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平衡· 养生之本


1、阴阳平衡,健康基础

 人的生命就像火炉。让火燃得小一点、慢一点,一方面燃烧,一方面续柴,生命之火当然就能延长  。

  著名中医专家朱丹溪有句名言:人体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按阴阳理论,阴与水在,与静在; 阳与火在,与动在。人体表面上能看到的生命活力、动态属阳。但是真正支撑生命活力的内在因素,离不开阴。具体到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阳属性。人们都听说过,阴虚才阳亢,水衰才火炽。讲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

  中医所说的阳是炁,是真气,大都是肉眼看得到的,它与养生长寿关系密切。看得见的固然重要,但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支撑着,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长寿老人中很多都是心怡气静,而患病老人则气躁神疲。你只看到情绪的表面,但究竟是什么在支配他(她)们的情绪?你却看不到。中医讲:“五脏要和。神怡!”五脏是看不到的,如五脏中阳亢,这个老人肯定火大;如果阴阳平衡,这个老人体格就健康。故《阴阳应象大论》 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实物之纲纪、生杀之父母,变化之本始。。。。。又论,阴平阳秘精神防治、阴阳离绝,则精神乃绝,又论,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阴阳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谁也离不开谁。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阴”的部分比 “阳” 的部分要走得快。因此,护 “阴” 是老人养生延寿的关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内阴是物质性东西的代名词,阳则是功能性的东西的代名词,阴每天每时都在运动,燃烧消耗的是体内阴性物质,一旦阴性物质耗尽,阳也就不复存在了。说明了护阴养阴的重要性。

       2、五行学说与人体生命

       自然界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如四时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与居住条件的不同等,这些都与人体的健康,长寿、疾病恢复密切相关。人类生活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随四季更替、且暮演变,人体内部发生的各种代谢活动、激素水平,以及酶的活性都有所不同。传统医学认为这是体内阴阳变化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结果。《素问·灵兰秘典论》 把心形容为君主之官,把脾形容为仓廪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膀胱为州督之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道路等。这种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拟人化的描述。不但清楚地表明各脏腑的功能,而且使人们很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金元时期四大医学流派创始人之一李东桓就是通过对土为万物之母的研究,提出了脾胃学说,脾胃是后天之本,百病都要注意养护脾胃。朱丹溪通过对日月变化的研究,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学说,完善了各种滋阴疗法。张景岳通过观察太阳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火为生命之本学说。大力提倡壮阳祛邪的治疗原则。

  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信息全息元。所以,人体结构就可能与自然界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最能表现人体与自然对应关系的理论就是五行学说,下面引用传统中医学的五行学说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

  值得当代人借鉴的古代养生思想

  3、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既与先天因素有关。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后天因素的影响是更重要的。 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如在后天不善于保养。也难免早衰或夭亡。反之,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只要善于在后天进行较好的保养,依然可以健康长寿。因此,要想延缓衰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必须从养生人手。

  4、养生大道 源远流长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保生、寿世等,这个词最早见干《庄子》 一书。所谓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养阳气、就是保养生命,即保养生物钟的正常运转。生物钟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生物,都存在着生物节律现象。这是一种自然周期规律。顺应生物钟则吉,逆之则凶。

  我国对生物钟的认识是很旱的,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易》 中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如《易·系辞》 中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尺蠖之诎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该书还说: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说明 《周易》一书,极为重视日月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与大宇宙的运动节奏合拍。呼吸与共。这个观点

  在另一本书《黄帝内经》 里也有论述。如 《素问·宝命全形篇》曰:“人与天地相参也。日月相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节律之间的重要关系。现代生物钟学说认为。疾病使生物钟不正常,或者说,生物钟不正常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进行生物钟养生就是力求保证生物钟的正常,这能使人不生病、少生病或不生大病,健康地活着,即寿而康。现代生物钟学说印证了古人养生观点的重要牲。

  5、养士著作  智慧结晶

  中国是世界上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养生方法的研究有许多经验,留下了不少养生名著。上至先先秦,下迄清代,主要的养生名著如《易经》、《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抱朴子》、《养生延命录》、《千金要方》、《寿亲养老新书》、《景岳全书》、《寿世保元》、《遵生八笺》、《老老桓言》、《万氏家传养生四要》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养生科学进行了表述和总结。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典哲学著作《周易》中,就蕴含有丰富的养生理论和经验。其中主要包括“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动静互涵的运动观”、“阴阳调和的平衡观”、“柔静顺缓的静养观”等。

  记载黄帝养生经验最详细的书是《内经》,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养生大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惧,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说,养生的最基本条件。首先要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而变换衣着,安排作息时间,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则要注意增补阴精; 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栝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正气在养生中占据主导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内经》中说:“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耗,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如果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必定有损健康。因此,欢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因为它是烦恼的抑制剂,学会自寻欢乐,才能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健康。唐代药王孙思邈享年逾百岁,其终身不慕仕进,隐居山林,研究医学、养生之道。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中,把“治未病”作为养生的基本原则,并反复申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这与我们现代提倡 “预防为主” 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6、科学养生  福泽当代

  我国中医养生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其核心内容都是保护人的精、气、神,即 “保精、裕气、养神”,为此,中医提出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扰) ,“恬淡虚无。精禅内守”(进免内部情志的刺激,保养精神,藉以保持正气的充盛),“中养形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协调)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多样化,保持营养平衡)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生活规律) , 以及“不冶已病, 治未病”(预防为主) 等养生原则。当代养生保健提出五个基本要事:心理卫生自我保健、运动自我保健、饮食营养自我保健、生活调理自我保健、常见病防治自我保健。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传统医学的养生理论、方法的科学性和很高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源于转载武当山全真导气讲习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讲——三通五元基础中医理论概述
谈谈中医学养生保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
养生密码—阴阳
中医养生经典图解 第一篇 阴阳五行学说 第九讲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趣说月经与月相
【养生健康】从太极拳与中医关系中体悟养生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