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都能学到的新知: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

 小编导读 

“冬病夏治”和“冬令调治”是中医外治法的推广和发展,也是一种独特的调治方法,尤其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缓解期,合理运用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不仅能让疾病得到真正的缓解,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实用性,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的概念、理论依据、作用及方法等!


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是一种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两种相关的治法,是利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期与缓解期的时间差使疾病得到缓解,甚至达到临床痊愈。呼吸系统疾病,不论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还是感冒、咳嗽等,都好发于春、秋、冬三季。夏季虽然酷暑高温,严冬虽然寒冷,但因此时的气温稳定,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少,所以抓住夏、冬两季的调摄对于疾病的治疗与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加之此类疾病好发于幼年和老年,年幼发育未成熟,老年机体逐渐衰退,都存在”“的情况,遇到外邪诱发往往形成虚中夹实”“实中夹虚”“阴阳交错”“脏腑为病的错综复杂情况,所以遵循《素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采用清中带补、寒温相并、动静结合、急则治本、缓则治标、标本兼治之法,可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得到真正缓解,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实用性。


一、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的概念


★ 1.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冬天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夏季得到暂时缓解后,取三伏天或夏至到秋分阶段,运用中医的各种手段如中药、针灸、导引术等,扶正固本,从而使冬季减少发病和减轻症状,或达到临床缓解。

★ 2.冬令调治



冬令调治是冬病夏治的延续,在疾病得到初步缓解后,或急性期后,利用冬至经三九到春分这个阶段,再次进行预防性调摄的一种独特方法。

二、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理论依据


★ 1.冬病夏治的理论根据



冬、夏是正常气候的转变,由立春后天气暖和到夏至后天气炎热是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至极盛的阶段,故称春夏为阳。春天是阳气开始升发之时,万物生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腠理开泄。到了夏季腠理大开,以汗来调节体温和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者卫外而固也。指出阳气在抗邪中的重要性。若阳气虚弱则邪气就会乘虚而袭,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本来已肺、脾、肾三脏阳气俱虚,加上冬天疾病缠身,收藏的精气所存无己,到了春夏之季,随着腠理的开泄,阳气更显不足。再加上夏季的生冷、水湿又伤脾气,所以必须采取春夏养阳的方法,抓住长夏三伏天至秋分之时补充卫外的阳气,以在秋冬之季能抵御寒邪而不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补阳气的药物,以参、芪之类为代表。

阳气有卫外而固表的功能,阳气充盛,人体才不会生病,故必须注意保养。《内经》说:气百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说明人体阳气在薄暮时已趋向内移,内移后体表的阳气呈收敛、闭拒状态。也就是说,人体经过白天的活动,到了晚上就该休息,这样阳气就能够收敛。若阳气衰微,则容易遭受阴寒之邪的侵袭而发生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古人对人体阳气的保养非常重视。

★ 2.冬令调治的理论根据



冬季是万物收藏之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此冬气之应藏,养藏之道也。指出冬季应注意收藏,不要使潜藏的阳气向外发泄。在春夏养阳之后,虽然体内的阳气已得到补充,但尚未达到阴阳平衡。古人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在冬令收藏之时,采用秋冬养阴之法十分必要,它是春夏养阳的继续。如果冬季不能把阴血调整好,到了春天,阴血会随阳气外泄,外走脉外,加剧脉中的瘀阻,使旧病加剧,或再发新病。阴者包括营和血,乃肝、肾二脏主宰,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张景岳认为:阴虚即精虚,阴虚则病,阴绝则死。表明精虚则气无所附,生化之机息矣,所以补阴也是很重要的。代表药应属胶类,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此乃补血益髓,血肉之有情之品,配用益气、健脾、活血之药,在冬藏之时调理阴阳、气血,有助于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协调。气血和顺,则百病不生。

三、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的作用


★ 1.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符合“治未病”原则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古人把治未病的医生称为上工。《内经》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义有二:一是未病时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已病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前者采取各种措施增强体质,避虚邪,调饮食,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后者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传变,使患者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 2.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体现了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是邪正相争的结果。其中正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处的气虚是内因变化的根本。在自然环境发生突变时,人体自身往往难以调节,从而使邪气乘虚而入,导致发病。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通过治疗与调摄相结合,扶助体内正气,改善内环境,使患者达到天人相应,从而避免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 3.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呼吸系统疾病多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小儿多发育欠佳,胸廓畸形,营养不良,甚者幼时已形成夙根。老年多呈器官、组织退行性变化,功能衰减,由于长期患病,体内多形成痰瘀,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失调,在这种情况下,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可以发挥中药整体调节的作用,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四、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的方法


(一)冬病夏治的方法

★ 1.夹脊或穴位灸法



一般使用麝香或药饼,在脊椎两旁的大杼、肺俞、心俞、膈俞、脾俞等穴,从三伏的头伏开始进行贴敷,每伏换1次以起微泡或发红为度。

★ 2.药酒擦脊背法



一般使用自拟药酒,将酒敷于背部督脉经上(脊椎),然后用双手在背上抓脊,使脊上皮肤至发红、发热为止,三伏天每伏分别进行。

★ 3.穴位注射



采用黄芪、当归、鱼腥草等注射液,在三伏天进行穴位注射,穴位以手内关、曲池、足三里等穴位为主。

★ 4.中药治疗



中药的治疗方法很多,多在急性期后,或三伏天,或夏至到秋分时期治疗。方法有健脾、补肺、温肾、纳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主要从肺、脾、肾三脏着手,调节三脏的气血和阴阳平衡,去除瘀、痰,减少复发,达到治未病。此外,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寒、热、虚、实、阴、阳、气、血的不同,自拟处方制成丸剂在缓解期服用。

(二)冬令调治的方法

膏滋药是冬令调治的最佳剂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疗身不若疗心丨春三月,以使志生
蔡小荪 > 学术观点 四、心细智园 倡审时论治学说治法
《黄帝内经》—肝呼脾歌
从《上古天真论》看《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智慧: 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