵,强迫舅公给他们“挑担”。舅公被押送到沙田圩的一个山坳口,和众多被抓的人一起,被绑在路边的一棵棵树上。

年迈的外婆太,拿出家里仅剩的几十元的金圆券和几斤大米,向胡琏兵求情,希望换回她的儿子。金圆券被扔到了地下,那时通货膨胀,几十元的金圆券已经是一文不值了。三斤大米倒是收下了,但外婆太的恳求,终于没能打动胡琏兵的铁石心肠。最后,舅公在外婆太揪心裂肺的哭喊声中,被持枪的胡琏兵押走,离开了村庄,去了台湾。

晕倒在地的外婆太醒来时,身边只有泪流满面的年轻的儿媳妇和不满三岁的小孙女,从此,三个女人就在期盼舅公回来的等待中,相依为命地熬着日子。

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一年又一年的绝望,舅公始终杳无音信。好多年之后,在外婆太的主持下,舅婆重新结了婚。上门的新舅公是一位忠厚善良而又特别能干的人。他的到来,苦难的家庭才重新有了欢笑。

舅公去了台湾,却给我的父辈们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平白无故的蒙上了“国民党兵”的阴影。无论是在上学、招工还是转干,“台湾关系”都成了我父亲和叔叔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好在后来得到一位当公社干部的贵人的指点,在我父辈的履历表中,有了全新的表述:“舅父,吴绍光,被国民党抓壮丁时,因逃跑被枪杀。”这成了我家族的一棵救命稻草,也成了今天才可以公开的“家族秘密”。

四叔是亲眼见过胡琏兵的。只是当时他才五岁。听说胡琏兵进村了,全家赶快往外逃。爷爷挑起早已准备好的一担大米,藏到屋后树林里去。曾祖母则指挥家人赶紧从后门逃到屋后的树林。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家中最担心的,就是“走兵”。爷爷是独子,最怕被抓去当兵。按照当年实行“两丁抽一,三丁抽二”的政策,爷爷本来是不用当兵的。但爷爷还是被强迫缴纳“人头费”。

因此,家中对“兵祸”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但即便如此,慌乱中还是把我四叔落在了家里。当醒悟过来时,胡琏兵已经进屋了,再不敢赶回家里去。没有跟上队伍的四叔,赶忙藏到蚊帐背后,看着胡琏兵在家里生火做饭,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一下。曾经听我祖母讲述这段往事,她依然为此感到非常后怕不已。

当时被胡琏兵抓走了多少人,我一直想了解,却始终没有得到准确的数字。据说,一个小胜镇,被抓走的,至少也在十人以上。

小胜镇珠坑村的云南伯,被抓走时才是燕尔新婚。胡琏兵二话没说,就把他带走了。等了几年不见丈夫回来,妻子只好改嫁了。云南伯的母亲,名叫运池伯婆,是一个性格坚韧而又充满智慧的人,她在儿媳妇改嫁之后,给自己收养了一个孙子。人们问她,为何不是收养一个儿子,运池伯婆笑而不答。她含辛茹苦地把孙子拉扯长大,供他上学读书。她心中始终坚守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等到儿子归来。

只是,这一等,就是三十年。

小胜镇田背村的正宏伯,遇到胡琏兵来抓人,他倒是非常淡定。正宏伯是一个胆大心细而又富有谋略的人,他见过很多的世面,还曾经多次替人去当兵,赚取一些生活费用,然后寻机再逃跑回来。临走前,他非常从容地叮嘱两个儿子:在家要好好听话,然后跟着胡琏兵离开了家乡。想不到的是,这次他再没有获得逃跑的机会。当他和儿子见面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多年以后,已是“儿孙忽成行”了。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小胜镇荐江塘村的育芬伯。他是在路上遇着胡琏兵并抓走的。他还没有来得及跟新婚妻子说一声再见,就被胡琏兵押着走上了奔赴台湾的路途。他当时心中的恐惧与痛苦,我没有机会当面采访,不得而知。但将心比心,多少还是可以想象出几分。

当时,在路上同时遇着胡琏兵时,还有小胜中村的一位村民,名字已经说不上来了。看见前面走来两个扛着枪的兵,他马上装扮成一个瘸子,一拐一拐地走路,骗过了胡琏兵的眼睛,没有被抓去“挑担”。

育芬伯挑着沉重的担子,一路颠沛流离,最后被押送到了台湾。五年之后的1955年,思家心切的育芬伯,终于找到了逃回大陆的机会。他当时所在的部队,守驻在浙江省东部的一江山岛。这是一个面积不足1.7平方公里的荒凉小岛,军事设施却是星罗棋布,它是国民党护卫台湾的北大门和反攻大陆的重要跳板。

当年的1月18日,解放军在张爱萍将军的指挥下,强攻一江山岛,三天之内就结束了战斗,夺取了一江山岛。战斗一开始不久,育芬伯趁机诈死藏在尸体堆里,在战斗结束时,向解放军投降,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这时,家乡还是那个家乡,但早已物是人非了。昔日的妻子,已经改嫁,成了一个邻居的妻子。育芬伯没有怨恨,没有失望,不久他又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想不到的是,回到家乡后,育芬伯却是命运多舛,背上了国民党特务的嫌疑,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性格顽强的育芬伯,并没有向命运低头,靠着自己辛勤的双手,在顽强的生活着。

当时被胡琏兵抓走的,还有杨梅印村的阿城伯。他也是在路上遇到胡琏兵,被抓走的。留下年轻美貌的妻子和两个年幼可爱的女儿。妻子名叫李四娘,也是当地一位传奇人物。丈夫走后,她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任。除了参加生产队艰苦的劳作之外,为了帮补家庭,她还主动参加了政府卫生部门举办的接生员培训班,成了当地著名的接生员。在丈夫杳无音信多年之后,她在热心人撮合之下,重新结了婚。新婚丈夫是一位国民党的老军医,医术高超,治病救人,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而心灵手巧的李四娘,也因为精湛的接生技术而远近闻名,脚步踏遍小胜、谭江、砂田、黄金、隍等村落。她在处理横产、逆产等难产问题,以及小孩出生后失气急救,都具有独特的经验和技术。她不需借助任何设备,就可以帮助产妇调整胎位。她曾经把众多的婴儿从死神手中抢夺过来,被人称为送子观音。

新的家庭,夫妻恩爱,夫唱妇和,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但不幸的是,在文化革命那个动乱的年代,她这个特殊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却又给他们幸福的家庭引来横祸。丈夫李继光先生,文革中又不幸被错杀,在二十年后,才平反昭雪。沉重的苦难,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如今,老人已经是九十八岁高龄了,身体依然硬朗,这总算给人带来无限的安慰。

三十多年时光转瞬即逝,三十多年的岁月长夜难眠。时光的车轮来到了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海峡两岸的关系趋于平和,寻找亲人的梦想又在许多家庭中重新点燃。

八十年代末,奶奶重新提起她失散多年的弟弟,我的绍光舅公。于是我们开始通过广播寻亲,通过台湾事务办公室寻找舅公的下落,却是大海捞针,毫无所得。

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珠坑村的云南伯从台湾回来看望母亲,无意中给我们带来了天大的喜讯:舅公跟云南伯竟然同在一个部队,退休后,还住在同一个小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我们以爷爷奶奶的名义,开始与舅公书信往来。那时候,刚刚有了程控越洋电话,远隔海峡两岸的姐弟俩在分别三十多年之后,终于通上了电话。那一天,奶奶脸上流满了幸福的热泪。不久,舅公又从台湾取道香港,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

云南伯回到家乡,见到了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激动得紧紧抱住妈妈泣不成声。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他也“儿孙成行”了,两个孙子,也已经上了大学了。

后来,运池伯婆在自己儿子、孙子、曾孙们的陪伴下,安享了幸福的晚年。而云南伯,虽然在台湾、大陆两地奔走,也享受了人生中最最幸福的时光。

最富戏剧性的算是育芬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的“老兵委员会”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育芬伯,并组织当年的老兵聚会,畅游东南亚国家,而且,还提供每月3500元的津贴补助。这给一生辛劳的育芬伯,总算带来一些安慰。

当时,电视台现场采访育芬伯,请他畅谈东南亚之行的感受。忠厚老实的育芬伯脱口而出:“早知如此,我当年就不回来了!”育芬伯的话,一时传为笑谈。但细细品味,却也让人心酸不已!

田背村的正宏伯,幸福晚年也是在家乡度过的。如今,他的两个儿子伟城、伟坤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谈起他们父亲在台湾的经历,眼睛依然会流露出别样的光芒。那是一种在经历了苦难之后的一种宽慰的眼光。

如今,他们家中还保留着正宏伯的有关日记。其中写到,当年正宏伯跟着一群老兵,第一次重回大陆,在深圳罗湖海关过关时,看见一群身穿军装的士兵,吓得面如土色。当得知这群士兵是政府安排专程前来迎接他们的,老兵们浑身的恐惧才平复下来。

当年舅公回到家乡之后,家人向他打听台湾的一些情况,他也是吓得连连说:莫谈国事,莫谈国事。可见,这些国民党的老兵,对大陆是多么的不了解,脑子被洗到了何种程度!

而今,当年被胡琏兵抓到台湾的人,大部分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的故事也慢慢成为一种传说,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但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是一段不应该忘却的历史,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对许多相关家庭如此,对我们的国家亦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门战役太碰巧!若早两天,或晚两天发起,结局则完全相反!
“金门王”胡琏,为何多次死里逃生?去台湾后又做过什么
《大决战》:廖耀湘、李弥以及胡琏这些人逃跑,真的靠运气
1949年,不得人心的国民党军到处抓壮丁...
国民党中将黄维
晚年胡琏:“土木不及一粟”“国民党算上我,没有一个会打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