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承玉:以血为本调治月经病验案举隅

吴承玉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工作,对肿瘤病、风湿病、代谢病、妇科病的疑难病诊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她对妇科月经病治疗采用以血为本的方法,积有丰富经验,现举医案3则以飨读者。

验  案  举  隅

案例1


林某,女,32岁,2010年6月25日初诊。近1年来每次月经均推迟7-10 d,末次月经时间是6月17日,经量适中,挾有血块。面部黄褐斑,面色暗淡,腹胀纳少,腰膝酸软,情绪不稳,急躁易怒,舌苔薄白,舌质暗紫,脉细弦。辨证属肝肾精血亏虚,肝脾不调,气血不畅。治拟经前疏肝健脾,理气调血;经后养肝益肾,调肝运脾。拟经后方:柴胡、红花、广郁金、赤芍、白芍、当归、川芎、丹皮、旱莲草、女贞子、川续断、菟丝子各10 g,茯苓、炒白术、桑寄生、益母草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剂/d。

7月9日2诊:正值经前期,情绪较前改善,偶有神疲,余症尚可。拟经前方:柴胡、广郁金、赤芍、当归、川芎、陈皮、苏梗、莪术、失笑散、制香附、乌药各10 g,茯苓、益母草、鸡血藤、生白术各15 g,炙甘草6 g。水煎服,1剂/d。前后调治3个月经周期,情绪稳定,月经正常,面色转好,面部斑消失。

按:此患者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气不宣达,血为气滞,冲任不畅,气血运行迟滞,日久气血生化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经行推后。因此治疗时重在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和营,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两方均用了柴胡、广郁金、赤芍、当归、川芎、茯苓、益母草、白术、炙甘草。柴胡、广郁金疏肝解郁,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利湿,益母草活血通经。经前方还用了陈皮、苏梗、莪术、失笑散、制香附、乌药、鸡血藤、生白术,主要是用来行气化瘀,通利血脉;经后方还用了白芍、丹皮、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川续断、红花、桑寄生,主要是用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根据经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药,使气机畅达,血海按时满溢,月经正常。

案例2


王某,女,26岁,2009年5月22日初诊。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正值行经期。脾气虚弱统血无权,治以补脾益气统血固经。拟经后方:生地、熟地、炒白芍、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益母草各15 g,茯苓、川续断、山茱萸、当归各10 g,仙灵脾、川芎、炙甘草各6 g。嘱行经结束后水煎服,1剂/d。服药2个月后月经量恢复正常,体质渐好。

6月12日2诊:月经将至,小腹微痛,余无不适。经前方:炒白芍、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益母草各15 g,茯苓、川续断、桑寄生、当归各10 g,仙灵脾、川芎、艾叶、乌药、炙甘草各6 g。水煎服,1剂/d。前后治疗2个月经周期,月经恢复正常。

按:脾主中气而统血,脾气虚弱,统血无权,冲任不固,所以月经提前而至。本案患者经前经后两方均使用了炒白芍、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益母草、茯苓、川续断、当归、仙灵脾、川芎、炙甘草。炒山药、炒扁豆、炒薏仁、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炒白芍、益母草、川续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仙灵脾振奋脾阳。经后方还用了生地、熟地、山茱萸养血活血,经前方还用了艾叶、乌药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案例3


吕某,女,32岁,2009年10月23日初诊。月经先后不定期,推迟为多。面部痤疮,神疲乏力,便溏,舌苔薄白,舌质红,脉细缓。此属肝郁脾虚,营血不足,兼湿浊上犯,治以健脾疏肝,养血活血,兼以化湿消疮。处方:广郁金、炒白术、炒薏仁、白芷、旱莲草、茯苓各15 g,赤芍、白芍、当归、丹皮、苏叶、苏梗、枸杞子、女贞子、陈皮各10 g,苍术6 g,薄荷、炙甘草各4 g。水煎内服,1剂/d。前后服用3个月,月经正常。

按:气之源头在于脾,血之源头在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但是气血的调和、阴阳的平衡还需要肝的调节[2]。肾精充盛,脾气健运,则肝血充足,血海充盈,月经正常。广郁金、薄荷疏肝解郁,苍术、炒白术、炒薏仁、陈皮、茯苓、炙甘草健脾燥湿益气,当归、白芍、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滋养阴血,赤芍、丹皮清热凉血,苏叶、苏梗行气宽中。此方肾、肝、脾同时兼顾,气血同调,养血的同时兼以通利血脉,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讨    论

《妇科玉尺》曰:“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3]因此,凡是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均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

女子的经、孕、产、乳,均会耗伤阴液,损及气血,其中又以阴血为主,所以说女子以血为本,而月经又以血为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日久则成瘀,瘀血又会进一步加剧气机不畅,最终就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月经不调。气血失调是月经不调的重要病机之一。正如《女科经纶》指出:“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4]。

由以上吴教授的3个病案看出,虽然3个患者的病机各不相同,但是在调治月经上是有共同之点的,即要根据经期的不同时期来调节阴阳气血的平衡。经前期,重在行气活血,祛瘀通经,以通利为主;经后期,血海空虚,重在补益肝肾,滋养阴血,以补益为主;经间期,需平衡阴阳,以促排卵。

月经具有周期性、节律性,是女子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月经有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如此循环,形成月经周期。因此治疗月经不调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辨证论治。行经期,子宫泻而不藏,排出经血,阳随血泄,让位于阴。经后期,血海空虚,子宫藏而不泻,阴长阳消,此期血的生成、补充尤为重要,宜滋养阴血,以“补”为主。经间期,即西医所称的排卵期,此期由阴转阳,宜滋阴助阳,温阳通络,以促排卵为主[5]。经前期,血海由满而溢,阳长阴消,此期气的运行、统摄、调节更有其重要意义,宜顺应其势,行气活血祛瘀,以“通”为主,使经血能顺利排出。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9

[2] 高春媛,陶广正.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6

[3] 沈金鳌.妇科玉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58:49

[4] 徐重明,汪自源.论月经病与调理气血[J].光明中医,2010,25(5):745

[5] 夏桂成.月经病中医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28




作者:边智伟,吴承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秀文用药配伍经验
补气第一加补血第一,还活血化瘀,这个方子相当精妙
12大中草药 呵护男女一生
月经不调常用中成药总结
辨证论治(三八)
值得收藏的妇科常用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