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00点42分,我们迎来了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此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冰雪消融,草木萌动,是冬向春过渡的时期。古人将雨水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进入雨水节气后,东风解冻,水獭将捕获的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大雁接收到节气信号,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一路感受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休眠的草木也在春雨的感召下,开始抽出嫩芽,做好努力生长的准备。
雨水节气自然界之寒邪依然存在,故而无论是阳光还是雨水,在风的带动下,均可以转变成寒,所谓“春寒陡峭” 是也。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收引凝滞,易伤阳气。本身阳气虚的人更容易在这个季节感到寒冷,如后背冷,手脚冷,颈肩冷,腰腹冷等,寒邪伤人,使气血凝滞,经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各种疼痛性肢体经络病证。保健方法如下:
一、饮食有节,注重调养脾胃。
春季的饮食养生时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的饮食原则。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用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调养脾胃。
(2)多吃温性的食物
雨水节气应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雨水节气最适合就是调理脾胃,所以在饮食上要多吃温性的食物从而对脾胃进行调补。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作为要药膳的调理品。
(3)少食油腻多食蔬菜水果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天气转暖,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所以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
第一宝:生姜
性味:味幸、性微温。
功效:发汗解热、排毒养颜、扩张血管、防脱发、抗衰老。
阳气决定长生,当人体有不适的时候,体内就好比是阴冷潮湿的天气,但太阳一出来,这种环境就不利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从春天开始储备和养护阳气,是一年的健康之本。而养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姜。中医认为,生姜性温热,能起到温暖、发汗、止呕等作用,生姜中所含的物质还能对付氧自由基,抗衰老。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先圣孔子有句话“不撤姜食”,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长寿的了,这与他“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分不开。
注意:7-9点胃经当令,此时吃姜更有助于升发胃气,促进消化。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中午或晚上吃,尤其是晚上。因此方为长期食用,量不宜大。
性味:味寒、性甘、微苦。
功效:开胃健脾,宽肠利隔,通肠排便,消油腻,解酒毒。
春笋,可是清肠减脂的一把好手。除了热量低外,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以增加饱腹感、调畅肠胃、消痰化积,特别适合痰湿壅盛、经常便秘的人群食用。
春笋较冬笋的差异,还在于春笋得春气而入肝,有生发之性,所以能解肝郁。再加上其味甘入脾,性凉清热,还能清解春燥和肝火旺,透发痘疹。
功效:助肝疏泄、清肝泻火。
方法:肝经在大腿的正内侧,也就是内裤线的位置。每天睡觉之前把双腿弯曲打开,先从左腿开始,双手相叠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先左后右,反复推上50遍就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使肝胆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肝功能良好,对很多慢性病都有直接而明显的改变,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疏肝乌笋汤
供稿:耿 蕾
审核:胡建平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