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药补不如食补

健康是人们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当代紧张的生活节奏,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不少人都进入了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源于体虚,俗话说“虚则补之”补虚通常有两种途径:药补和食补。

古人把药比作刑,罚,杀,叫做霸道;把食比作仁,义,德,叫做王道。但现实生活中,已愈来愈不看重“王道”而一味的去迎合“霸道”人们不知道药的功效是有限的,而且还有毒副作用。如果盲目的以药补虚,不但事倍功半,更损伤身体根本,使虚不受补,久而久之身体日渐孱弱。反之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安谷则易,绝谷则危”等耳熟能详的谚语无一不显示着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黄帝内经》更精炼的谈及了食疗的重要性:“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

那么什么是食补呢?我认为简单来说就是吃,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整平常饮食种类和进食方法,从饮食物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以化生气,血,津液来营养全身,治疗疾病。


纵览《黄帝内经》真是感慨于古人的无双智慧与对生活的细微观察。这已不单单是一部经典的养生名著,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通过对这部经典的粗略学习,我便感受到了解自然,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的重要意义。而食疗作为养生的重要分支它也大致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
调补阴阳
人体体质分九种,除阴阳平和体质属于健康体质,其它八种体质都属于不健康的体质,这些体质由于自身阴阳失衡或偏性而处于病理状态。《黄帝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医认为凡能治疗热病的药物大多属寒凉,反之凡能治疗寒病的药物大多属温热,要想改变体质,恢复健康,就得通过食疗来纠正体内的阴阳失调状态。如热体,热病应多食寒凉性食物,寒体,寒病应多食温热性食物,只有这样的食补才能阴阳相宜,协调统一,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四季顺养
《四季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告诉我们应当顺应自然,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来选择食物。因为春来肝旺,而酸能助肝,且肝太旺易克脾土,导致脾虚,而增加甜味可以达到健脾的目的,故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同理可得:夏季饮食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季饮食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季饮食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又因为春季发陈,万物复苏,为保全春阳,扶助正气,春季可多食平淡清补之物;夏季蕃秀,气候炎热,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要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可服用具有解暑清热,醒脾开胃功能之物;秋季容平,天干物燥,进食偏宜滋阴养肺之物;冬季闭藏,为养肾保阳,最宜进补。


3
五字为要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精彩论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内经认为谷肉果蔬都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而且都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放在一起或均匀搭配食用,以保持营养平衡,培补人体精气。这个“五“字告诉我们,要吃多一点,不偏不倚,不挑不漏,才最有益于身体健康。其中“五谷为养”的基本原则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杂食五谷,精粗搭配;“五果为助”是强调各种水果中蕴藏的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有利于身体健康,中国古代有句脍炙人口的谚语不是说嘛“遍尝百果能成仙”;“五畜为益”按西医的说法是动物食品含有大量人体最为需要的第一营养素—蛋白质,按中医说法是“血肉为有情之品,最为补人,能滋养人体精气”,五畜为益的食用原则就是多禽少畜,多骨少肉,多炖少炒,先菜后肉;“五菜为充”则是强调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或许过于夸张,但保暖胃自知,既然身体有这样的信号反应,不也正说明了蔬菜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作用嘛。之所以还要重视五味调和的作用,是因为《内经》就曾明确提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之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以有天命”说明五味和调得当是身康体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4
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饮食不节,阴受之,阴受之则如五脏,入五脏则嗔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癖。这启示我们饮食需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暴饮暴食,食补是有控制地适当饮食。这节制体现在什么方面呢?在我看来主要是四大方面:一是要少,过饱则易积食伤胃;二是要杂,有所偏嗜则易营养失调;三是要慢,细嚼慢咽有利于营养吸收;四是要淡,清淡少盐有利心脑健康。

5
学会忌口
人如果生了病,那么为保全身体,防止病情恶化,便需要因病忌口,例如: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还有一些的药物由于彼此间成分配伍的原因,有时不能一起食用,这便需要我们多加注意,因药忌口。另外为了顺应四季的变迁我们或许需要因时忌口:春季多湿,忌寒湿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热煎炸之品;秋季多燥,忌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生冷寒凉之物。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因体型忌口,壮热之体忌肥肉多糖,咸食之品;阴虚火旺之体忌辛热香燥之食;湿重之体忌油腻之物……我们不能因逞一时的口腹之欲而至身体健康于不顾,这是短视而又愚蠢的举动。

食者,民之大也!如果能一边吃的舒坦一边强身固体,岂不甚好。身体健康三分靠医七分靠养,从食补入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虚实互助,阴阳调和,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作者学校:河南中医药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浔阳晚报数字报
药补不如食补,运动养生是最好的补
中医养生与药膳
药补不如食补 这些饮食养生的原则一定要知道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入冬了,这样进补才能事半功倍
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但并不是简单的注意饮食就可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